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二、曾相识(1)_紫藤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上卷:二、曾相识(1)(1 / 2)

上卷:二、曾相识(1)

日正当中,烈日炎炎,紫藤这辈子可没有像这样的经验:既没有轿子坐、没人伺候着,又走了一整个早上的路。

望着走在自己前头同样汗流浃背,但不像自己一副快晕倒样子的杏草,紫藤不禁想真有差这幺多呀!?虽然自己当初选择杏草与自己同行,其中原因便是见她体力不错。

不过,紫藤真没想到自己这幺逊。

紫藤有些不甘心地再撑了一段路,最终还是举白旗投降。

「杏,我要休息。」

「小…大哥,若是我们不以『一般』的脚程,天黑前到不了淮阳镇!」

「我知道,但我脚痠走不动了,如果我晕倒,妳铁定更麻烦,所以我们休息一下。」

紫藤自顾自地挑了颗顺眼的石头一屁股坐下,杏草瞪大眼睛,盯着紫藤好一会儿,没有办法,也只好一股脑儿坐着。

看着豪迈拿着水直灌的紫藤,活脱脱就是一长相有点秀气的小伙子,杏草也见过那些官家小姐女扮男装到街上玩乐的样子,但脸上残留的脂粉,让人第一眼便看穿,或者女性化的用词和行为举止总会露出端倪。

一年多来,紫藤只要有机会就在镜子前反覆练习,当然也强迫自己,让她们两人熟悉男子的行为与说话方式。

杏草自十岁成为同年紫藤的ㄚ环,八年间看着、感受着紫藤的心境变化,她从来没有多问,也只是隐隐约约知道些什幺,即使如此,杏草也曾想过:紫藤好好地大小姐不当,她也不是那种非要嫁给心中所爱、憧憬爱情的女子,怎幺偏偏动了逃家的歪脑筋?

毕竟紫藤的生活是杏草认为铁定烧香拜佛好几辈子积攒来的,杏草一家是从北方逃难至明州,父母已逝,兄弟姊妹失散,被辗转卖了几次才来到冀家,杏草早就不做一家团圆的傻梦,只想着能踏实安心过日子,谁知摊上紫藤这样一个主子。

紫藤有四五个ㄚ头,却挑上自己同行,杏草问过为什幺?紫藤只是摸摸她的头,开玩笑说:「因为妳傻。」

紫藤绝对不是最好的主子,她可不会端庄优雅、轻声细语地吩咐下人,生气时会向下人耍任性,却从不拳打脚踢,也不玩那些小心机,有好东西不吝惜分享给他们,比起那些人前装得秀丽动人,人后动辄打骂僕人,刁蛮任性到目中无人的小姐公子们,紫藤可爱多了。

「大哥,休息够了,我们该出发了。你的包袱我替你提吧!」

见杏草伸手过来,紫藤立刻将包袱护到身后。「不用,你大哥我没问题。」

杏草摸摸鼻子继续往前走,如果不是这样的冀紫藤,自己也不会愿意冒着风险跟随她。

倔强、任性、有点娇纵,对未来有些害怕,嚮往自由,努力地跳脱未来可能的僵局,绞尽脑汁地分析与安排,不论是伪装演戏、翻着地图寻找路线……,还是现在坚持自己拿包袱的她,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试图改变,杏草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是一种坚强或认真?

但,她愿意相信紫藤。

「大…大…哥…,小姐,我总觉得叫妳大哥真的恨怪呀!」

「哪会?妳原来叫我小姐,就把『小』改为『大』,『姐』改为『哥』,正好相反,不是吗?」

「……哪那幺容易?况且,应该是我的年纪比较大一些……」

「妳有胆子直接叫我弟弟,或者,在陌生人面前说:『这是舍弟』?」

「……没有。」

到达淮阳镇已经五天,紫藤与杏草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到街上晃一圈,下午找间茶馆喝几杯,晚上回旅店。

杏草每天提心吊胆,老是忍不住东张西望地确认四周,紫藤倒是一派悠闲自在,好似没打算在短时间内起程前往目的地。

这一天,茶馆,紫藤同样挑了能够往外眺望街道的位子,这几日她最喜欢的事,就是捧着一杯热茶,看人来人往,过去做为千金小姐可没这项权利。

「大哥,你打算什幺时候才要前往古阳镇呀?」

紫藤淡定地喝了一口茶,回道:「别紧张,我们太过着急地赶路,反而更容易露出马脚。」

杏草喔了一声,垂下头。

「杏,你看,爷爷推车出来了,走!」

紫藤热衷的另一件事,就是等着这位卖包子的张爷爷推着小车出来,然后,跟他光顾几个包子,顺便帮忙兜售,休息时,张爷爷扮演起讲古的角色,诉说着二十余年前的安州,他和老伴和儿子和当年的西戎王相关的故事。

其实,张爷爷卖得包子并没有特别好吃,紫藤只是基于同情,见他一位老人家这把年纪仍推车做生意,向他买了几个,聊了几句而结缘。

前日,紫藤和杏草帮着张爷爷将车子推回住处,张爷爷邀请他们一同用餐,紫藤站在门口,望进他和他的老伴那窄小、透光不良的屋子,一时间竟有些不敢进去,杏草在后方推了她一把,紫藤才回过神来。

「两位小哥,不好意思,就只有几个包子、几样小菜和酱菜,真…是招待不周。」张奶奶似乎身体已有些状况,行走不大方便,张爷爷赶紧帮忙将菜端上桌。

「不会,我来帮忙吧!」

杏草比紫藤更快地做出反应,紫藤知道自己失常,却不知道怎幺才算是正常,她知道张爷爷的包子没有一天卖得完,如今看来,卖不完的都成了老夫妇俩人自己的三餐,紫藤可以想像他们平常的日子,只有几个包子配两样酱菜,今天的两道青菜应该是为自己与杏草特地準备。

紫藤以前的三餐,不对,就连现在的任一餐都抵得过他们的三餐丰盛。

十余年来,因国家混乱,农产减少,并都掌握在官家世族和商贾手中,物价随之飞涨,清州已经竭力抵制,光是包子的价格仍翻了三四倍,即使在清州,日子过得艰苦也大有人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