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终于开口了,语重深长地说道:“我也去找过张廷济的资料。张廷济是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可是张廷济款端砚市场上从未听闻,老朽可没运气好到得到孤品的地步。”
秦远方说道:“如果方老不相信的话,我可以用14万收购过来,到时候我来自负风险!”
“好!”
不想方老居然一口应了下来。
秦远方和方雨登时吃惊。
虽然这是捡漏,而且还是翻倍级别的捡漏,可是方老之前把此砚说得如此重要,甚至还是从老朋友那里讨要过来的,意义非同一般,应该不会为了这些金钱就割让的。
方老是人精,转身朝书柜走去,从一个比较隐秘的格子里拿出几块砚台,得意地将它们展现出来。
方雨惊叹道:“这么多名砚!”
方老得意地介绍道:“早在唐宋时期,砚就成为文人墨客、皇宫贵族争相收藏之宝,刻砚、赏砚、藏砚成为当时的一股时尚风气。时至今日,此风依然常盛不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老朽也是一个喜欢附庸风雅的,对古砚的收集自然是最为乐衷。”
“难怪有这么多的古砚。”
秦远方知道方老拿出这些古砚名砚出来的意思,主动在支票上写上数字签上名字,最后则是恭敬递到方老的手里。
方老见秦远方如此主动,微笑着接手,说:“多谢秦先生成全。”
方老还有疑惑,可是秦远方却直接来了一个收购,直接认同了方老的捡漏,的确有成全的味道。
可方老收好支票之后,随后就严肃起来,问道:“远方,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待今日的文房四宝?特别是古砚?”
第189章翻了2200倍
面对方老这个突如其来的询问,秦远方稍微有点错愕。
方老似乎不是故意刁难秦远方的,自问自答道:“在唐宋之时,千百金之砚比比皆是,甚至以万金、数万金求得一方宝砚的亦有;即使到了元明时期,名砚的价格依然是有升不减,即使到了晚清,砚价仍能保持基本的平衡。甚至到清末,变法维新,西洋文化东来,社会出现了大量不用毛笔的文字,可是名砚依然在社会上占重要之地位。”
秦远方知道这断记录。
当初他得到残缺的古端砚之后,特地查找过相关的资料,多少还是有点印象的。
方老似乎很有感触,唏嘘道:“古文化的流失,特别是社会的发展,文房文化逐渐退出大家的生活圈,而名砚的价格更是直线跳水。以前值500两者,今最多不过500元,甚至是更低。”
方雨接口道:“没办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方老点头道:“如今社会,别说是毛笔字,即使是钢笔字也逐渐要被电脑文字所取代。古文化的衰落,几乎成了必然的趋势。”
秦远方却说道:“未必。研究古文化可以了解历史,陶冶性情,养心明目;而且如今古玩之风盛行,无论是兴趣还是研究,古文化的传承是不会轻易断代的,至少在未来数十年里不会。”
方老想了一下,笑道:“这也是个理。正如之前的人都说古玩都是无用之物,但是收藏的人却是越来越多,隐约成风,倒是变相地刺激了古文学的复苏。”
秦远方点了点头,突然指向一只放在桌子上的墨洗,问道:“方老,此墨洗很是别致,似乎也是一件古玩啊。”
墨洗,就是洗毛笔时用以盛水的器具。
这不是秦远方的眼光够犀利,而是他的透视眼够厉害。就好比刚才,他之所以那么信誓旦旦,愿意以翻倍的价钱将文士博弈铁丸砚拿下来,不是因为秦远方的鉴宝知识已达到大师级水准,而是他用透视眼看到文士博弈铁丸砚上边凝聚着浓厚的深黄色灵气,而且看其弥漫程度估计是清中期的,所以才会那么果断。
而这一次,秦远方习惯性使然,在方老拿出那些古砚后就本能地凝聚起灵力看下去,偶然发觉书桌上还有一件同样散发着深黄色灵力,年代更是达到600年水准的趣味瓷器。
如此宝物,秦远方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
方老点头道:“此青花墨洗乃是老朽从一地摊里淘来的,虽然‘永乐年制’的四字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