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关系考评_小话西游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 社会关系考评(1 / 1)

五人组之间的关系,在小说中是一种新型的关系。说是新型,是因为这种关系跟此前的社会关系不太相同。但这种新型的关系跟作者当时的社会关系又有联系,在当时社会中这种关系比较普遍。

明王朝后期的社会发展有些奇特,可以说,如果没有清军入关,似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水到渠成的迹象。当时正统的道德观正在受到挑战,技术和资本对社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显著。可惜清军入关之后,为了讨好汉族上层,祭出了孔教的法宝,延缓了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取经五人组尽管跟商品经济毫不相关,但这种组合恰恰是商品经济单位组织形式的翻版。取经五人组就相当于和尚头开的一个取经作坊。在这个作坊里,以猴头为首的四个徒弟通过跟和尚头的进修试图获取进入佛教行会的资格。徒弟必须对师父必恭必敬,一旦出师,就可以吃香喝辣,直至开一个自己的佛教作坊。这跟通常的寺院授徒方式是有所差异的。一般的寺院在徒弟修行的时候没有那种成正果的约定。正果必须徒弟自己去求。

而和尚头的取经作坊本身,也跟以如来为首的佛教行会有个成正果的约定。你出力我出正果,九九八十一难少了一难也没有正果所言。

所以和尚头与佛教行会,诸弟子与和尚头之间,是一种赤裸裸的商品交换关系。货币就是受难,商品便是正果。

猴头是社会上的二流子,因为跟官府无理取闹而受到官府的严厉制裁。请注意,并不是所有跟官府为敌的都无理,但猴头的取闹的确无理。当初官府拿猴头的命的确不对,但此后官府已经跟猴头和解了。在天宫里争官大官小,要权力要享受,最后官府忍无可忍,终于把猴头法办了。所以猴头不仅是一个二流子,还是一个经过官场陶冶的二流子。

猴头进入和尚头的取经作坊,实在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如果要从良,改掉二流子习气,就必须为自己寻一条活路。以猴头失势官僚的身份,出去打打秋风自然还可以,但打长久了就成了问题。而且官府明中与猴头和善,背后恐怕还得记他的仇,找准机会穿他的小鞋。只不过猴头很能闹,不敢做得太过分而已。

另外猴头之所以走投无路,也是因为好面子。以猴头的身份,宁愿去偷去抢,也不愿意跟人打秋风。可惜小偷强盗虽然也是一种身份,却不是一个体面的身份。猴头要给自己寻找出路,就必须重新找个正途出身。

在这个时候,佛教行会派遣观音吸收他进入和尚头的取经作坊,终于给了他一个正途出身。可以从小人物做起,一步步重新升上高位,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佛教行会善待和尚头,给了他一个亲自接猴头出狱的机会,让猴头明白没有和尚头就没有他的今天。这是佛教行会的聪明之处,也是所有行会的聪明之处。一个师父收徒弟,最初一定会有最仁慈的理由。

而行会选择了给和尚头这样一个徒弟,同时也是对和尚头的仁慈。当然,更是一种承认。猴头有着没落官僚的背景,在官场上大有门路,这对于作坊的前途是非常重要的。和尚头一旦拥有这样一个徒弟,也就拥有了广阔的官场资源。

猪头进入取经作坊同样是因为走投无路。又是一个没落的官僚。不过他的情况比猴头更加惨一些。毕竟他做的事情很不光彩,走到哪里都被人看不起。对于猪头来说,作坊的意义,认识肯定比猴头深刻。但猪头也明白,自己在作坊里竞争力不如猴头。所以猴头每次打算离开都是负气而去,猪头打算散伙则是真心写照。本来前途就没有猴头光明,好处没有猴头多,作坊再一垮台,也就没有什么留恋的了。

木头跟猪头又不同。他被人看不起不是因为做了坏事,而是因为出身低微。他不是官僚,而是家奴。做了错事受到的惩罚也是奴隶受到的惩罚。就因为小小的事情,在流沙河吃尽了皮肉之苦。木头对和尚头最忠诚,这是因为他知道和尚头有他不多,没他不少。他能跟和尚头,是他的造化。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让作坊倒闭,唯独木头不行。作坊就是他的家,作坊可以让他有一种梦寐以求的身份。一旦作坊倒闭,他的身份就没有了。

马头没有木头那样低微。但他得罪了大神,又没有猴头那样的本事,同样只能象木头一样兢兢业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