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_(霍卫同人)[汉武/霍卫] 元狩七年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1(1 / 2)

霍去病知道他面子薄,心里虽好笑也不敢笑出来,只殷殷的目视他,卫青给他那认真神气逼得张目结舌,谁也不知道大将军是怎么想的,或许是震惊太过,卫青静了静,忽然结结巴巴的冒出一句。

"象你养小光一样,还是算了。"

霍去病这次忍不住了,伸臂将他用力一抱,就趴在他肩上哈哈而笑,笑够了,他正正色跳起身来,又伸手去拉卫青,一边拉一边极简单的道。

"舅舅跟我跟我回家吧。"

这么一搅和,卫青这晚作了个梦,梦中他又变回了当年那个放羊的小孩。只这一次,他可不是一个人,平素骑的那只小羊背上驮了个沉甸甸的小团子,卫青牵着羊,不时看看他,每看一眼,就多几分得意满满。他带着小家伙一直走,说好要去看海,小家伙高高兴兴的往他身上砸甜枣,口齿不清甜言蜜语的连哄带骗,声音还特别实诚可靠:"舅舅舅舅,下辈子还和我一起好不好?"

卫青给他吵昏了,含含糊糊的就答了一句"好"。咳,纨绔将军......是你的话,也可以商量!

汉天子刘彻这几年施政有个特点,即凡事只要有利于为太子立威,他就不留余力的完成。刘彻命大臣们重议了群臣对"成年"太子的礼仪,格外尊崇外,特别加重了诽谤太子的刑罚。他自己上朝把太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不时肯定,命内朝直接向太子报告。宫中,刘彻每月非常有规律的去看望卫皇后,并把太子的几个兄弟全部草草送去了封地,叫他们无诏不得回长安。总的来说,汉天子在传递一个非常明确的决定,丝毫不容置疑,百年之后,他是铁了心要把江山传给太子了。

然而,刘彻是个大开大阖的人,无论他想对人好或不好,力度都强悍霸道,不加掩饰,通常汹涌澎湃得让对方不太舒服,甚至诚惶诚恐,特别是,这重好意似乎来得太过突兀。

在太子刘据的心目中,从小到大,父皇是位伟大的帝王,纵然他自己有一天也会君临天下,刘据也根本无法想像,自己有任何一点能与他相提并论。作为刘彻的儿子,这是种巨大的压力,刘据在下意识里,总想做些和父皇不一样的事,是以,他似乎也从未真正得到过父亲的认同。而今,一切都在一夕间扭转,刘据自问还是昨日的自己,没作出什么改变父皇观感的事情,只觉受宠若惊,又无法向任何人开口。

刘彻有个优点,他看似喜怒无常深不可测,骨子里却是个极真诚的人,一旦意识到问题,就会积极想办法解决。针对太子这种微妙的隔阂,刘彻自己没说什么,他想了想,恰好霍去病从河西回来,天子乃命骠骑将军陪同太子去巡视骠骑营。

骠骑在他这一代人里地位很特殊,从刘据到卫家兄弟,几乎没人真正把他当同辈。卫霍齐名,刘据还在学剑,骠骑便已立马瀚海了。霍去病从少年时就不多话,对太子一向只恪守君臣本份,刘据虽常见他,却不熟,也熟不起来,可那一代的孩子,谁不私心羡慕,恨不得自己也是骠骑那样的人。

然而,就是这个不太熟的人,做过一件让刘据很感动的事情。"鹿"事件还未发生的时候,霍去病以大司马骠骑将军的身份上奏,求立天子的三子为王,这,等于是侧面为太子确立名份,排除障碍。这一奏,震动朝野,谁也没想到,只知道军事,从不涉及政务的骠骑,会这样直截了当的干涉天子家的继承一事。

刘据也完全没想到,那时他还年轻,记得母后和平阳公主私话,都感叹霍去病面冷心热,到底还是念着与他舅舅的情谊。是为什么都好,刘据很感动,哪怕这话是舅父卫青替他开口,他也不会如此触动,因为舅父一向待他好,而骠骑却差不多是个陌生人,而这个陌生人,肯冒天大的风险,在父皇与他之间,站在他的一面,明明白白的说了话。

不过,两人并未因此熟络起来,骠骑是个不易亲近的人,刘据也不擅长笼络。对刘据而言,更让他感动的是一种认可,这认可,比支持还重要。刘据是个厚道的人,一直记得这件事,因为这个缘故,骠骑远戍十年,他待霍光很好,不象君臣,略同小兄弟。

有这重渊源,加上双方的善意,巡视骠骑营那天,刘据得到了很好的尊重。而骠骑营,或许是汉军中最年轻的军队,如今虽天下太平,这只军队有种特殊的精神,始终保持着通常是开国之师才有的活力和野性。军营是最容易感染人的,即使刘据性子平和,一向不太喜欢征战,也被这种独特的气氛所打动了。

是以,巡视间骠骑独自陪他用饭时,刘据感叹了一句:"若狄山博士还在,该带他来骠骑营学习,也就不会枉送性命了。"

太子这话是自嘲,却有些来历,博士狄山是太子的人,形同半师,狄山赞成和亲政策,认为好战兴兵会导致亡国,他是个耿直的读书人,当着汉天子面前与当时的御史大夫张汤辩论,自认"愚忠",称张汤为"诈忠"。当年卫霍正在远戍朔方,汉天子正指望张汤以严律落实"算缗"等政策为军事筹集资金,对这种辩论毫无兴趣,刘彻的处置极其痛快,看在太子面子上,他不评论臣子的是非,只把口若悬河辩得所有人都哑口无言的狄山派到边关负责河西一鄣,不到一个月,匈奴摘走了狄山的脑袋。

这件事,对刘据而言是个心结。他把狄山带到父皇面前,其实不是为了唱反调,除了另外的声音外,刘据当年多少是想证明,他已是有自己思想的成人了,其结果,却只能用灰头土脸来形容。

自那以后,刘据再有自己的想法,就不再轻易于父皇交流了,而他又是刘彻的儿子,性情虽温和些,骨子里的骄傲执拗却是一般无二,一旦形成自己的想法,便难以再改变。

霍去病,或多或少,能明白太子的心思,乃至他没有出口的隐忧。平心而论,陛下自那一病之后,就待太子非常好。可,陛下的为人,发现一个人才要重用,便会不留余力的栽培,什么障碍都亲自为其扫除,但,被他这样支持过的人,下场大半不太好,所谓捧杀。

骠骑略沉思了一下,忽然长身而起,郑重跪倒在太子面前,道。

"臣昧死,有一言上奏殿下。"

刘据大愕。在他的印象中,骠骑年轻时很骄傲,哪怕是见他父皇,若无大事,总是站着行军礼,礼貌不象其他大臣那么谨慎周到,而骠骑什么都敢说敢做,父皇曾大笑着说过好多次,骠骑将军连他都不怕。这么一个人,如今却以大礼跪在自己面前。

刘据第一个反应是惊愕,旋即想扶他起身,但,他所继承的父亲血统中的骄傲,让他又坐回了原地,他平生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是君,而这个人是臣。刘据尽量用平稳的声音道。

"请讲。"

霍去病道:"臣死罪,可狄山博士这事上,陛下没错。陛下对殿下决无二心,父慈子孝。"

刘据一怔,震动且感动了。人与人的信任,是种微妙的缘分。这话换了第二个人说,真没有这样的份量,或许只让刘据更反感。然而,或许是有从前直言的渊源,或许因为开口的是骠骑,世人都知道,他不屑说谎话,或许最最重要的是,刘据并不永远是当年的孩子,狄山的事情上,今日的他,更能放下骄傲,去理解一颗帝王的心。

河西是大汉的西北门户,四郡又初立未久,兼有大量匈奴降卒,是以,裁军一事也最复杂,以卫霍之能,这几年也一直在河西与长安间来往。

两位大司马在河西忙得不可开交,长安却有闲人秘禀陛下,说,大司马假借公务,在酒泉购置了一片很大的庄园,蓄养了马匹上万,死士无数,意图不轨。

刘彻看了,只是一晒。自从病后,他有个非常清晰的原则,凡是损害太子的事情,他都不想做,说得极端些,哪怕太子真会造反,这一次,刘彻已横下心不想管了。至于卫霍,刘彻今日唯一摸不准的,是他不知道太子有没有这个福份,在自己身后能得这两个悍将替他镇守边疆。唯一让刘彻有点不舒服的是庄园一谈,这让他回忆起年轻时处理过的田窦之争。

是以,太子一来,刘彻就直截了当的把这事交给他处理,并先明确表明态度,造谣的要重罚。太子这几年和他相处自然了许多,略看了眼,就笑了,却道这事他知道。庄园是有的,但没有那么大,里面有兵也不假,却全是缺胳膊断腿的退役军人,这些人一辈子为大汉打仗,老了从军队出来,已经不会做老百姓,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大司马也难为无米之炊,能安排进国家机构的都安排了,剩下的没办法,两位大司马就置了一座庄园,安排这些老兵养老。旁人的庄园是富家之本,大司马的庄园却是赔钱货,目前的规模,每年大概赔掉大将军大半的秩禄。

刘彻一愣,拍着儿子的肩膀,放声大笑,边笑边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话是促狭,人却很久没笑得这么快意开心。刘彻觉得这事很滑稽,比起桑弘羊,卫霍的确不算理财好手,可,这么些年,朔方也罢,河西也好,卫霍一直把边境军费计算得好好的,渐渐能自给自足,怎么到了自家庄园就糊涂到赔钱了。

笑完了,刘彻指示太子,应在各地多多成立类似的田庄,抚恤这些曾为国杀敌的老兵。刘据也深以为然,只是经费上有些捉襟见肘,这是个最实际的问题,刘彻听了,却是广袖一挥,当下命人将早年放进茂陵陪葬的宝贝尽数取出来,指着这笔钱先开始。

这一决定,不独太子当场变色,群臣听闻,也觉得惊世骇俗。刘彻却丝毫不为所动,还给这机构起了个名字,叫"功勋里",定名之际,天子有那么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欷歔。

长安最热的那几天,光禄大夫霍光带着个土头土脑的年轻医师,匆匆去了大将军府,向来稳重的霍大夫这次走得大步流星,下车时还差点亲手去帮医师提那个十分沉重的药囊,弄得小医师有点紧张,亦步亦趋的紧随其后。

午后的大将军府十分安静,院子里的树木已长得很高,浓荫蔽日,比外间似乎更清凉几分。

卫大将军有三个儿子,现已分府,眼下两个在朔方,一个在辽东,鞭长莫及,无法亲自回家侍疾,汉家重孝道,他们的妻子也很愿意代为尽孝,只是骠骑将军也很孝顺这个舅父,闻讯先过来了,骠骑人在壮年,又未娶妻,与表兄弟的家眷男女有别,不是很方便。

寝室的屋顶很高,家具很少,光线十分明亮,榻前有两个人,都是便装,一个披衣半靠在榻上,另一个坐在他身边,脸在阴影里,只见一双眼睛既黑且深,自然是天下闻名的大汉双壁。医师不敢细看,急忙低头,目光一垂却又之一愣,原来病人没卧床休息,两人是正在下棋。

医师年轻,胆大好奇心重,他没立刻去看病人,反而借着行礼的功夫,偷眼去看那盘棋。棋局已到中盘,黑白争执得很激烈,却谁也占不了上风,堪称势均力敌,细看变化精妙难言,医师一直觉得治病亦如弈棋,讲究谋略,他自己也是个中高手,只看了一眼就出神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