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的望月山上,一声呤哦传来,“自古多情空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听其声悲凉,感慨万千,不觉令人奇怪,如此深夜,怎会有人不辞辛苦,来到绝顶,做此风雅之事?
凝目打量,一人正衣衫飘飘,立于一大青石之上仰头望月。看他的背影,身躯雄壮,透着那么一股超然不凡的气质,可以肯定,此人一定是一俊逸之士。
“她,她还好吗?”那人幽幽叹息着,缓缓转过身。
呀!不会吧?不敢置信地,瞠目结舌,他、他、他竟是那个杀手申二。
那人苦苦一笑,面目流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情,低语道:“想我伊贺申二,堂堂天下第一杀手,万千倭军的领军人物,竟然落到如此境地。我曾是冷酷无情的杀手,也曾有知已友,想不到也会因为情而落魄到如此地步。”
他抬起头,又望向半空皎洁的月儿,似乎离他很近,又似乎很远,近的似乎可以看见她美丽的娇颜,远的让他感到往事不可追。
一阵心痛又涌上心头,他不怪她,他真的不怪她。他闭上眼睛,又陷入了那挥之不去的回忆。
那是嘉靖年,在他的率领下,倭军大肆侵占了浙东沿海等地,一切都是那么的从容无阻碍,破宁波昌国卫、绍兴临山卫,转掠松阳,不到一个月,竟连袭浙东大部分地区。但突然出了个俞大猷让他们一下损失惨重。
俞大猷到任后,立即派出小分队进行侦察,发现倭寇的流动性非常大,今天在此地,明天又在彼地,其主要接应的方式是战舰随行,每到一处就下舰登陆,抢掠后乘舰而遁。浙东地区地势复杂,水路又多,自然给明军的追剿带来了很多麻烦。在分析敌情后,作为一个智谋出众的军事将领,俞大猷认为明军主要的战术不应该是尾随追击,那样只能在倭寇背后打转转,总也追不上。最好的办法是清理河道上的敌舰,令敌回救,然后以重兵逐之下海,边逐边击,并事先在沿海布下舟师,形成包围之势。
伊贺申二也不亏是个有头脑的领军者,他看穿了俞大猷的计策,对于内陆的不熟悉,是他们的弱中之弱,果断的放弃诱人的利益,迅速的撤退到沿海地区,不再深入。仗着舟舰可载其逃,一入海俞大猷就无法追赶了。
但伊贺申二还是低估了俞大猷,俞大猷率闽中楼船突击普陀山的倭寇新巢。而伊贺申二与王直联合进犯镇海关,不想却遭到明朝守军的反击,只好退据金塘岛,集聚于沥港。伊贺申二原想借金塘岛形势险要,凭险而守,以待战机。不想那俞大猷从沥港正面进攻,参将汤克宽从西堠门堵住倭寇退路,采用两面夹攻的战术,配合戚继光、邓城等将领,以福建楼船战于宁波、绍兴、松阳诸郡。
伊贺申二刹那间只觉得四面都是明军,临危不乱更显伊贺申二的将才本领,迅速调以上陆的倭军回防营救战舰,并拼死突围与海上战舰会合。
明军更是按照俞大猷的布置,陆地的张经军队举帆出海追击,与埋伏在海中的俞大猷舟师,在松江一带形成前后夹击的合围圈,伊贺申二的及时反应与抢救,虽然损失了数十艘战舰和数千名倭军但也打破了明军想一举消灭全部倭军的美梦。
第二年,伊贺申二带领重整的倭军进犯苏州陆泾坝,直抵娄门,败南京都督周于德兵。想一雪前辱。不想那俞大猷与副使任环从天而将,杀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大败于陆泾坝,被焚贼舟三十余艘,又拦击其自三丈浦出海者,沉其舟七艘。继又破于吴江莺脰湖,伊贺申二没办法只有败走嘉兴三板沙,“借”舟而逃,不想那俞大猷就像跟影鬼一样阴魂不散,追击于马迹山,生擒自己的兄弟金泾和许浦,只有自己在倭军的保护下逃出了海,一月之间,伊贺申二的倭军溃不成军,东逃西窜,俞大猷的名字一下子传遍了倭军上下。
伊贺申二誓要雪耻率残兵三百余,登崖走据华亭陶宅镇,屡败赵文华等大军。并在柘林纠集40余艘船,眼看倭军规模日渐在胀大,伊贺申二放出话来要拿俞大猷的人头来祭奠死气的兄弟。
浙东之战,那一战的惨状就连伊贺申二都为之侧目。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最终伊贺申二不忍再战,提出和俞大猷单挑的决定。
多次的交战,虽都以明军胜利为之结。但伊贺申二给俞大猷的感觉是:将才。两人难免有点惺惺相惜的情感,因此欣然接受了。
那是一个秋天,伊贺申二身为倭寇头头的他,选择以申二的身份去应战,作为一个杀手,一名出色的杀手。
俞大猷对伊贺申二的做法很是欣慰,因为他和伊贺申二有太多的相似的地方了。都只能算是半个武林人。
申二,一面是万千倭军的领导者,一面是江湖闻名的职业杀手。
俞大猷,一面是明朝的抗倭名将,一面是中原武林中的游侠。
俞大猷深深了解将要与自己对战的人和自己一样,都不习惯那高高在上,过着勾心斗角的生活的人。也正因为这样,俩人惺惺相惜的感觉越来越浓,只可惜,天注定了双方是敌对的,要不真的可以成为好朋友,好兄弟。
那一战,无人观战。最后谁赢谁输也无人知道。
自那一战后,俞大猷在别人称他“天下第一剑”时,总是要摇摇头,叹息一番。难道是俞大猷愈大将军输了?
同样,那一战后,伊贺申二消失了。有人猜测他死了,也有人猜测他落发为家了。
伊贺申二,的确是死了。或者的只是杀手申二。要不是那个人救了他,他早就成了一堆白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