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琅微微松了一口气,徒祀笑道:“十四弟怎么还唤‘阿琅’?父皇早已赐字‘玕’。”
徒馫微微皱眉,道:“阿琅,你是想要我们唤你阿琅,还是阿玕?”
林琅笑道:“你们觉着哪个顺口,便唤哪个吧!”
徒祀见他们两个过来了,便知道接下来是聊不了什么的,因此也就寻了一个借口离开了。
林琅笑道:“改日请你们喝酒!”
徒漓搭上林琅的肩膀,道:“只有喝酒?太委屈我们俩兄弟了吧?”
林琅故作惊讶道:“那不然呢?你还想做什么?”
林琅这边站着两位皇子,寻常进士也不敢过来,倒是徒毅一直看着林琅这边,瞧着徒祀离开了,便走了过来。徒漓和徒馫看见徒毅过来,对视一眼,便离开了。
林琅笑道:“你是来请我去你的礼部吗?”林琅本是调笑之语,不料徒毅点头,道:“是,我来请你,你和我走吗?”
林琅眼神微微闪躲,道:“我得先在翰林院呆上三年,往后才能调走,你恐怕要三年后来寻我了。”
徒毅走近林琅,道:“是吗?我却只有半年时间了。”
林琅诧异的看了一眼徒毅,两人这般姿态,没引起别人的注意,倒是引起了林如海的怀疑,林如海深深皱眉,心道不好。
宴会结束之后,林家父子结伴回家,在马车上,林如海问道:“你觉得五皇子殿下怎么样?”
林琅晕乎乎道:“现还看不出什么,只是殿下为人谦和,能礼贤下士,又一心为民。”
林如海皱眉,道:“你要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不要犯错,步人后尘!”
林琅喝了些酒,迷迷糊糊的,以为林如海只是问他对皇子的看法,站队倾向,听林如海此话,也察觉不出什么不对,便应了。
林如海这只老狐狸,一眼就看出徒毅不对劲,之前若只是迷茫,现在怕是看清了,偏生自己儿子不懂情爱,蒙在鼓里,他也不挑破,日后只防着徒毅便是了。
贾家那边得了林家的报喜,大房倒是真的欢喜,至于二房却是脸色难看,贾母心中也欢喜,偏宝玉这科连三甲也未中,脸上便也只是淡淡的。贾政觉得宝玉给自己丢脸了,心中不满,也埋怨王夫人,便不大往她屋里去,只宿在赵姨娘屋内。王夫人气得将茶具摔了好几具,宝玉得知自己没中,也不以为意,仍和姊妹们一处胡闹。
第二日,林琅去翰林院当值。那些大人只吩咐姚玉苘和聂苣两人做事,至于林琅却好像忽视了一般,林琅闲着无趣,便去寻谢老先生。
林琅小心推开门,道:“老先生,学生进了?”
老先生正在屋内翻看历年各部的奏折,听林琅进来了,便道:“你来的正好,把兵部的折子都拿回去重新记录。记录完再和往年旧录对照一下,然后给我看看,最后放进库里。把这件事做完后,再看看所有部门的历年的记录!”
林琅还没开口就被安排了事情,老先生见林琅还站在那,便道:“怎么还傻站着?动作快点,去叫人把这些先搬到你桌子上,十天后拿来给我看,快去!”
林琅只能应了,出门去唤了小吏,两人合力将那些奏折都搬到了林琅的桌子上。
他们三人的位置正好相邻,聂苣低声问道:“你这是什么情况?”
林琅叹气道:“谢老先生吩咐让我把这些东西记录在案!”
姚玉苘低声笑道:“你的字是我们之中最好的,自然要吩咐你做这些,我们也就只能校对一些不用的了!”
林琅叹了一口气,便开始工作了,这些东西按理来说新手是不会的,可是林琅是翰林院的大人教大的,这些东西耳濡目染也就懂了,再说凌云子一向懒得做这些东西,时不时让林琅模仿他的笔记做一些不打紧的记录。因此林琅做起这些事有些得心应手的味道,那些等着看林琅笑话的小翰林只能傻眼了。
本来能进翰林院的,哪个不是学富五车,偏生林琅一来,什么风头都被他抢了!这些官职都是一个坑埋一个萝卜,前头人不走,后面人挤不上。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除了历年的冰敬碳敬,再难有油水了,那些心思不在这儿的,都指着调出去,偏林琅一来就能看各部机密,又整理兵部折子,这不是明摆着要被调出去了吗?
要是实际算起来,林琅算是三分之一的士子,三分之二的勋贵,翰林院内大多都是寒门士子,虽说林琅熟悉翰林院,但那也只是翰林院是高层,这些下层的官员林琅不甚熟悉。不过再怎么说,他们也不敢对林琅怎么样,谁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被调到林如海手下做事,欺负了他儿子,还能落下一个好?
大的刁难不敢有,但是小绊子还是敢弄的,要想融入一个集体,不受点小伤是不可能的。这点小事林如海不会过问,林琅自己也能应对,时间久了他们也渐渐平静了下来,再怎么说也是在官场呆了三年以上的老人了,不会一直针对这些新人,他们还有自己的事情要谋划。
等林琅在翰林院混熟了,调任的圣旨也就下达了。
☆、再下江南
不出意外林琅被调去了兵部,因为当初林琅受伤的事情,知道的就只有几个人,皇上把消息摁了下来,故而八皇子徒斐只以为自己的舅舅得罪了林琅,没什么大碍,送了林琅一些小玩意儿之后就没有在意了。林琅乐得收礼,也不解释两人之间的过节,只当没有事情发生。
在林琅看来当差和不当差的区别只在于他不能像以前一样约人上青楼,其他的倒还和以前一样。
林琅转职去兵部的第一天,八皇子徒斐亲自过来带他,给足了林琅面子。兵部尚书是何清晏的外祖刘大人,这算是林琅在兵部为数不多的助力。
林琅入朝第五个月,倭寇动乱,朝中争吵不断,主战方以一众老将为首,力求荡平动乱护国平安;主合方以礼部,兵部为首,原因,国库无力支撑此次水战。
两方争吵第二天,福建水师传来战报,倭寇屡屡上岸抢杀附近村庄,事态严重,皇上下令,战!
消息传来时,徒斐曾唤林琅,以期林如海能倒向他们,不料林如海坚持主战,导致兵部以钱粮不够为由的理念不能站住脚,最后朝中主合者只剩礼部的老大人,他们满口仁义道德显然撑不了太久,皇上毫无意外的倒向了主战派。
国库之中的钱粮足够支撑此次征战,可林如海隐而不报,朝中知道这件事的仅皇上与他自己。皇上立即下旨,命林琅为钦差,专管此次征讨倭寇的钱粮,可沿程查抄贪官以供军需,五皇子徒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