来到郑氏家族庄园,让傅熙这个来自后世的艺术教师连连感叹,郑氏庄园皆是自建的坞堡,圆圆的围屋如同天坑,一座接一座,这种建筑在后世基本绝迹。
北魏之后,大量砖结构的出现取代了生土民居,随着永嘉南渡,汉人大量南逃。东晋之战时,汉人继续辗转南迁,客家族就是中国早期的汉人。
傅熙后世研究过的客家人土屋建筑就是中国早期的建筑艺术,也就是汉人南逃时带去的建筑。汉人为求生存所发明的建筑,在后世已经成为马六甲文化遗产。
郑氏庄园正是这种生土版筑技术建成的土楼,土楼内是聚族而居,都有血缘关系。厚厚的夯土墙,防御性很强,如同一座座城堡环环相扣。
一路上傅熙跟裴宪、崔通、荀倬、卢堪、华俊攀谈,天文、地理无所不谈,逐渐跟这几人混的熟了。
这几人身上多少都带着世家子弟的傲气,好在傅熙也是世家,又博学多才,几人相谈甚欢。
在场地傅熙跟几人多多少有些关系。裴宪、崔通是姻亲,荀倬的族叔正是司空荀潘,官位仅次于傅祗,两人同朝秉政。
华俊乃是三国华歆之后,叔叔华荟是洛阳令,如今已成河南尹。其母是晋武帝司马炎之女荥阳长公主,其父是华恒,官至领军加散骑常侍,荥阳正是其母的汤沐邑。
卫有心让傅熙扬名,跟傅熙一唱一和,将众人压了一头。身边众人也被傅熙博学多才所慑服,典故信手拈来,竟然对建筑也有一番心得,都赞叹司徒教子有方。
一行人来到最中间的一座圆屋,傅熙只见早有人等候,中间站着两位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女,傅熙心知应该是母亲的从姐,另一位应该是郑系的父亲郑固。
傅熙连忙快步向前,上前拜见,母亲崔氏也在三位嫂子的服侍下下了车,卫的夫人乐氏,身患重疾,见过众人后,便被服侍休息。
众人先向大嫂弘农公主行礼,又互相行礼,人虽然多,但都教养良好,场面倒也不乱。
从母拉住母亲崔氏的手,泪汪汪地诉说离别之情,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又前后嫁到洛阳,感情深厚的很。
郑固瞧着彬彬有礼的傅熙连连颔首,“子庄兄生了个好儿子,非子庄兄当不起贤侄的《正气歌》之赞”
从母一把拉过傅熙,好生瞧了瞧,对崔氏笑道:“三郎长得一表人才,如今又天下知名,妹妹教的好儿子”
听到郑固、从姐的夸赞,崔氏心里自豪的很,嘴上还是谦虚说:“三郎哪里比得系儿知礼,皮的很,我家夫君天天训斥于他,姐姐、姐夫赞的太过了”
崔氏这番动作像极了后世的父母,傅熙老实地低头说道:“阿母说的是”,裴宪几人都是二十多岁,好胡闹的年纪,瞧见傅熙吃瘪,哪里路上意气风发的样子,都低了头暗笑。
郑固将众人让进屋内,没想到华俊的母亲荥阳长公主也在。华俊之母乃是长公主,地位尊崇,故而没有出门迎接,众人又是一番拜见。
荥阳长公主见了弘农公主,拉着妹妹的手就哭了起来,弘农公主也泪流满面。在场众人也是戚戚然,连连劝说。
司马家也太惨了,光王爷前后被胡汉抓了个数十个,金枝玉叶沦落民间不知凡几。前不久更是有乱将公然强奸公主,结局都很悲惨。
荥阳长公主不在洛阳陪伴驸马华恒,傅熙想想心中也了然,荥阳乃是荥阳长公主的汤沐邑,想是得了大嫂弘农公主的消息,跟华俊一起来到郑家。
从母见十几号人,大人小孩的,在屋内颇为吵闹,便带着家眷去了后堂,让众人好好叙话,待晚上开宴。
卫趁机跟傅熙说道:“世民,各世家齐聚荥阳,是商讨南迁之事”,傅熙点了点头,心想世家南迁,这对自己以后有利也有弊。
待从母领着家眷去了后堂,其余世家也被安排休息,郑固独独留下了傅熙、卫、裴宪、崔通、荀倬、卢堪、华俊。
郑固问道:“世民带家眷何往?”,傅熙心里不禁腹诽,想想也知道是去清河,明知故问。
“父亲命我带家眷先去清河舅舅家待一段时日,待国事稍安,再回转洛阳”,傅熙恭敬地答道,说完看了看崔通。
崔通支吾地说道:“司徒大人没有早来消息,等世民到了清河,恐怕家主就要带家眷去江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