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_刺梨花开又一年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章(1 / 1)

阿藜她们这里现在虽然也有自由恋爱结婚的,但婚俗还保留着以前的大部分传统。一般谁家的孩子到了结婚的年纪,周围的亲戚街坊都会帮忙推荐合适的人选,双方家长达成共识之后就会让先提亲的那家上门“相看”。所谓的相看,一般也就是两家大人介绍介绍自己家孩子的脾性而已,而且都喜欢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譬如前几天某位大神和苏妈的对话就让阿藜忍俊不禁。

“我家这个小子呀,皮得很,常常把他老爹和我气得不行,这不,我们一合计啊,自己管不了,干脆找个人管管他得了。唉,老了,不中用了。”某大婶先抑自己儿子。

“大姐你说的哪里话,我看小xx就不错,人看着多精神。我家小燕呀,就是不爱说话,你看这么会儿,除了刚才见面讲过几句话,愣是呆在那里就没挪过窝。”苏妈扬小xx抑自己女儿。

“要说也是,我家这个小子人还是很孝顺的,干活也肯下力气。”某大婶扬自己儿子。“而且啊,女孩子啊还是文静点好,文静点显得稳重不失,这样才会持家。”

苏茨藜图听了半天总算搞明白了这两位的套路,无非是是先说一些不伤大雅的缺点,但是,我家的孩子虽然有些毛病,过日子的手艺却还是样样不缺的。而且,那些所谓的“缺点”还未必是真就是缺点。这么含蓄的方式,亏她们也不觉得麻烦!而且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反而是不怎么说话的。苏妈和某大婶聊了一个下午,二姐苏燕和某小子一直全程作陪,但是两人硬是没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阿藜偷听的时候一直担心自己二姐会不会就这么被妈妈处理掉了,就那位每天惹爸妈生气的还孝顺呢!真亏某大婶敢夸。

不过这事后来还是不了了之了,苏燕本人自然不满意,苏妈嫌人家年纪太小了,也不是很喜欢。

要说苏燕过几天才到十七岁生日,居然就有人上门相看了。阿藜听苏妈说起过,自己的二姐小时候生下来的就不会哭,养了好几个月声音还是很小,苏妈当时急得不行,看着越来越瘦的二女儿,生怕像上一个双胞胎那样养不活(大姐苏凤本来是双胞胎,阿藜另一个无缘的姐姐只养活了几个月),到处找人看,后来才发现是声带什么地方被压住了,医生拿剪刀剪掉之后就能正常说话了。但是因为之前的身体不好,二姐苏燕一直都瘦瘦弱弱的,也不像大姐苏凤和她这么健康。

阿藜不想自己姐姐这么早就嫁出去,在家里都没享上什么福,小小年纪就要侍奉公婆和丈夫,还要下地干活,她觉得自己妈妈就是上半辈子摊上了一个恶婆婆现在才会过得那么艰难,那位某大婶看起来也不是多和善的样子,自然不愿意姐姐早早的去受苦,还是要多方打听挑个好人家才行。

这天苏燕生日,苏妈按照村里的惯例给她做了糖水煮鸡蛋,阿藜这个馋鬼当然也有份。要说这个糖水煮鸡蛋,阿藜他们三姐妹都是从小吃到大的,做法也很简单。先去一块红糖,最好是当年的比较好,将它用刀切成小块,加上适量的水,煮开了之后,放上一些甜酒(即醪糟),把鸡蛋整个打进去,煮熟了就行了。不过煮这个鸡蛋也很有技巧,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而且,还要随时把锅里的泡沫子用勺子舀出来,不然糖水会不好喝。

吃着久违的糖水煮鸡蛋,阿藜想起上一世妈妈过世之后自己的第一个生日,她在宿舍里按着苏妈之前的方法做糖水煮鸡蛋,但是却怎么都煮不出那个记忆中的味道了。

那时候她才知道,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阿藜,你怎么突然哭了?”苏燕看妹妹本来高高兴兴的捧着碗,结果吃了几口不知道怎么就开始流眼泪了。

“没有,刚才有个蜢蜢飞到我的眼睛里去了。”阿藜都不知道自己用过这个借口多少回了。

“哦,那我给你吹一下。”苏燕放下自己手中的碗去洗手。

阿藜抬起眼睛的看着掀起自己的眼皮认真检查的二姐,苏妈小时候无数次给她吹眼睛的样子跟眼前的样子重合,眼泪忽然喷涌而出。

“我弄疼你了?要不让妈来给你吹,她比较有经验。”

“姐,我好了,不用去喊妈过来。你看鸡蛋都要冷了,我们还是赶紧吃吧。”看二姐苏燕说着就要去厨房叫苏妈,阿藜急忙擦干了眼泪说道。

阿藜也不知道为什么刚才突然就控制不住了,她只是觉得虽然自己已经重生了□个月,家里的状况也慢慢的好起来,大姐也要回来了。但越是这样,她越害怕这是一场梦,会不会哪天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其实还睡在大学宿舍里,而所有这些美好的事情,不过是她的幻想而已。她这半年多来虽然对周围的事态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历史还是朝着应有的轨迹发展,比如,政史还是要开卷,学校还是要扩建,那么,会不会不管她怎么努力,在那个七年后的今天,妈妈还是会离她而去?

她终于想起来,今天,正好是前世妈妈阳历的忌日。

上一世七年后的今天,远在学校的她还在准备期末考试,连妈妈的葬礼都没能参加。待回到家后知道妈妈已经过世的消息,只能半夜趁大家都睡着了爬起来看着妈妈的遗像掉泪。她永远都忘不了葬礼视频里面爸爸苍老的面庞,忘不了痛苦流涕却无力回天的姐姐们,忘不了出殡那天空中飘着的鹅毛大雪。。。。。。她看着妈妈已经变得僵硬的身体被装进棺材,看着她被埋进冰冷的地下,却连眼泪都不敢流出一滴。那个时候大家的眼泪已经流得太多,多得甚至有些廉价,而那些看客们,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眼泪了。

所以,她一定不能再让别人看到她们那样的眼泪,她要笑着对所有人说,虽然我们家只有三个女儿,但是照样可以很幸福。

、苏凤(修改)

阿藜一家人盼星星盼月亮,大姐苏凤终于在除夕的前几天回了家。

阿藜看着年轻了八岁的姐姐,顿时百感交集。

在她看来,大姐就像她的第二个母亲一样。小的时候大姐就会让着她,什么好吃的都不跟她们争,脏活累活也是自己抢着干,她基本上只要好好读书就行,所以上一世苏妈才会觉得自己的小女儿有些娇气。而且,就在明年,姐姐苏凤觉得父母年事已高,家里的农活也没人能帮得上忙,就自己招了个女婿入赘。上一世母亲过世后,爸爸的身体也不太好,是大姐和姐夫撑起了她们的这个家。那时候大姐肚子里怀着七个月的身孕,血压高得吓人,每天好多东西都不能吃,生完孩子后人整个瘦了一圈,而且血压也变得比怀孕之前高了。所以,阿藜觉得姐姐是自己的第二个母亲一点也不为过,妈妈过世之后那半年的时间,她几乎天天往家里打电话,总感觉听到了家人的声音才有活下去的勇气。没有人知道,当她独自一人站在学校寝室阳台的时候,居然有过跳下去的冲动。“人生无常,生无何欢,死又何惧?活着若不够快乐,或许另一个世界才是最好的归宿。”半年后等她走出自己生命的低谷,回顾往事的时候才惊觉,要不是自己悬崖勒马,及时的化悲痛为力量,恐怕事情又是另一番样子了。

经历过一次痛侧心扉,人总会变得成熟很多。现在看到朝气蓬勃的大姐,阿藜忽然释然了,如果是梦,就好好的做梦吧。如果某天梦醒来回到现实,她还是会坚定的朝着自己的幸福之路向前走。人的潜力总是无限的,某些你觉得自己肯定无法承受的事(譬如亲人离世,丈夫背叛等等),在真正经历之后,就会发现不管怎么样,只要活着,只要活着,我们就能继续活下去。

“妈,这是我给你们买的大衣,还有爸的帽子,你先收起来吧。”苏凤见一家人这样站着大眼瞪小眼也不是办法,笑着说道。

“还有小燕和三妹的两件衣服,一会儿咱们回房间我拿给你们。”阿藜一直觉得,三姐妹里大姐是最好看的了,而且也很会挑衣服。大学前自己的衣服,几乎都是大姐一手包办的,她只管跟着去试穿就行了。本来阿藜见到大姐就很激动,看见她给每个人都买了衣服更是感动,她去这一年挣的钱也不多的。苏家的这个新年因为大姐苏凤的归来,一家人终于团圆,可以算是这一年来最开心的时刻了。家里也早早的打扫了一遍,所有的家具也都搬到院坝里晒过了。

今天,她们家要打糍粑了!虽然之前重阳节的时候就打过一次,但是那次大姐不在,而且,过年和重阳打糍粑的意义是很不一样滴!俗话说“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打粑,媳妇不管家“。但如果是在过年打的话,就是代表丰收、喜庆和团圆的意思了,所以糍粑也是阿藜他们这里过年必备的食物。

苏妈昨天就把自己精选的糯米用清水泡在桶里了,现在已经完全泡涨了。苏妈把糯米放到甑子(煮饭工具,详见第五章)里之后没多久,浓浓的米香已经开始不断地从厨房溢出,蒸到九分熟的时候,起锅,将蒸好的糯米饭倒进石臼里。就可以开始打糍粑了。

打糍粑就是用槌子将糯米打成泥,阿藜家用的是一根一米长的粗木棒,这个看起来容易,但其实是个技术活,讲究快、准、稳、狠,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黏糊糊的有韧性。阿藜家里打糍粑的活儿回回都是交给苏爸的,她们之前也试过,因为力气太小,准头不够,木棍不是被糯米黏住,提不起来,就是相互“打架”,没多久就会感到手臂软绵绵地没有力气了。不过她每回都等着苏爸打完之后把黏在槌子上的糯米啃掉,那个地方的糯米打得最好,非常好吃。

糯米被苏爸打成泥之后,剩下的就是阿藜他们母女四个的活儿了。一般糍粑里面什么都不包蘸白糖也很好吃的,但是因为她们家人都不太吃甜食,所以苏妈每年都要炒一些芸豆来包糍粑。炒芸豆也很简单,先把芸豆煮熟,然后加葱姜蒜及各种调料翻炒入味即可。苏妈包糍粑一般先搓坨,然后用手或木板压,尽量做得光滑,美观,一般做巴掌这么大一个就好了。放到案板上冷却,一般可以存上一星期左右,冬天时间更久一些。

刚做好的糍粑是软的,直接就可以吃。所以阿藜每次都会自动动手乱包来吃,比如里面已经包满了炒芸豆了,她还要在外面裹一层。苏凤没回就取笑她不知道是吃糍粑还是吃芸豆。最后苏妈一般还会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农家人大方。

糍粑打好之后自然还是周围几家各家送去一些,虽然大家都打,但这却是必备的礼节。于是三姐妹分别被派到了大姐,大哥,二哥家送糍粑。苏凤端着糍粑去二哥家的时候,钱氏懒洋洋的坐在院子里嗑瓜子。

“小风啊,啥时候回来的?”苏凤有些纳闷,婶婶怎么对她这么和颜悦色的,还往她手里塞了一些瓜子。要知道,她们家三姐妹可从来都是不受钱氏待见的。

“婶婶,我昨天就回来了,没来及过来看您和小叔,真是过意不去,这不,我妈让我送糍粑过来。一年没见,我看婶婶您比以前还要精神了,您和小叔最近身体都好着吧?”苏凤在外面历练了几年,现在已经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了。

“他们巴不得我早死呢,能好到哪里去。”钱氏想起自己那两个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儿子就心寒。

“婶婶,大过年的快别这么说,您的福气大着呢。”

钱氏被苏凤这么一夸,想到自己儿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