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欧战._重生之11奋斗史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165.欧战.(1 / 1)

当解放军控制了缅滇北方靠近已国的部分地区时,对战争的领悟能力仅次于华夏民族的犹太军团也完成了训练,于是轮到了黄翼升和柯林斯闪亮登场.

1868年夏,黄翼升接到调令,和部分正副舰长一起由琉球返回大陆,入青岛舰艇学院临时高级指挥系进修,以学生身份接受了戴维校长一年的折磨,连划舢板小船都要学会.黄翼升在课时外照样与平级的戴维中将争吵,但课时内却一慨遵守纪律,因为海军是个等级森严的军种,琉球舰队的战术似乎不正规,但不会不尊重教官.不过,这倒是监国王的要求,因为载镔觉得海军高级将领也要学会最基本的海上生存技能,对此他的认识并不见得比戴维校长差.

1869年六月底,黄翼升在结业前见到海军部长左宗堂,接受了‘一结业立刻回琉球‘的命令.因为他要负责再次租借yf舰队的谈判,这事儿总不能常由监国王来谈.一个月后,黄翼升回到琉球继续统帅海军,接受了私人朋友柯林斯的热烈欢迎.柯林斯这个现实的西方人如此热情是有原因的,因为距<<琉球协议>>有效期结束只有一年时间了,而yf联军想续约.但不久前和彭玉麟谈判时,彭司令说‘这事要等可能接受了指示的黄将军谈为好‘.

黄翼升首先恭贺柯林斯晋升中将衔,接着开始谈判.

关于<<琉球协议>>的续签,黄翼升代表国家原则上同意在原基础上延长两年,柯林斯感到很遗憾,也感到很实际.继续利用这个东方大国的国土获取利益的时间,的确也就三到四年了.只要清国的各项政策调整完毕,yf联军不走也得被赶走.

至于再次租借联军舰队送军队去美洲,柯林斯早被授予了决策权.也不是什么心照不宣,因为yf的琉球驻军负责帮清国送军队去美洲,所以柯林斯得以知道一些机密,却以为清国不知道欧洲人的打算.而载镔也没和黄翼升说的有清楚,于是两人都以为自己更了解对手,其实都是一知半解.不过,清国对美洲患得患失的心情没有欧洲那么重,柯林斯接受的命令是尽力协助清国的美洲行动.所以,黄翼升趁机压下舰队租借费用的图谋得逞了.

接着是两件正式交涉后的闲谈,话题自然离不开印支战争,离不开给予对方的讽刺.嘿,朋友是朋友,奈不何理想冲突和国家敌对啊!

争论中,柯林斯要和黄翼升打赌,赌解放军无法占领密支那.哪知针锋相对的黄翼升嘴一撇,崩出俩字‘不赌‘.

‘您当然不赌,因为您知道大y帝国军队不可能放弃密支那.‘

‘我是知道,但我还知道,我军根本没有一定攻占密支那的想法.‘

‘哼哼,谁敢保证贵国不会玩什么阴谋,对此我可是衷心承认......‘

‘柯林斯,你很清楚,贵我两国是在打一场默契战争,一场国际政治所需要的战争.可是,从纯军事上说,国际政治为辅,懂吗柯林斯.‘

柯林斯发了一会儿呆后次才反驳:‘密斯特黄,我无法相信贵军没有威胁印度的意图.‘

‘我军当然要威胁威胁印度,要不贵国怎么从欧洲大陆战争脱身可能仅仅是给贵国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而已,却没打算真与贵国现在就打一场大仗.请注意,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

柯林斯又在思考后才问道:‘为什么告诉我这些‘

黄翼升大笑:‘哈哈哈,因为贵军根本来不及调整部署,所以我才告诉你.‘

柯林斯再一次沉默了,但在与黄翼升分别前感叹道:‘黄将军,您知道,通过这几年对贵国的了解,我个人是不愿意与贵国继续敌对下去的.‘

‘我了解,所以我当您是朋友.‘

‘那您知道最深层的原因吗‘

‘愿闻其详.‘

‘贵国的思维是一个圆,而西方人的思维是条直线.当贵国保守的时间,脑海里的圆是那样封闭.于是,我们的直线似乎看地更多更远.可是,当贵国一开始奋发,您知道吗圆形扩张起来要比直线的前进可怕得多.因为,直线走的再远,对路途也只有影响,但圆的扩张却兼顾了所有.就像正在进行的印支冲突,我国清楚贵国一定会威胁南亚次大陆,或者也知道贵国会图谋南亚.可贵国眼中,真得只有西南方吗‘

黄翼升注视了这个不错得朋友一会儿,嘴里却答非所问:‘我也不想与您在战场上碰面.‘

可这是一句废话,或许在场两人将来不一定刀兵相见,但两个国家终究要在战场上分出胜负.于是,只能摇摇头各自离去.

八月开始后,结束训练的犹太军团分两批抵达琉球.八月二十七号,第一批一千四百人踏上了由哈瑞少将的联合舰队护送的运兵船出发远征m国.九月二十四号,第二批犹太军人是由黄翼升代理司令,麦克雷准将任副司令的联合舰队护送.这一天,距缅北战役结束一个月了.而在欧洲,普法战争也比原史中提前十个月打响了.

起因一如原史,但西班牙请霍亨索伦亲王就任西班牙国王的提议,在普鲁士的暗示下于九月二日提出,威廉一世给予了一个模糊回复,使f国再次要求威廉一世不准同意西班牙的提议,结果是俾斯麦做恶人,篡改了威廉一世的回电,大骂f国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令拿破仑三世于九月二十二日向普鲁士宣战.可能的不同在于,即便拿破仑三世忍辱负重,普鲁士也将主动宣战.统一德意志并继续扩张,理想或者野心,普鲁士一定要在1869年结束前爆发出来.

一天后,普鲁士接到了f国已经宣战的消息,完成了并巩固了德意志同盟组织的他们随即也向敌人宣战,普发战争正式开始了.此时,中华帝国志愿军还有最后一批军人正在海上,其他七千八百将士已抵达普鲁士.[在此,不得不提一下远东战争对一项伟大[残忍]工程的影响,那就是苏伊士运河工程,因为y国在西亚和北非很多军队调往远东作战,使开挖苏伊士运河苦工们的暴动得不到彻底镇压,使工期一再延后,于是,苏伊士运河直到1873年才得以竣工,而不是原史中的1869年.]

接着,y国也宣布将支持f国,但同一张声明中,前后的话却微妙得很.y国对f发电的支持并不全是所谓道义支持,而是有一些实质成分.如以比成本稍高的价格向f国提供战争物资,还有以民间团体的名义派出一支一万多兵力的志愿军协助f国对抗普鲁士.也就是说,y国人倒没有背信弃义,名声不能不要,对普鲁士的遏制也是十分[诚恳]的,之所以不能大规模正面支持f国,原因当然是印支战争拖住了y国的军事力量,因为印度是y国不得不重视的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之一.

那f国对此的反应呢

只能口头上高地赞扬y国的帮助,并对y国重视印度的说法表示理解,然后在心里大骂y国佬是在变相出卖f国了.但对国际形势估计有误只能怪自己,现今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帮助总还是有,再说相互宣战了,兵力调动更早已开始了.

十九世纪的战争,除非不宣而战,不会像二十世纪以后,这里刚宣战,战场上的航空炸弹已从天而降.二十世纪末开始,导弹发射甚至比宣战宣言更早.而是在宣战后,还有一段时间的兵力汇集期.特别是两国的全面战争,此前的准备再怎么充分,光明正大的调集军队,总是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普法两国正是如此,不管是原来历史中还是现在.

时空不是重生前载镔的时空,但第一场会战的地点不会改变,f军照样是向阿尔萨斯和洛林,普军还是向莱茵河中游调动.普法战争的起点一样,不管进程和结果怎样变化.

正在普法军队频繁调动时,遥远得东方,西南战区大军不约而同的也在调动.因为,根据监国王的通报,西南战区认为普法战争的爆发应该在十月结束以前.与y国打一场默契战争的目的基本达成了,那战略重点就该压到f国落水狗身上了.

为防y国人感不到疼痛,本来就负责缅滇方向作战的十五师主力和特种部队将继续与y军作战,以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术将战线推进到印缅边境.而第五师全部,十五师一部,加上部分其他兄弟部队,一共三万兵力则压向安南战场,以彻底击毁f国在北越的军事力量.

一支笔说不了两家话,暂不谈北越将要发生的战斗,还是先回到欧洲.到十月八日,战场上已有四十万普军,火炮1300余门,名义总司令是威廉一世,事实指挥官是毛奇将军.而普军对面f军的总司令的确是好大喜功的拿破仑三世.

战争的起点虽没有变,但进程一开始就不同了.f军因不常设军师级遍制,临战时才仓促编组,部队协调性差强人意.事先也没有周密的战争计划,仓促制订的计划中存在许多错误,连动员与集结部队的时限规定都错误不断.这些缺点一如原史,而且因战争提前了十个月,缺点越发明显.可是,普鲁士军队的调动也出现了仓促不及的情况.所以,在大军调集过程中,普军并没有发动什么很有计划的战斗,只是凭借装备和训练的优秀,反应速度更快速的素质,分别在维森堡附近击溃了麦克马洪元帅的第一军,在什皮霍尔恩附近重创杜埃少将指挥的一个师.这两个战果谈不上辉煌,当然这是相对而已,因为缺乏进取精神的f军主力仅仅是与普军前卫部队有过一些小规模接触而已,白白浪费了提前进入阵地的几天宝贵时间.就载镔所说,拿破仑三世倒不至于是个多么昏庸得皇帝,却决不具备当将军的资格,他要不御驾亲征,f军不一定败的那么惨.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三世充满信心,号称四十万大军调到前线,还准备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一举冲入德意志境内,打败普鲁士.他自封司令,可当他于十月四日抵达前线后发现,前线只有20万军队.而且装备不齐,物资不足,编制混乱.作战命令已下达了,不少官兵还未找到自己所属部队,竟然无法投入战争,于是战机一个个失去.

法军坐失良机,普军却赢得了时间.可抱着先发制人战略的f军还是率先闯入德境,遭到普鲁士军队的迎头痛击。

十月八日,准备就绪的普军转入反攻,向f军发起凌厉的攻势,反攻进入f国境内的前哨阵地维桑堡.f军在普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中败退.拿破仑三世大怒,电令部下夺回丢失的阵地.十月十一日,巴赞元帅率军开到维桑堡西南的维尔特村时被普军拦截,双方展开激战.结果,f军全线溃败,继续撤退,普军乘胜追击,战场全部移入敌国境内.

拿破仑三世看到情况不妙,打起了退堂鼓,把元帅印交给麦克马洪元帅,自己却仓惶惶向西逃窜.哪知到了十月十八日,麦克马洪也被普军严密包围在麦茨要塞,已无反抗之力。

拿破仑三世见势不妙,只得随巴赞所率的十一万大军逃向东北,到十月二十一日退到色当,普军随即也向色当集结.

太快了,普鲁士竟然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取得了绝对优势.而整个欧洲都以为两国至少要在边境地区打三到四个月.包括看出f国十分虚弱的y国也觉得拿破仑三世能坚持一段时间,虽然y国接受了德意志统一难以制止的现实,却没想到普军的攻势那样凌厉,而f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其实,连普鲁士自身都没想到战争进程如此顺利.

唯一敢于肯定普军能在短时期内取得战略主动权的就是作弊者载镔.因为,f国相对于普鲁士,在军政体治和军队战斗力上的明显落后是长期形成的,即便f国发现了自身缺点也来不及在普法战争以前做出重大改变.当然,他不会对志愿军将领们说出敢于肯定结果的原因,却告诉吴成涣等将领:华夏军人必将在短时间内,高唱凯歌踏上侵略者的领土.唯一要争取的是,志愿军的凯歌要为自己而唱,而不是跟在普军后面学舌.

而吴成涣带着对监国王所言的将信将疑心情,合着到欧洲报复仇国的兴奋,于五月份抵达普鲁士,随即按约以特邀军事代表的身份进入普军总参谋部.在那里,大阅读了大量光于f军的情报,还有严谨而不夸大的日尔曼军人对f国人的形容,经过四个月的慎重推算思考,在普军先头部队两次重创f军的遭遇战后,吴成涣以肯定的语气对毛奇说:‘......普鲁士军队将在二十天内取得战场主动权,决定胜利的起点将在这里或这里.‘

说着,吴中将的手指点在了色当和梅斯.

‘吴将军,您那么肯定吗‘毛奇将军的话虽似质疑,但语气并非如此.

‘我不能肯定,只是说出最大得可能.因为,以贵军的兵力和战斗力优势,不论是追击还是压迫,都将迫使f军至少要为了国土安全而在这两地与贵军决战......呵呵,也许将军想和一个外来将领赌气.‘

毛奇笑着回道:‘怎么可能,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战争.我衷心希望听到您更多对于这场战争的独到看法.‘

那天,毛奇和吴成涣,还有身边的其他将领就眼前的战争探讨了很久,分析了各种可能.事实证明,普法战争的第一场大会战的进程与吴成涣将军的估计没有较大出入,最大的出人预料竟然是f军比想象中更加饭桶.总参谋部中的两个东方将领也不约而同在心中难过:堂堂华夏古国,竟然被这样一支无能的军队欺凌了二十年,那当时的清国统治者是什么屎桶吗

所以,当以毛奇为首的普国军人一致赞颂来自东方的盟国将军惊人的战场洞察力时,吴成涣中将和佟尚元少将真得十分惭愧.后来,俾斯麦和载镔听说此事后,都说了一句相同的话:‘那不全是军人的责任,所以说.f国军队本身并不是那么没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