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说着话走远了。明台磨蹭到明诚身边,轻轻捅一捅他,小声问:“这是怎么了?”
“不知道。”明诚远远地看着他们走进厂房,回头看一眼明台,“有大哥和大姐在,没事的。”
“嗯。”明台点点头。他虽然不晓得出了什么事,但是觉得阿诚哥这话有理,心里便安定了。
TBC
第18章凛冬(三)
1927年初,发生在《寒秋》篇三个月后的故事。
————————————————
(三)
从面粉厂出来,已经过了正午。他们沿着城郊主路开到城北,平门桥前原本只有一道关卡,现在又设了一处检查站。几个大头兵背着枪,逐一核实路人身份。
轿车开进苏州城,在横街被堵住了。粮店门前大排长龙,队伍转了几转,蜿蜒到路口。明楼连按喇叭,脚底磨着离合器,走走停停好一会儿才勉强通过道口。
到了荣祥记,中午的食客都散尽了,两层楼的餐厅只有他们一桌。羊汤店不讲究排场,包厢雅座一概不设,明镜在二楼找了一张临窗的干净桌子坐下,吩咐伙计上四碗羊汤,四斤白切羊肉。
伙计走到楼梯口朝底下吆喝菜名,不一会儿,上来两只木托盘,汤碗盘子摆满一桌,油香扑鼻。三只酱料碟子一字儿排开,红的辣酱,黑的酱油,绿的香菜。足足有七八分钟,没有一个人出声,桌上的饭菜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了。
明台一口气扫光两盘羊肉,喝完热汤,满足地倒在椅子上。
明镜淡淡地看他一眼:“坐有坐相。”
他努力挺了挺腰,勉强支起身子,冲邻座的明诚打了个嗝儿,惹得明诚和明楼一同皱眉看他。他自觉失态,讪讪笑了笑,赶紧岔开话题:“大姐,我们什么时候回上海?”
明镜刚要回答他,又听到阿诚问:“大姐,厂里的事解决了吗?”
“差不多了。”明镜笑笑,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在苏州住一晚,明天回去。”
阿诚笑着说好,明台已经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他们来一趟苏州就像春游秋游,虽然现在是寒冬腊月,可这儿到处有河有树有野鸭,比上海的洋房商店有趣多了。
“再过半个月就要过年了,家里的年货还没备全呢。”明镜从皮包里找出一张纸条递给明楼,“一会儿你把这张单子上的东西买回来,还需要什么你看着买。”
“大姐,我和你一起去。”明楼接过清单,仍是看着她。
“不用。”明镜摆一摆手,“我让徐经理和田秘书一道过去。没事的。”
明台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大姐要去哪里?”
“去三叔公家。回来一趟总归要去望一望。”明镜笑着问,“你们是想和大哥去买东西呢,还是和我一道去看三叔公?”
明诚低头喝汤,没有说话。他不想去那栋宅子,那里的人总是用别样眼光看他。
明台偷偷瞄一眼阿诚哥,见他不做声,便壮着胆子很轻很快地摇了摇头——街上有热腾腾的兰花干糖粥小馄饨,三叔公家里冷冰冰的什么都没有,还要干坐着听大人讲话,无聊透顶。
“小孩子家家。”明镜点了点明台,假意嗔怪,“就知道你们不想去。”
“上回我坐了半个时辰,屁股都坐麻了。”明台挤出一副可怜相,又指着明诚,“阿诚哥的腿也麻了,走路都不利索。”
“行啦,我也不想让你们去。”明镜抚一抚明台头顶,“每次去了都被拘在那里做规矩,怪没意思的。”
“大姐最好啦。”明台嘿嘿地笑,头一歪,蹭在姐姐手臂上软声软语地撒娇。
明诚一直没作声,这时悄悄松了一口气,抬眼看到明楼正看着他,嘴边噙着一点笑,心虚地挪开眼睛。
他们在路口道别,明镜开车走了,明楼带两个小的步行去观前街。
清单上的东西很不少,明楼在各家铺子里选好货,留下地址,让店家直接送去老宅。明台捏着根麦芽糖边走边舔,眼光在街边的花炮玩具上流连不去。明诚跟在明楼身边,看他如何挑选货色,问价比较,又是怎么吩咐伙计包装送货。海味山珍腌腊,糖果茶叶糕点,他看了一路,恍然生出一种大哥要把整个苏州城买空的错觉。
从茶庄出来,明楼转头问他:“还有什么没买?”
清单在明诚手上,他展开看了一眼:“还有糯米酒。”
“买多少?”这回明楼先问他的意见。
明诚眨眨眼睛:“一坛?”
“太少。”明楼摇头,“家里那么多人呢。”
糯米酒香甜可口,明诚其实挺喜欢喝。他舔舔嘴唇,试探着问:“买三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