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刘弘与郭嘉商议如何收服徐庶,刘弘献计道:“在《三国演义》中记载的是,曹操要挟其母亲,最后徐庶归于帐下,可是我们如果出此下计,必定使徐庶对待我们如同曹操一样,终身不献一计,那样的话,他就没用了。所以,依我之见,不如以义感动其心。徐庶本来就不怎么佩服刘表,一直思得明君,我们如果攻下江夏,上报曹操,劝其免荆州之民一年的税务,不止我们在荆州有了群众的根基,还可以笼络徐庶之心,到时,只要招降,他必定来降。”
郭嘉闻言,大喜道:“此计甚妙,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刘弘被说的一头雾水,问道:“虽能载舟亦能覆舟不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吗?你怎么说出来了。”
郭嘉笑道:“我是从王志城那里学来的,他整天说要以民为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民心所向,就可以一统天下。”
刘弘闻言,亦笑道:“不想他还成了个军事家啊。”
二人尽皆大笑,刘弘咳嗽一声,继续说道:“现在当务之急乃是如何战退吕布。”
郭嘉说道:“吕布万人敌,更兼徐元直之谋,甚是厉害啊。”
刘弘正无奈长叹,一人自门外进,郭嘉问道:“你是何人!如何敢深夜独自安然闯入军营大寨!”
刘弘只见得那人相貌甚是威严,一表人才。谁知那人从背后拔出斩马刀,说道:“我深夜安然至此,只凭的这把斩马刀!”说完,一刀劈来,刘弘急忙推开郭嘉,跃身而起,翻身拔出一把宝剑,与那人看来。
二人从帐内斗到帐外,这时郭嘉才发现,帐外的士兵尽皆晕倒在地,失去知觉。
比及再看二人时,一人使斩马刀,一人耍剑,互不相让又针锋相对。
那人将斩马刀对着刘弘劈来,刘弘急忙躲闪,随后翻身朝着那人的天灵盖砍去。
对方大喝一声,竟跳起向上劈来,两种兵器相撞,震得刘弘箭伤又裂,大叫一声昏倒于地。
当晚,刘弘既醒,看那人与郭嘉并排而战,甚是不解。郭嘉见状解释道:“这位将军叫高顺。”还没等郭嘉说完,刘弘大惊道:“高顺?他是吕布帐下大将,来此何事!”
高顺说道:“吕布不能用我,我见你们连日守关不出,必有问题,我今晚进帐,本想若见主将,斩之即可,但见你如此英勇,却被人所伤,甚是不忍,一问奉孝才知道,你原来就是刘弘,在下由此心生佩服,臂膀带伤尚能与我打成平手,若箭伤痊愈,我比不是将军的对手了,所以,我愿为内应,待将军痊愈之时,我大开城门,保将军拿下刘表的最后一块土地江夏。”
刘弘笑道:“历史果然没错,将军真乃历史埋没的良将啊。”
高顺道:“何出此言?”
郭嘉遂将刘弘从未来到三国的各种事情告诉高顺,高顺大喜道:“愿闻后人如何评我。”
刘弘道:“若单论个人武力,高顺似乎也能入得一流好手.夏侯元让拔矢啖睛之前,就曾和高顺力斗四五十合,若以武侠小说的观点来看,那也是夏侯剧斗之后真元损耗,内气不继,才着了曹性的道儿,重创夏侯的功劳多半还是归于高顺的武勇."(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中,似乎除了可以看见七百视死如归的壮士,无数舍死还生的血战外,还有一位勇烈沉稳的将军.建安三年,吕布与刘备反目,派高顺统率大军攻击小沛的刘备军。即使是拥有关张两位"万人敌"的刘备军,也没有能够抵挡"陷阵营"的兵锋,高顺占领小沛,随即击破由曹营头号大将夏侯所率的曹操援军。这是高顺军人生涯的颠峰.裴松之注〈吕布传〉引〈英雄记〉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短短十一字里,一位严毅威重,清廉自守,生活朴素严谨,善于自我克制的真正军人形象跃然纸上。汉末乱世,兵戈四起,朝不保夕,人多有世事无常,及时立业行乐之叹,加之汉人有豪饮之风,因此后汉三国人物多嗜酒无度。作为乱世中的军人,高顺放弃了血战之后无节制的放纵与欢乐而选择能够随时保持清醒与克制的道路,仔细想来,让人佩服的不仅是他的自律,更是为主君随时准备清醒状态的那一份忠义之心,换句话说是真正的"无我"。在骄悍暴虐,杀掠无度的吕布并州军团中,独善其身的高顺,使人感到分外的清新可敬。高顺的冲锋陷阵,可以说无愧完美的军人称号,然而他更令人钦佩的还是那种高洁忠义的品格。"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合外,同声大呼攻合,合坚不得入。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儿声”。顺言“此郝萌也”。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萌?乱走,天明还故营。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顺斫萌首,?舆性,送诣布"。深夜兵变这种险恶无比的形势下,吕布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高顺不会背叛,于是逃往高顺营中。高顺确实没有辜负吕布的信任,详细询问了叛乱的细节后迅速确认了叛乱主谋,严兵整甲,半夜之内就平定了叛乱,而且亲手砍杀了叛乱主谋郝萌。对吕布这个反复无常以怨报德的主人,高顺不仅为他冲锋陷阵,更是尽了自己的一切力量来辅佐他。某次吕布要亲自出军向臧霸索要财物,高顺劝他珍惜名声,不要为这等无谓的行为出兵,实际上是变相的劝谏吕布不要过于贪图小利。吕布自然不会听从。关于这个主人的本性,高顺是看的很清楚的,他常对吕布说:"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实际上就是含蓄的指出了吕布翻覆无常,轻狡刚愎的毛病.吕布呢?"知其忠而不能用"。不仅如此,郝萌反后,吕布开始猜忌诸将,甚至剥夺了高顺的兵权交给自己的小舅子魏续,直到作战时才赋予他临时指挥权,面对如此的猜忌与冷遇,高顺仍然无悔的为吕布作战直至最后。("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建安三年,曹操东征吕布,围城三月,吕布众叛亲离,开城投降的,却包括了吕布最信任的魏续。吕布势败被俘,张辽见大势已去,率领部曲投降,臧霸只身逃亡,而高顺则被降将所俘。关于这些人物的下场,史书与演义大致相差无几,看看演义中的描写:吕布多方乞命,自然不足道;陈宫慷慨就义,然死前不免挂念老母妻小;张辽破口大骂,与其说胆略,更不如说是明知必死后的破罐破摔。而真正率真的是高顺,在曹操问起时一言不发,从容就义。无言中透出来的那种轻蔑,那是一种"老子不屑与你说话"的气魄!或许曹操是更好的主人,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自己捍卫的旗帜倒下了,自己自然没有存活的意义。简单质朴清白的武人心理,人想苟活下去是可以找到各种大义凛然的借口的,不过至少任何人也无权指责贯彻自己信念慷慨赴义的殉难者。”
刘弘说完,高顺感慨道:“若是将军不来,我的命运不想如此之惨,竟因为吕布一人,断送了我的性命!”
刘弘笑道:“我倒认为修改历史甚是不好,但事已至此,想使历史回复原位,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所以我决定重振汉室。”
高顺道:“好!攻下江夏,某定当竭尽全力与君一起匡扶汉室,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宁!”
跪求收藏推荐~有收藏的收藏,没收藏的推荐~本书每天一更~谢谢各位书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