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突然反常起来自然不会因为考核,而是打去年秋收过后,灌江镇上就来了一位大人物,说那人是天子近臣也不为过。
县令想在大人物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可大人物是位油盐不进的主,灌江镇周围一没盗匪,二没天灾,各地民风淳朴,无所事事的县令大人就自己找事干。
所以,就有了下村查看这茬。
匠人见小二什么都不知道,就低声说:“就这才开始的。县令大人到段家寨查看的时候,见一户人家的田耕的好,还奖给了那家人三十个铜板呢。”
小二眼一瞪:“两斤大肥猪肉?”
“可不是!”匠人说着摇头:“早知道有这好事,我也到地主家租两亩地了。”
听到这话小二暗笑,难怪这店家能为了三个铜板跟他争半天,合着也是小气鬼一枚啊。乐过之后小二想到他还没买陶罐,便出了打铁铺。
走在街道上,放慢脚步仔细一听,就听到三三两两的行人在讨论县令下村的事。
看到从他身边经过的两个人满面红光的扛着一头犁,嘻嘻哈哈的畅想着县令大人也奖给他们几十个铜板,小二摇头,哪还有那么好的事啊。
县令这样一搞,谁家还不认真仔细的耕地啊,到头来奖励谁的是,一个村庄能有一家得到奖赏的就不错了。
想到这里小二脚步一顿,再回头,总算发现了不对。看着渐渐远去的两人,他的眼睛要是正常的话,那两人扛的犁分明是,分明是传说中的直辕犁?
直辕犁是什么,后世知道的人不多,但一说曲辕犁,生长于农家的小二想不知道都不行。他小时候机械作业还没普及,家里犁地用的犁就是改良后的曲辕犁。
后来上中学的时候历史老师又特意讲曲辕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耕地质量。印象再次被加深,小二如今站在古代的街道上,闭上眼睛还能把曲辕犁绘制出来。
虽说曲辕犁的出现对传统农业耕种意义重大,但它的制作对常和机械打交道的小二来说真真太过简单。
小二想到这些,突然觉得他无论如何都应该把曲辕犁制出来。只是,他制出的曲辕犁怎么才能让县令见到,从而给他丰厚的奖赏呢。
还有,他该咋和大嫂解释曲辕犁的事.....
小二忍不住挠挠头,算了,先买陶罐,然后再去打铁铺让匠人给他打个原世记忆中的犁辕。
忽悠大嫂的理由么,慢慢想总能想到的。
而以后被忽悠的王韩氏见太阳都到树梢头了还没见小二回来,忍不住担忧:“婶子,你说我们家小二在镇上会不会遇到啥事?”
“他能有啥事。”郑冯氏摇头:“说不定是买东西的时候给人家砍价砍忘了时辰。”
“这个,不会吧?”王韩氏真不信。
“那是你嫁过来的时间短,小二往镇上去的次数少!”郑冯氏见她还不信:“你一嫁过来你公爹就生病,接着是你婆母,一般的时候都是大朗去镇上抓药,去年你们家又守一年孝,你说说这几年小二去镇上几次?”
王韩氏听到这话,一愣,刚想开口,大门响了。
☆、小二又挨揍
郑冯氏说:“应该是小二回来了,你要是不信的话,待会你问问他买的锅多少个钱。”
王赵氏点头,打开门看到果然是小二,侧身让他进来,顺手关上门就问价钱。
“七十七钱。”说着小二把竹篓放下来,然后就把陶罐拿到露天的灶房里去。
郑冯氏朝着对面的人呶呶嘴,一副她没说错的样子,王赵氏想到一张大铁锅的通价是八十钱.....再次了解到了小二的“小气”。
小二把铁锅放好,出来后看到隔壁婶子还在院子里坐着,刚想说话,打眼一瞧,靠,她手里拿的是什么?
王韩氏自小二进门就一直暗暗注意着他,这会儿见他对郑婶子手里的野菜瞪眼,忙说:“小二,嫂子有事给你说。”
“啥事?”小二顺嘴问。
“就是婶子娘家那头有个姑娘身高比我矮一点,婶子说那姑娘的脸团长的挺好,刚及笄.....”
“等一下!”刚及笄是个什么鬼?十五六岁?小二连连打激灵,忙阻止大嫂继续说下去:“大嫂给我说这个干啥?”
“给你说亲啊。”王韩氏理所当然的说:“王来福的儿子都四岁了,咱可不能比他再晚了!”
小二就想反驳他还小,猛想到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个时空早些年战乱的时候死了很多人,以致于很多土地荒废着无人耕种。
当今看到人口发展缓慢就颁布一道圣旨,凡金玉王朝子民,无特殊情况,例如守孝,身有残缺,男满二十,女满十八,务必成家,违令者严惩!
何谓严惩,就是交重税!
小二掐指一算,王小二是元宵节出生的,已经过十八岁了,所以,他还有两年的自由时间。活泛的心肝一转悠,就问:“婶子,那姑娘吃的多么?干活利索么?屁股大能生养么?”
郑冯氏一听这话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小二呐,婶子问你,吃的多是啥意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