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斤有的。价钱嘛,王小六怎么说?”
“他是想,镇上散卖菌子是二文钱一斤,他一次买这么多,你给三文二斤,成不?他还说明天早上,有些客人来得早,为了不耽误早膳,你的菌子得天亮前送到。”
“成。”苏轻月未多加思索就同意了。
“一百斤的重量,到隔壁村有七八里路,担子也不轻的。”花家婶子想了想,“明早反正我也要去王小六家吃酒宴的,不如我跟你搭伙上路,路上也好同你换着挑担子。”
“那真是谢谢花家婶子了。”苏轻月也没推辞,走到院子里厨房外头搭的棚子下的那满堆的木柴上,摘了两根细长,带勾子的枝条。
每根细勾子上窜了两条约莫一斤大小的鱼,返回院子里,分别递给花家婶子与张大婶,“两位婶子,辛苦你们了,这是一点小小的心意。”
“使不得、使不得!”张大婶连忙摆手,“早上才收了你一篮子菌子呢,哪能又拿你的鱼。”
“是啊。”花嫁婶子也道,“萧家这日子难,不容易,萧家媳妇你自己留着吧。”
“鱼太多了,也吃不完。”苏轻月硬塞给她们,“叫你们就拿着、就拿着吧。给家里人加点菜。”
两人又推辞一翻,都免强地收下了。
“萧家媳妇,那我明天天不亮就来叫你,一块去隔壁村。”花家婶子交待完,与张大婶一人拎着两尾鱼走了。
...
第315章315挑担子2
苏轻月走进主卧,看着三个在炕上靠墙坐着的男人,目光落在二哥身上,“二哥,鱼的价格怎么卖的?”
“活鱼镇上是五文一斤,村里有时也有人捉到了,在村子里卖,也一样的价格,死鱼就便宜了,只卖得了三文。”
“这么便宜。”她问,“有没有人卖鱼干?鱼干多少一斤?”
“听说是照猪肉一个价钱。”
苏轻月是知道猪肉每斤十一文。她叉到的两背篓鱼,都是死鱼了,做成鱼干,大约三斤能做成一斤。
三斤死鱼能卖九文,做成鱼干每斤十一文的话,还是鱼干划算。
现在是傍晚,很多人家都升起了炊烟。
鱼干得晒个十天半个月的,还要拿去卖,来钱太慢。
天气炎热,房里桌上的水壶又空了,她给壶里加满水之后,又去了厨房,把满背篓的鱼倒了半篓在之前地上的那堆鱼上,背着半背篓的鱼,拿着先前准备好的一大把长草,取了一部份,又去杂物房拿了二哥平时称卖猎物的秤,往村子井那儿走去。
正好要做晚饭了,很多人从地里回来了,很多人挑着桶正在排队打井水。也有些人在村子井旁边的树下纳凉的。
“苏轻月,你背篓里背着什么呢?”钱有发看到了问。
苏轻月走到井边不远的空地上,“半背篓的鱼呢,大家有要买鱼的,过来买啊。”
“死的活的?”正在排队打井水的其中一人问了。
一名路过的中年男人答腔了,“背篓装的还用问?当然死的了。”说着脚步停在了苏轻月跟前。
轻月认识她,上次刘香莲‘跳河自杀’,他下水想救人的,是村里有手艺硝制猎物皮毛的杨师傅。
“你这鱼多少钱一斤?”杨师傅问了。
“三文。”
他伸手翻了翻鱼,闻了闻味道,“没臭,应该是刚死的。”
轻月笑说,“是呢。刚溪沟里叉到的。”
“把这两条称了。”
“没问题。”苏轻月拎起古老的秤杆,挂上秤砣,把两条鱼放秤的吊盘上称了下,“两斤半,七文半,不太好算钱,不如加一条小的?”
“也可以。”杨师傅点头。
苏轻月选了条半斤大小的鱼,“三斤一两不到点,算您三斤。”
“好嘞。”杨师傅付了九文钱。
苏轻月接过钱收进袖袋,用两根长草搓一下成‘绳’,把三条鱼从鱼嘴穿入、鱼鳃处插出,穿起来,再把草绳打个结,拎给杨师傅。
陆续又有几个人买了鱼。
钱张氏也挑着空桶来打井水,看到苏轻月在卖鱼,不可思议了,“哎,我说萧家媳妇,你早上才打了挑菌子,哪里来的鱼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