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兰近来因为老太太的病去了两三趟朱家村,可却没想着这朱梅花的事。
今天孙玉狗这模样,她知道这朱梅花肯定又出事了:“怎么了?这是?”
孙玉狗这会儿也顾不得院子里人多了,颤抖着声音:“你们有没有看到翦翦?”
小翦翦原本就没取过名字,当初孙玉狗知道这二舅兄与二舅嫂给孩子取名小翦翦时,他觉得这名字好,可以提醒自己,这孩子找回来不容易,所以就让孩子取了这个名字。
顾明兰顿时眼睛变圆,特别是朱小姑“咻”的一声跑了过去:“你说什么?”
孙玉狗眼泪破面而出:“小姑,梅花带着翦翦不见了!”
朱小姑失声的问:“什么时候?”
孙玉狗后悔的说:“昨天晚上不见了。”
“晚上你不在家,你去哪了?”
朱小姑这么着急,孙玉狗并没有算计朱小姑那副要吃了他的模样,老实的回答:“前天我跟我姐夫,到莫家沟去收猪了,因为收好几头猪天色晚了,所以昨天就歇在了那。
今天早上把猪拉回来,我才知道昨天晚上梅与娘吵了一架,然后就关门进了屋,我娘没在意,哪知今天早上很迟都没见她们母女出门…”
顾明兰想着这么冷的晚上,朱梅花能带个孩子去哪?
于是她冷静的问:“孙玉狗,朱梅花没来我们这,不过你去她两个姐姐那打听一下,看她有没有去那。”
朱梅花把个亲娘气残了,牛家人自然不会认了她。
如果朱梅花只是负气的话,大冷天的晚上她也没地方去,除了两个姐姐处,顾明兰不作外想。
顾明兰一提起,孙玉狗告罪一声飞快的走了。
☆、662.第662章朱梅花不见了
这一变故,让大家顿时把话题从朱孙氏的身上转移到了朱梅花身上。
说七说八,最后还是朱唐氏说了一句:“谁也不能怪,要怪就怪这当娘的没教好。”
突然顾明兰想起前世的一个笑话:“有人说,生个儿子不教害自己全家,生个女儿不教害别人全家。如果你有仇人,生个不教的女儿,让她嫁给你仇人的儿子,那就报仇了!”
“噗…”
“噗…”
朱大姑想起自己的儿子,她深有感触:“这说起来是笑话,其实说这笑话的人,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这笑话虽然说是笑话,可是大家仔细品品,这哪是笑话,这就是他的体会啊。”
一院子都是女人,而且除了两个待嫁的外,都是当娘或要当娘的人,而且当娘的人几乎都有儿子。
于是大家又是一阵吁喘,觉得能说出这话的人,定是读书人。
突然朱唐氏说了一句:“兰子,过了年我想让成青与成正也去上几年学。”
朱成青虽然十二岁了,读书虽然迟了点,可读书并不是非得求功名。
顾明兰赞成:“大嫂,这想法我觉得行,读书并不是一心就是为了求功名,读书明理才是读书最主要的目标。”
朱唐氏点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如今家中的日子好过了许多,田里的事实在忙不过来,就请几个帮工,不在他一个孩子干活。功名不功名,那得看祖坟上是不是冒青烟了,这不是可求的东西,但是读点书总比做一个睁眼瞎好。”
顾明兰一直觉得朱唐氏这介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她笑着说:“确实,最起码被别人卖了的时候,他还能知道自己卖了多少银子!”
女人正在边做事边聊天,朱正清兄弟从镇上回来了,他们看好的店面今天去搞卫生,垒上大灶、架上大锅,还用木头几兄弟做了几个木架放东西。
“媳妇,这油捞子打了五个,你看够不够?”
朱正清拿了五个暂新的油捞子递给顾明兰看,这新油捞子是她按前世农村里炸年货时的用物,与这时代的用物进行了改进。
果然改进过的油捞子接上了一个暂新的木把时,用手掂了掂,结实很多。
“不知柳大那的滴油盆打好了没有,大哥你们今天回村的时候,顺带过去看一下,要是他们准备得差不多了,大后天我们就可以开工了。”
朱正林赶紧应了:“行,傍晚回村时我们从那走好了。”
朱正辉别看他看起来五大三粗,可是心极细,他一进门就发现很活跃的虎子在发呆:“虎子,你怎么了?”
赵虎子十岁了,并不是个完全的小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