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帮闲师爷(9)_楠 木 谣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帮闲师爷(9)(2 / 2)

陈信说罢,倒头便拜。

道家叩头拜门认师,一番礼仪规矩,却也是少不得的,虽然在山野之中,陈抟老祖也不马虎了事。他就手扶着陈信,陈信一双腿就象生根了一样站着,那里还跪得下去。

陈抟老祖说道:“归宗认祖,规矩不能少。陈信暂且候得一候,待贫道作好一应准备,再拜不迟。”

陈抟老祖说罢,不知道从何处拿来一些香烛,就手点上,很快便在草庐中布置出一个香案。

陈抟老祖在香案右首站定,他让陈信站在下首。然后,他对着香案,拜伏于地,向道家一应宗师禀告,说道:“道宗全真第二十一代弟子陈抟,与黔北钓鱼台土司陈信,本有师徒缘分,今日在楠木岭青龙观,也已将陈信收为嫡传弟子,授道名真一。弟子今日特为此事禀告一应宗师,让弟子真一拜师入册,认祖归宗。”

陈抟老祖禀告也罢,方才起立,转身站到香案上首,面对陈信说道:“道宗第二十二代弟子真一,向道宗一应宗师叩头礼拜。”

陈抟老祖,名声远播,非但道家无人不知,而且享誉民间久远,陈信岂有不知之理。至此,他方才知道,这救他一命的老道人竟然就是陈抟老祖。他问道心意至诚,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能得陈抟老祖亲自收为嫡传弟子,心里有多高兴就不用说了。而道家弟子,数十万众,有他这等缘分之人,尚不多见。

陈信随即五体投地,向陈抟老祖叩首跪拜,说道:“弟子真一,今日拜师认祖,归于道宗,不胜荣幸之致。自此之后,弟子将竭尽神志,静心悟道,以光道宗。”

陈抟老祖说道:“弟子真一,宅心仁厚。所言官心用虚,民心用实,深谙世事,为师也无话教诲。但是,弟子所言道心,不以时位之移,是以问道,虽然无甚不对,却还不足以言道心。道心旨意,当在于德,德之所用,当在于正人心。民心否,官心否,道心否,皆为人心。为官不可无德,为民不可无德,为道更不可无德。道家修行,一者明天运,一者养道德,此二者之高低上下,就在于一个悟字。觉悟深浅,则在于有无慧根,慧根上上者,方可修成正果。弟子真一,慧根不浅,好自为之吧。”

陈信再次叩头说道:“道宗弟子真一,感谢师尊教诲。”

待这一番礼仪完毕之后,陈抟老祖方才叫陈信起立,取出数十年随身所带长箫,说道:“为师今日,身在荒野,无他物以赠弟子。而这竹箫是为师心爱之物,百余年来,为师无一日不携带于身,今日为师将予弟子,弟子日后,当以此竹箫,量己短长,以此箫声,正己心声。”

陈抟老祖说罢,遂将长箫授与陈信。

陈信双手捧着长箫,再次跪伏于地,说道:“先生之言,弟子真一,也已紧记于心,不敢一日有忘。”

陈抟老祖说道:“弟子请起,不必多礼。”

陈信依然跪着,说道:“弟子心中尚有一事,还望先生明言。待先生对弟子明言之后,弟子再起立不迟。”

陈抟老祖说道:“如今师徒名分已定,弟子有何事不明,但说无妨。”

陈信说道:“弟子今日在楠木岭,寻遍此山,未见何处有一道观。弟子也已拜师认祖,自此之后,便当于青龙观潜心问道,光大道宗。弟子愚钝,尚不知道青龙观在于何处,请先生明示。”

陈抟老祖说道:“青龙观在为师心中,在弟子手中。”

陈信若有所悟,说道:“先生之言,弟子也已明白。但是,弟子还有一言问先生。”

陈抟老祖说道:“弟子真一,还有何事不明白?”

陈信说道:“弟子一心问道,一心养德,却不知道道在何处?德在何处?请先生明言。”

陈抟老祖说道:“道在有为与无为之中,德在弟子心中。”

陈信如此问罢,也已无甚不明白之事了,便站起身来,正欲请陈抟老祖去歇息,不想,就这瞬间,陈抟老祖也已不知去向。

自此之后,道宗第二十二代弟子真一,便于楠木岭草庐潜心问道,经数十年努力,劝募融金,终于在楠木岭修成青龙观,圆满了功德。是时,青龙观规模之宏大,为黔北一众道观之首,香火甚旺,一众道士,尊陈抟老祖为青龙观一祖,陈信为二祖。陈抟老祖所留长箫,虽为常竹,却晶莹如玉,人称碧玉长箫,为青龙观世代镇观之宝。自陈信始,玉长箫便由青龙观历代掌教道长承传,秘不示人。持有此碧玉长箫者,可预测天意,神机妙算,丝毫不爽。

如前所说,大清王朝康熙皇帝二七年,青龙观道长郭诚玄,仙源洞道长鲁一冲,前后分别同测一场雨期,郭成玄道长算得不差分秒,而鲁一冲道长则整整差了一日。郭诚玄道长与鲁一冲道长为同门师兄弟,道行各有千秋,高深所差无几。那一日,鲁一冲道长所以自责不服,便因郭诚玄道长持有碧玉长箫有关。但是,郭诚玄道长胸怀宽广,道行高深,一应道友,无不景仰,岂能以持有碧玉长箫,相戏同门。此事鲁一冲道长后来明白,那一日之误,全是自己之过,并非同门兄长相欺,也曾至楠木岭青龙观向郭诚玄道长道歉。

大清王朝康熙皇帝二十八年,鲁一冲道长应道兄郭诚玄道长之请,至楠木岭青龙观接任道长,后集青龙观历代道长之大成,为大清王朝中叶道家一代宗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