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却说大清王朝,自顺治皇帝之后,国情已趋于稳定,政权已得以巩固。康熙皇帝继位亲政以后,全然不象顺治皇帝,为了儿女私情不能遂愿,竟然连江山也不要了,跑到五台山去做和尚。康熙皇帝却励精图治,有一番建立统一富强的大清王朝的宏愿。经他努力进取,不断排除异己,待得平定三藩之后,大清王朝果然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震古烁今的盛世景象。
康熙二十六年,正是青春年华,春风得意的康熙皇帝,不免踌躇满志,于是动议,修建太和三殿,借以向天下昭示一统江山的非凡成就和皇家气派。
康熙皇帝颁诏修造太和三殿,四海惊动。各省州府县邑,尽皆按照诏令,采办修造宫殿所需木石,送至京城以待钦用。若有怠慢者,将按律论罪,决不宽宥。朝廷尤其指令湖广、四川、贵州等数省,务必按照朱明王朝历代惯例,采伐可堪大用的优质楠木,送至京城以作栋梁。于是,湖广、四川、贵州等数省州府县邑官员,无不以为升官发财时机到了,尽皆各怀鬼胎,争相邀功,惟恐落后,误了前途。尚不知楠木生于何处,便急急忙忙,具文上告,声称辖地可作栋梁之楠木,如何如繁星之多,取悦上官,一为谋取进身之道,一为蒙蔽皇家银两,以饱私囊。
殊不知湖广、四川、贵州等数省,自朱明王朝明成祖始,至大清康熙皇帝,数百年间,皇家连年皆有修造,责令各省采伐楠木送至京城,但凡交通便捷平旷之处,可堪大用之栋梁楠木,已经悉数采伐,再难寻一长木。即使边远偏僻,人迹罕至之处,也难得见一二株栋梁之材。更兼边远偏僻之处,又都远离江河,崎岖山路,皆为羊肠小道,致险处一人徒手通过,尚且艰难,更何况运送大木乎。纵有奇伟之材,又如之奈何?
黔北遵义,桐梓,仁怀,绥阳等十数余县,历朝历代,每逢朝廷诏令采伐栋梁楠木,一众官吏,知道采伐运输艰难,便都在边缘方便之处,采伐敷衍上差,又何曾有一人深入深山老林,采伐一木,以运京城。但是,就这样敷衍,也往往要十数余月才能成得一功,岂能急功近利。如今边缘方便之处,既然已经无一长木可寻,深山老林,又不可深入,如是,京城修造太和三殿,皇帝颁诏下来,扯旗放炮,一番热闹过后,数月不见一大木,还未至一半,便不得不停工待料,于今已越数年,却不能全功。
似此诸多实情,皇宫监事太监,朝廷工部官吏,以及地方官员,无一人不心知肚明,无一事不了如指掌。但是,这些皇宫监事太监,朝廷工部官吏,以及地方官员,尽皆在宫中和官场混迹多年,一个个圆滑透顶,机敏过人,惯会看风使舵。这般人物,平常邀功归邀功,请赏归请赏,事情真到了难办的时候,又都各有一套瞒天过海的办法,相互遮掩,直把一个皇帝蒙在鼓中,不知所以。因此,京城修造太和三殿,自康熙二十六年动议诏告天下,数年来,工部下达勒令催办公文,已经盈数尺。似此上行下效,各州府县,也少不了要逐级下达勒令文告,催办皇差。而更为少不了的是,由下而上,逐级也都在不断具文报告,采伐运送楠木之艰难,请求宽延时日云云。如此,乍看起来,皇宫内外,朝野上下,于钦命之事,确实忙碌,无一人敢懈怠。这一上一下,公文往来飞递,热闹倒是热闹了,却无多少实事可言。
但是,最为要紧的还是银两。银两这东西,天上不落,地上不生,皇家修造宫殿,所给银两有限,何况自朝廷始,从上至下,逐级克扣,到得县衙时,已经所剩无多了。更为脑火的是,朝廷以下各级衙门,不敷用度,有了缺口,逐级克扣挪用一些也就罢了,而且还少不了借机逐级摊派,加征徭役赋银,充实私仓。这银钱逐级摊派下来,到得县衙时,最终又都得到老百姓头上去搜括。但是,无论皇宫监事太监,还是朝廷工部官吏,以及地方官员,最为乐意办的就是这种事。借着皇家名目,加征徭役赋税,肆意摊派,一番辛苦下来,非但不会少了好处,中饱私囊,而且一旦时来运到,说不准还可以博得一个加官进爵,封妻荫子。似此双赢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皇宫内外,朝野上下,一众太监官吏,每遇这等好事,一个个尽皆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胆大包天,为所欲为。日后就算皇帝追查起来,这一众人等,敷衍塞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本事确也十分了得,最终弄得当朝皇帝,按下葫芦浮了瓢,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不得不和稀泥,不了了之,皆大欢喜。
但是,康熙皇帝虽然年少轻狂,还不是很谙世事,却也非一般皇帝可比。他圣聪过人,无一事不了然于胸,早就把皇宫内外,朝野上下,大大小小一众官员,意欲瞒天过海的事情,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