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旗乃孙统领所颁,此骑乃孙统领所赐。请联军让路!”太史慈见搜查完了,联军却仍无动静,夺过“讨逆右军”大旗,左手挚旗,右手挚戟,威风凛凛地领着商队护卫缓缓逼近。
“请贵军穿城而过,不得停留!”韩当、黄盖苦笑着对视了一下,终于无奈地下令士兵让道。
太史慈是队伍中最后一人出城。随着“轰”地城门关闭,太史慈暗舒了口气,感觉背后凉嗖嗖的,汗水浸透了皮甲。
“义公,他们没带走人及物品,放他们走也不算违背主公命令。”城头上,黄盖见韩当仍盯着太史慈背影消失的方向,安慰道。
“公覆,此城南边尽是崎岖山路,交州军无粮又如何能回交州?”韩当提醒道。
“哦,义公之意是交州军仍会想办法夺此城?”黄盖问道。
“极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加倍小心,多派探子四处打听。公覆,从今日开始,你白天,我晚上,轮流守城,直到主公将杨明赶到这里。”韩当道。
“一言为定!”
东汉都城洛阳,南宫正殿德阳殿内。
“朕听三公之意,大郝天下,西北及南方边民仍叛乱不断,严惩边将,却引来鲜卑窥视并幽二州。现在南方都有人称帝造反了,你们如何解释?”灵帝那因过度施淫而灰暗的眼珠子在阶下三公身上晃悠。
“臣罪该万死!”太尉李咸、司空宗俱、司徒许栩三人连忙跪下叩首不已。
“众卿平身退到一旁,替朕想想有何计策。”灵帝等三人叩得差不多了,让中常侍赵忠、黄门令王甫扶起三人,退到一旁。
灵帝心恨道:母亲生前已经不准封太后,死后众臣仍坚持以贵人身份不能与先帝合墓。此事诏公卿大会朝堂,令赵忠监议。三公却领头沉默(其实李咸抱病缺朝,但赵忠等人特意没向灵帝禀告),以致坐者数百人,各瞻望良久,莫肯先言。最后赵忠暗示廷尉陈球提议以太后身份与先帝合墓,赵忠未等众人反对,就以此议甚宜,跑去向灵帝报告了。所以灵帝对三公一直耿耿于怀。
“段爱卿,书雀阙之事处理得怎样了?”灵帝将目光移向新任司隶校尉段颖身上。
“回禀陛下,闹事者已经全部拘捕。”段颖躬身道。
“陛下……”在旁沉默的司徒许栩跨出一步张嘴欲言。
“太尉是否想出平叛良策?”灵帝打断许栩的话,盯着许栩问道。
“臣愚顿,未曾想出。”许栩低首缩回,低声道。
“继续想,其余事就暂且不要管了。”灵帝不屑地望了眼三公。
“陛下,此事罪在诽书言直的一名太学学子,实不宜滥捕。请释放千余游学学子,交司察即可。”司徒掾蔡邕出列奏道。
“这些诽议朝政,污蔑名臣的乱臣贼子,当诛之。”廷尉陈球奏道。
“来人,将蔡邕赶出大殿。”灵帝抢在司徒许栩出言相护前,向赵忠示意道。
冤枉声中蔡邕被乱棍打出德阳殿,余下众臣都惶恐不安地跪倒一片。
“众卿放心,朕只是让司徒掾闭门思过而已,并无它意。”灵帝见百官沉默不语,只好安慰道。然后声调一转道:“太后礼葬之事已经告一段落,请众卿多想西北、北边及南边叛乱之事。”
“陛下,边地叛乱不止,唯边将安之。会稽许昌被灭靠的就是边地孙坚等各郡军力。”侍郎卢植出列启禀道。
“侍郎所言极是,除了吴郡司马孙坚外,太常从事朱隽之子朱皓太守、县令杨明都是有功之臣。”中常侍赵忠接口道,好象杨明之名只是随意提起。说完,摸了摸袖子里交州商人习贵恭送一颗硕大夜明珠。
“段爱卿意下如何?”灵帝没在意赵忠所言,望向曾任破羌将军的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