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_百味宁归海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1 / 2)

方谨宁从没想到,他和孟海关系的进展会是一次洗头。洗完头,孟海已知道方谨宁比自己小八岁,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底下还有个念中学的妹妹。他说方谨宁的手一瞅就不是干活的。

“大伙儿不都这样?”方谨宁俏皮地眨眨眼,意思学生的手还不大同小异。

“你手瞧着有福气。”孟海又把烟杆架上了。

“怎么呢?”

“拿笔的手。不受累。”

“我现在可受累!”方谨宁摊开手掌,给他指这两个月磨出的茧子。

“惦记走吧?”孟海问。

“这儿的人挺有意思。”方谨宁摇着头说,一脸的心思。孟大姐从灶台舀了刷锅水出来倒,玩笑着插了句嘴:“这小伙子,瞧上哪家闺女了不是?大姐给说说去?”

方谨宁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我得自己让他知道。”

“留下吃饭吧?”大姐说。

“那还能不愿意?”方谨宁眼神闪烁地瞄着孟海,“要是能在队长家搭伙就好了,多让队长熏陶熏陶,进步更快。”他知道这话孟海九成九不会当真。孟海真要当真,他也不好意思说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其实是我锁了的一篇文的副cp,但是那篇我实在写不下去主cp了,所以副cp的故事单独搞一个短篇~~

☆、【二】

冬天地里活少,人们清闲下来。知青们开始互相串门,打听哪个村有同乡,哪个村有旧识,谁家和谁家住一条街。攀同学交情更是口头禅,小学初中高中,幼儿园也算上了。一切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这时全亲成一家。方谨宁没这心思,他眼里只有孟海。孟海上哪他上哪,孟海干啥他干啥。村里人当他面背他面都说:这孩子勤快,来年可得评个生产标兵!

这天孟海从大队书记办公室回来,对乡亲和学生们宣布大会战要开始了。村里人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学生们面面相觑,不懂这大会战是要战个啥。方谨宁只顾着看孟海,听孟海。孟海说:“修水利,今年任务少,男的去,女的看家修村口的路。”

为期二十天的出工任务,知青们起先都不想去,都知道去一回得脱层皮,且还无偿。后来见乡亲们一个赛一个积极,诧异极了。问是美啥?人们笑:美啥?!干粮可劲儿造还不美?哪寻这好事儿去!几个女学生一听也想凑热闹,孟海说:“那地界儿没现成的屋住,帐篷是现搭,挤到哪儿是哪儿。”

等真正去到地方,方谨宁发现条件比想象得还要艰苦。临建的帐篷除了人滚不出去,啥也别想关住。起风的夜里,哨一样嗖嗖响。睡也是睡的大通铺。方谨宁找人换了一圈,终于换到孟海旁边的位置。他原本想得可美,以为夜里能和孟海说上悄悄话了,哪知搬石头挖土方的活累得他天天倒头就睡。好几回,他梦见孟海给他掖被角,他咧着嘴往人怀里钻。二十天,他磨坏了三副手套,一双鞋。

知青们举着拼来的奖状回到村里,已近腊月。人们素了一年的肚皮应景地惦记起荤腥来。几个生产队长一商议,不行咱也拾废品去?

动员会开过,学生们没一个响应,全在底下装哑巴,心里嫌捡破烂这种行为丢人现眼。孟海许诺去的人给算一半工分对他们也毫无吸引力。

“卖废品的钱归队上,过年总能宰头猪。肉饺子也不馋?”

手一下全举起来了。

离孟村二十来里有处铁道。天刚蒙蒙亮大伙儿就出发了。方谨宁全副武装,能穿的能戴的全往身上招呼,把自己裹成了个球。听见火车动静时,他腿都要断了。他见孟海仍穿着平常穿的棉袄,空着脖子露着耳朵,心里真疼得慌。他跑过去盯着孟海问:“你咋不戴个帽子?”他毫没留意自己如今一开口也成了“咋”。

“用不着。”孟海说,“往年比这冷。”

“你耳朵都红了!”

“不碍事儿……”孟海话没说完,前头有学生喊他,说发现一路煤渣,不知能拾不能。

“拾。拾回去给队上处置。”

方谨宁爱极他这副拍板的语气。不只语气,孟海皱下眉抽口烟,啃口窝头夹筷菜,就连挥膀子干活甩出的那一身汗,都叫他心作痒。怎么办呢?方谨宁拿自己没辙,他从没为谁这样神魂颠倒过。在孟海面前,他的身体总是先于头脑做出反应。他又跟上去了,把自己的围脖一摘,不由分说就缠到孟海脖子上。

“给我.干啥?”孟海要往下拽,他按住他的手,不知怎么突然委屈了似的,说:“不许摘。”孟海不动了,过一会儿问他饿不饿。他不摇头也不点头,小孩儿馋嘴一样拉长音叹道:“想吃口肉真难啊……”

“还个把月过年。兴许放你们假。”

“放假?”

“看队上咋说。往年有时有假,能回家。”

孟海不说,方谨宁都要忘了刚来那几天,他有多心心念念着想回家。他撅了撅嘴问孟海:“是不是我们都走了,你可省心了?”

“不喝一方水长起来,扎不下根儿。”

“毛主.席说了,要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干革命。”

孟海不接茬了,扭头看往另一边。方谨宁拿不准他想什么,只看见他裸.露在风中的手。第二回再去,他特意翻出从家带来的劳保手套给孟海。

“戴上就摘不下了。”孟海的手拢在棉袄袖子里,固执地不去接。方谨宁硬给扯出来,手套往里一塞:“那就别摘。”

“啥东西能戴一辈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