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和尚头是老师,猴头猪头木头马头是学生。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师徒关系。正如前面说的,这种教育实体更象一个作坊。没有看到师父教什么东西,倒看到徒弟在打妖怪。
师父偶尔也教点什么,但往往是徒弟不愿学的东西。按照中国古代的说法,当老师的应该传道授业解惑。但师父没有授什么业。和尚头擅长念经,徒弟们却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念过经。其他的东西,师父不教,徒弟反而比他更懂。至于解惑,也是徒弟给和尚头解惑更多。和尚头唯一做得象师父的,就是传道。但就是这个道,从头到尾也几乎都没有传到徒弟那里。和尚头讲的是佛家的道,徒弟们学的只是皮毛,而且是有意学个皮毛,最终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在佛教行会安身立业。
这种教育模式跟今天的教育模式倒很相象。曾经有讲法律的教授对学生讲了一句话,学法律就是学怎么钻法律的空子。这是很“做人实际”的一句话。取经作坊的师徒关系应该便是如此。上学是为了谋出身,什么微言大义,什么道德文章,那些都是空话。讲的好的做不好,做的好的讲不好。
但这个教育模式从上到下,对于老师和同学来说,还算是仁慈的。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最后都有个很好的待遇。许下的诺言能够兑现,虽然有些小小的刁难,这些刁难却不是本意。
佛祖坐在这个教育金字塔的最顶端。他的话不容违抗。但佛祖并不粗暴,不用权力本身来体现权力。在权力之外,最初跟取经作坊的约定就从头到尾得到了遵守。佛祖跟和尚头的取经作坊签订的合同,到底没有赖帐。
佛祖的教育是一种“德化”。所谓“德化”,是我在这里提出的一个名词。即用道德来引导人走入一种秩序。
在这里,纠缠于秩序应不应该存在是无益的。世界总会有秩序。我们看一种秩序是不是有益,关键还是看这种秩序到底是僵死的还是有所革新的,是让人走向桎梏的还是让人走向自由的。
佛祖这种“德化”的建立新秩序的方式还是有所革新的。他试图在旧的秩序中找到一种新的平衡点。猴头因为无理取闹最后被镇压了,是佛祖亲自动的手。佛祖之所以没有让猴头形神俱灭,主要还是在猴头的无理之中看到一种有理。即旧秩序并不那么完美,猴头提出的某些观点也恰好对准了旧秩序的漏洞。猪头跟猴头比较相似,也是自己做了坏事遭报应。但木头和马头的过失却更加让人看到旧秩序的残暴。
佛祖发现了旧秩序对这些人的压抑,所以必须引导他们进入一种新的秩序。新的秩序的结果,就是让他们走进相对的自由。不受贼老天的腌臜龌龊气。
佛祖同时也通过安排八十一难告诉了众人一个道理,任何自由都不是从来就有的。所有的自由都必须通过努力来得到。自由来自于人的智慧,而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必须通过历史的积淀才能逐渐克服这种智慧的有限而造成的人类过去现在以至将来无穷长的时间内的不自由状态。
但“八十一难”的寓言同样也证明了有限的自由是可以达成的。而这个限制也是可以逐渐克服的。
人过于追求自由,终将使自己不自由。人过分夸大自由的阻力的作用,同样将会使自己不自由。
在取经作坊中间,蕴含着多元的文化内涵。佛祖没有指挥和尚头将这些多元的文化内涵消灭,而是让他们各自绽放自己的光芒。
这种教育模式,对于我们今天实在有着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