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那里有,牧童直指“小荷花”
――《宅门惹爱――浮沉烟雨清荷路》综评
文/文玫mm
和牧童相识原于一个跟帖短评:
一片掌声震耳,俺就闪了。如果抛开网络只谈小说,我建议还是《小荷花》更好一些。把文章压缩到上,中,下三部足够了。就写小荷花的一生,做到精,炼,达就可以了。你想想:一个长长的名字,一部长长的文稿,谁看了不头疼?好酒要人喝,好书要人读;再好的酒没人喝,就不是好酒;再好的书没人读,那能叫好书吗?名字要好记好听,文章要精炼厚重。书是写给人看的,不是比长短的,如果你想谋财害命,那你就尽情的写吧,看有谁会淹死其中!
我的意思不是说你的文章不好,而是你的思路有点小问题。你看看历史上著名的作家所著的书长吗?多吗?当然写史记的除外。
我们不写历史,只写小说好吗?
这是我发在牧童《宅门惹爱――浮沉烟雨清荷路》自评跟帖中的一段原文,本意是说书名太长了,不好记;文章太长了,会影响阅读。便有人误认为我在攻击作者,大发秽言;大有“不除文玫mm难平心头之怨气耳。
常言说得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打反倒让我真正结识了作者,和牧童作起了文友。在几次聊天之后,我便产生了要把这部长篇巨著看一遍的强烈愿望,于是,灯下夜战,细细地品味起来。虽然到目前只看了多半,但作者牧童洋洋洒洒的文笔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针对牧童的小说《宅门惹爱――浮沉烟雨清荷路》和目前网络小说的发展,在这里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首先说说书名。
一部小说的成败,书名很关键。就像到餐馆里吃饭一样,菜单直接影响你吃什么或不吃什么,除非你对这家餐馆很熟悉;读者也一样,看书之前先翻目录,好的书名往往能吸引人读的欲望。《小荷花》与《宅门惹爱――浮沉烟雨清荷路》相比,前者优于后者,虽然《小荷花》这顶帽子戴在牧童洋洋百余万字的故事头顶略显单薄,但总是好记得多。说句实话,我到现在还把牧童的书按“豪门恩怨”记,每每老婆问我看什么,我就说在看“豪门恩怨”呢
再说文章。
网络小说当然越长越好,可以提高点击量。但话又说回来,现在大家都很忙,用于都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文章太长就会成为影响读者继续看下去的障碍,看着看着就容易审美疲劳,产生跳跃的方式去读,近而失去阅读兴趣,走马观花一翻而过。作者苦苦费尽心血的劳动果实在一闪念间化为泡影,甚为遗憾。
三说前景。
毫无疑问网络小说或者说网络写手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电脑的普及,收费的低廉以及免费阅读等等形式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空前未有的大看台;作为当代人上网已经成了一大习惯,看完新闻上电脑,甚至有些人连新闻也懒得看了,上网一搜尽收眼底。
时代终将是网络的时代,不懂网络在未来等同于文盲!
言归正传。再说牧童和他的《宅门惹爱――浮沉烟雨清荷路》,这是一部难得的网络言情巨著;文笔优美,情节动人,小荷花的一生坎坷恰恰反映了一个伟大时代的诞生,一小见大,堪称一绝。在第一部《芙蓉雪》中,小荷花的固执与任性已经一览无遗,在第二部《广陵散》中,则通过更多故事来突显她的固执与任性以及她的歇斯底里。第一部的故事主要集中在运河边上的小镇虎镇的马家大院内,情节主要围绕着小荷花与她奶奶及仆人之子五伢子展开。第三部《冷梅月》中,随着小荷花生父马德阳的弃世,王家义的出场次数陡然猛升,小荷花生命中的七个男人:王家仁,岳刚,陈康,顾英,五伢子,吕梁,一一亮相,好戏连台,美不胜收;第四部《金钗榴》中,,温姨娘、左碧灵、方小渝、裴心云、周秀芹、朱楚英、沁容、温琴、温艳等王家大院的女人们各自举起手中的法宝大大斗法;《小荷花》第四部是全书最为精彩纷呈的部分,作为女人堆中惟一的男性王家义更是出色,八面玲珑------
话说到此,已属赘言,只有慧阅全书,才能目睹《小荷花》的风采,领略作者牧童的匠心独具,妙笔生花。
凡夫拙见,不当之处,望作者同仁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