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来种田_分节阅读_183_夫君,来种田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夫君,来种田_分节阅读_183(1 / 2)

“师傅,爹不在家,咱们出去玩吧。”

林晓瞧着他亮晶晶的眸子,忍不住捏住他胖嘟嘟的脸蛋,“之前还说舍不得你爹呢,现在可好,你爹前脚刚走你这就撺掇师傅陪你玩,小没良心的。”

小家伙没心没肺的笑,“爹已经走了,会回来的。”他拽着林晓不撒手,“师傅咱们出去打猎吧,我都学会挖陷阱了。”

“不许。”林晓一听吓了一跳,“都告诉你多少次了,没有大人跟着不许上山。”这臭小子,还打猎上瘾了。

“我跟铜锤哥去的,有大人。”小家伙怯怯的,自己也知道底气不足,偷瞄着不住后退。

“铜锤一个小屁孩,他是哪门子的大人。徐致远,我郑重的告诫你,不许偷偷上山打猎,不然屁股打烂。”

打烂这个词太形象了,以至于想要偷偷溜去打猎的小家伙也不得不考虑事发的后果。

“师傅都不疼我了,爹刚走就要打我。”小家伙不敢乱动了,站在那发牢骚。

林晓太知道这小子了,你要是被他这副可怜兮兮的模样骗过,就等着被他卖了吧。这小子连村里那些大孩子都搞的定,可不光靠他那小荷包里的吃食。

“你小子给我老实点儿啊,师傅的戒尺板子打屁股可是很疼的。喏,你也看到了,隔壁住着你顾大伯,他可是个厉害人,你要是不听话,小心被他捉住也揍你。”

顾大雷什么的,用来吓唬小孩子最好不过了。

可怜的小不点儿,本以为爹出门他就可以疯玩了,没曾想以前竟护着他的师傅也突然化身母夜叉了。“那师傅,我还能出去玩吗?”

看着自家徒弟蔫头蔫脑的,林晓大度道:“当然可以。”就在林晓跟徒弟斗智斗勇的时候,鱼粮县城来了一伙神秘人。L

309黑熊岭的变化

黑熊岭的私塾盖好了,并不是祠堂的房子对付一下,而是挨着祠堂盖了三间宽敞明亮的教室。

不是那种土坯的房子对付一下,而是村里特意凑钱买来的石头垒的房子,结实耐用还暖和,甚至每个教室里都有一圈火墙。

冬天的时候烧了火,屋子绝对比一般人自家还暖和,谁让村里规定,私塾的柴火要村里送孩子来的人家一起负责呢。人多力量大,这就不用担心没东西烧火了。

过了秋天庄户人家的活计就少了,这个私塾可是黑熊岭所有人的劳动成果,为此顾大雷他们那房子都有点儿耽误了。好在顾大雷他们就是人多,为了怕招惹人猜忌,顾大雷限制又限制,还是来了几十人,就是村里这私塾也有那帮土匪的功劳。

为了更快的融入村子,顾大雷特意出银子给私塾买了十两银子的纸笔,都是普通的东西,却足足拉了一大车,够村里孩子用一段时间了。

村里私塾正式命名为“希望私塾”,几乎家家户户都把孩子送来了。别看黑熊岭户头没多少,来的孩子大大小小差不多有两百人,乌压压的,看着林晓都一阵后怕。

这得多能生啊!

人太多了,一个教室装不下。林晓把孩子们分成了三组,女孩大概四十人左右都放在一起,让郎柔柔带着背弟子规去。

五岁到十岁的孩子最多,林晓把他们放在一起,又挑了二十几个五岁到六岁的男孩子放在女孩那组去,剩下的孩子按照大小分为了两组。

大的那组孩子让郎书志教课,他是狩猎队的。又是男人,村里的熊孩子们还真有点儿怕他。

黑熊岭之前很穷,村里的孩子除了于举人家,也就是里正家的何厚学读书了,其他孩子,父辈识字的教了些,这些孩子底子普遍比较薄。对于读书这种高大上的事儿却格外有兴趣。

小不点儿被林晓放在了眼皮底下。也就是村里七岁到十岁孩子这个班级。林晓按照前世的授课方式甚至添加了体育课和数学课,并不局限于文言文的学习。体育课他们这教的也高大上,完全是狩猎队的功夫。以后还会开野外课程,教孩子们捕猎的技巧。

林晓甚至想过,农忙的时候还要带孩子到村里系统的学习种地、绣花等有针对性的课程,当然了。这些不能着急,得慢慢来。

第一天的授课显然很成功。虽然孩子们第一次学习都有点儿接受慢,不过当初小不点儿带着熊孩子们背诵弟子规也是有成效的,许多孩子都能背上几句,林晓再一教。孩子们都知道珍惜机会,格外认真。

教了几个大字让孩子们在这慢慢练习,林晓去隔壁看郎柔柔教的那些孩子。女孩子们来的少。年纪也都是偏小的,像是二狗子的两个姐姐就没有来。林晓也能理解。毕竟时代不一样,女孩子还是受到约束的。

相比于男孩子,女孩子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哪怕是面对着郎柔柔这个跟他们同龄的小姑娘,大家学的也格外认真。

林晓看许多女孩子家里并没有给准备纸笔,猜到多半是这些女孩子自己跑来偷偷学的,又是一阵感慨。

当然了,读书这种事儿肯定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的,好在男孩子们每天都有一个时辰的体育课,有狩猎队的人教他们习武,像是铜锤那些年长的孩子,林晓跟李大建议,要额外授课,狩猎队的人进山打猎的时候,如果不是进深山,都要带着村里那些年纪偏大的男孩子。

技多不压身,多学些本事总是好的。

彭王氏和郎康氏怀着孩子也坐不住了,听说林晓在希望私塾授课,他们悄悄来看了两次。彭王氏甚至主动接了郎柔柔的活计帮忙教那些年幼的孩子。她识文断字的,道理懂得多,又温温柔柔的,孩子们格外喜欢她。

郎康氏看了不禁自惭形秽,林晓劝她,“嫂子要是不嫌这里讲课累,我还想开一门女红的课程,不如嫂子就来教吧。不过嫂子可别藏私啊。”毕竟像是女红这样的手艺,一般都是母亲传给女儿的,很少外传。

郎康氏倒是不觉得什么,“你这丫头,竟知道打趣我。”她现在的日子都是村里人帮衬着给的,她有什么好藏私的。因此上,每天男孩子们练武的时候,女孩子们就跟着郎康氏学绣花。

绣花这门手艺看似村里大部分女人都会做,可做的好的还真得数郎康氏是头一个。因此上那些不大愿意闺女来私塾读书的人家也不说什么了,甚至还让孩子来学。毕竟不是每个家里都能买得起绣线让孩子们学这个的。

在这一点上林晓想的很开,她主动掏腰包买了绣线和布,跟女孩们说好了,他们学习绣花的前期费用私塾出,不过后期女孩们也要给私塾回报。将来手艺成了,这些在私塾绣的东西私塾拿出去统一销售,赚的银子就给私塾当基金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