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安排妥当,赵雍即带了邯郸军回到鸿上塞,在那里与姬胡部汇合。在赵雍离开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中山曾派人来攻打过鸿上塞,幸得守军勇猛,吕嘉守城得法,使得中山碰了一头灰,悻悻而去。
赵雍来到将府中,此时将府已是姬胡的临时居所,两人算是第二次见面,但姬胡显得十分高兴,这些天来他终于感觉到了作为一个王子应有的气派,在城中所有的人见到他都是低眉顺眼,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稽胡自童年开始就被送到邯郸为质,受尽欺辱,回国后又受到篡位者赫启的百般刁难,从来就没有得到尊重过,一个王子落魄到这地步,不能不令人嗟叹。
姬胡见赵雍进来,上前就一拳打在赵雍肩上:“义弟,你不在这几天大哥我过得真是爽透了,前些天来了中山人,被我砍死了好几个,哈哈……别说,你们邯郸的铁剑就是好用。”
“大哥哪里话,这全都是大哥武艺高强,能够结拜大哥这样的英雄,真是赵某的福分。”赵雍客气道,姬胡真是太对他的胃口了,一个傻大个,憨厚可爱还讲义气,在社会上混了一年的赵雍很是喜欢这种人。
“哎,义弟客气什么,对了,这些天我们抓了些人,问到了一些义弟感兴趣的东西。”姬胡边说着,边把赵雍往外拉。
两人来到吕嘉的屋子里,吕嘉正在那里整理资料,一堆竹简堆满了书案。看到两人进来,吕嘉忙起来行礼。“先生,把我们摸到的情况跟大哥说说。”姬胡说道,便和赵雍坐到了一边的席上。
吕嘉面色凝重,把落在地上的一捆竹简拾起放到案上,便说道:“其实,国君不知道的是,这次出征邯郸出了内贼,中山把情况都掌握了。就在楼缓到达灵寿之前,中山王姬尚就已经得到了密报,得知国君的行动计划,国君后来在恒山和我们相遇,其实都是被姬尚和赫启安排的,幸亏密报不详细,才使得两国的截杀计划漏洞百出,最后被国君突了围”
原来,赵军在出发前就已经被中山国所知,中山国故意放赵军孤军深入,一直到恒山,才让楼烦王在那里安排军队,按照中山国的本意,是想让楼烦和赵军两虎相争,并击毙赵王,自己则布置重兵于鄗城,趁赵王被击毙,赵国国中空虚,出兵灭赵。未料小人同而不和,楼烦王赫启也有这样的打算,他让姬胡率亲信部队到恒山截杀赵军,自己则另派一军在鸿上塞坐收渔利。幸得姬胡听从吕嘉计策,投了赵军,又帮忙攻下鸿上塞,赵军才转危为安。
赵雍听完,惊得坐起来,道:“此行只有我、肥丞相、成王叔知道,若说告密,没这可能。”虽然他早已想到有内奸了,但是肥义、赵成都是历史上忠心耿耿的老臣,赵雍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相信他们会做内奸。
吕嘉表情凝重:“国君,此事就摆在眼前,就算丞相、王叔都是忠臣,但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无意泄露机密啊。”
“或许吧”,心事重重的赵雍长长吁了口气,一来到这个时代,就面临兵灾和政治斗争,这让他毫无办法,自己还能在这个时代活多长时间,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死法,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此事回到邯郸再议,就请先生负责此事,另外,除了我们三个,凡是知道此事的,尽快让他离开人世”。赵雍下了决心,既然狼来了,就只能用猎枪招待它了。
“是。”吕嘉见赵雍眼神坚定了起来,斗志也被激发了出来。
三天后,赵军、姬胡军拔起营寨,从鸿上塞度过呕夷水,向西南的秦戏山开去,此行为安全起见,将绕过中山,取道仇由,回到邯郸。
一路上倒也平静,经过半个月的缓行,两军终于到达邯郸。
邯郸,因坐落在邯山下而得名,自殷商建城以来,到赵武灵王一世已有千年历史,高大的城墙就屹立在邯山之下,邯郸城的规模远远超出赵雍的想象范围,虽然在乱世,但邯郸城人来人往,进进出出,就连城外也成了一片闹市,即使是宽大的护城河上,也有不少船只在做生意,或是卖鱼,或是画舫上的妓女在招揽顾客,一片盛世繁华景象,让人看不出这是处在乱世中的赵国都城邯郸。
肥义、赵成一干人等早已接到报信,早早的出城十里迎接。又是一堆仪式过后,赵雍才率众走进城中。此行获得大胜的消息早被肥义在城中大肆宣传,百姓们闻知这连破楼烦、林胡的国君回来,纷纷夹道迎接,赵雍第一次如此焦点地走在城中,兴奋之极,连连挥手致意。
邯郸居民早就知道了赵军此战大胜,这次颇有传奇色彩的出征成了酒馆茶肆的热门话题,赵国人早就被胡人打怕了,这次国君大胜,自然举国欢腾,连日来城中张灯结彩,更有戏班子将此战编成了戏,从邯郸一直唱到晋阳,场场爆满。肥义趁这个时机派出门客到处宣传胡服骑射的好处,也就几乎在一夜之间,赵国人人都聊起了那群穿着胡服不伦不类的士兵,对他们来说,虽然这些士兵的地位比较高,但大部分是胡人,有他们穿着胡服也就行了,要让国人都穿上胡服,做梦!
即使如此,胡服骑射已经开始影响了国人的思想,上到士人,下到庶民百姓,每天茶余饭后就在街头巷尾吵架,有支持胡服骑射的,有义愤填膺要冲进王宫拿出祖宗之法和国君理论的,双方吵得面红耳赤,甚是热闹,如此,正合肥义楼缓的心意。
赵雍一路走来,鲜花满道,无论是侄子孩童还是耄耋老人都兴高采烈,家家户户捧出了时鲜水果献上。赵国自立国以来国势衰微,深受列国凌辱,如此扬眉吐气,实属百年未见。
赵雍正走着,忽然看见前面十字路口处一群人跪地不起,掩面痛哭,堵住了道路。莫不是传说中的拦道告御状?古装片看多了的赵雍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或许自己正好可以扮演一下为民伸冤的明君了。赵雍想着,策马上去。“国君,你看!”身边的肥义指着前上方。
赵雍看去,全身震惊,却是一条用鲜血写成的巨大横幅,上面赫然写着“驱逐胡虏,扬我国威”!全军都停住了,百姓们也停止了欢呼,整个邯郸街头顿时静悄悄,霎时间无数怒吼声响起:“驱逐胡虏,扬我国威!驱逐胡虏,扬我国威!”邯郸全城一片山呼海啸,赵国人无尽热血沸腾!
那跪在地上的正是从北方逃难过来的难民,他们闻知赵军今日凯旋,提前几天做好了横幅,无数难民咬破指头,用鲜血写下了那条巨大横幅,横悬在邯郸街头。这些从北方逃到邯郸的难民,一生之中看尽胡人作虐,自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对胡人的痛恨决不仅是邯郸居民的一倍两倍,赵军此战大破楼烦、全歼林胡,斩首无数,使他们看到了驱逐胡虏的希望,为了等到这个时刻,无数难民等白了头,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想到此,更有无数难民跪地痛哭,为罹难的亲人,也为将来的胜利。
面对此情此景,赵雍更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太平盛世,又没有什么国恨家仇,很难理解邯郸人的这种情绪,但邯郸人的这种情绪感染了他,也在这一片山呼海啸中振臂高呼:“驱逐胡虏,扬我国威!”
有一衣衫褴褛老者端酒来到马前,道:“我等代郡居民受胡人入侵之苦,尽皆家破人亡,逃难到邯郸,终于等得圣王扬我国威,大破胡人,请圣王满饮此酒,也表我代郡人感谢圣王之恩!”说完就跪在马前,双手举起酒杯奉上。赵雍当即下马,不顾信期的眼神,端起酒杯一口喝完,向老者回了个礼,随后狠狠地摔在地上,硬是把青铜杯摔得粉碎,然后大声说道:“自古赵地多慷慨之士,我赵国面临国破家亡,诸位不想着变法卫国兴邦,却只想抱着发霉的祖宗之法沉睡,那祖宗之法难道能守住我赵国的百年基业,守住诸位的妻儿吗?”说着留下静悄悄的人群,策马向王宫飞奔而去。赵成脸上神色微变,但很快就恢复过来,也策马跟上。
===============================================================
感谢雷神,帮我指出了文中的一些问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将重点修改这些出现的问题,但主要是在文字方面,不会影响到情节,大家也不用从头看起。不过可能会导致更新较慢,还望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