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好像受到了父亲的感染,说:“爸爸,我想去中国。”眼中亮晶晶地闪着光彩。
青年时代的高桥惠子,已经出落得如花朵般娇艳而引人注目了。身材高挑,肤色白皙,温柔地笑着,更像她的母亲了。父亲很欣慰,自己的女儿长大了。但父亲却衰老了,背微微有点驼,头发花白了。这就是生命的代谢。
那天,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父亲陪着惠子参加中国蓝祥航空公司在日本的招聘面试会。
高桥惠子在爸爸鼓励的目光下,昂头挺胸,面带自信的微笑走到中国官员面前,深鞠一躬,等待发问。
考场外的高桥四郎正在等待女儿,他虽然表面平静,但内心里也不无担忧,这毕竟是女儿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点。这次考试,决定了惠子从小的理想是否能实现。他焦虑地等待着,忍不住点起一支烟来抽着,但剧烈的咳嗽使他难以再吸。
来北京前,高桥惠子是由爸爸亲自到机场送别的。
随着离别时刻地慢慢到来,高桥四郎流露出对女儿深深的爱,这是平时不轻易流露的。
高桥四郎帮女儿缕了下发际,说:“惠子要走了。”
高桥惠子强忍住泪水,说:“是,父亲。”
高桥四郎叮嘱道:“记住,善良和祝福是你以后走路的两条腿。”
高桥惠子恭顺地说:“惠子记住了。”
中国蓝祥航空公司的班机在东京机场停稳。
飞机舷梯上,高桥惠子临进机舱的时候,回头看了眼候机楼,但她没有看到父亲。
再见了,父亲,您一定要多保重身体啊!
飞机起飞了,腾起一阵白雾。
地面的高桥四郎向飞往天空的飞机招手,再见了,惠子,我的好女儿!
高桥惠子流着泪,含着笑,想起跟父亲在一起的日日月月,心中一时幸福、温馨,一时痛苦、悲哀。环视了一周空荡荡的房子,仿佛父亲的身影仍然在屋中,没有离去。父亲的气息还在,看呐,桌子上摆放的那盆文竹,这是爸爸在世时,精心照料呵护的,它仍然郁郁葱葱地生长着,一片翠绿,那生命的翠绿。
高桥惠子站起身来,走到文竹跟前,仔细地看着。这是父亲最爱的植物。父亲曾经告诉自己,文竹虽然是纤细的,但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人,一生中,要遇到许多磨难,在天灾人祸面前,人是多么得渺小和软弱。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勃勃的生机,只要生命力不衰竭,生命就是美丽的。
惠子透过文竹,好像听到了爸爸的话语,爸爸那既严厉又充满慈爱的话语,那严峻而又怜惜的眼神,在这瞬间传达到了惠子的心头。惠子明白,爸爸不愿意看到女儿伤心悲泣的样子,不愿意看到自己现在这种迷茫彷徨的神情。父亲总是教育自己,一定要努力上进,积极进取。无论何时,都要笑着面对人生,面对命运。这才是积极的人生观。
惠子明白了爸爸的心意,露出笑容,她看到那丛文竹也同样笑了,这是爸爸在说:好样的,这才是我高桥四郎的女儿!
第33章
高桥惠子打起精神,开始整理父亲的遗物。
在那一堆堆的资料中,她翻到一本日记。这是一本有些陈旧的日记,硬皮封面,暗黑色的,惠子知道,这是父亲的日记。
惠子感到这是父亲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因为日记是人们内心的表达,惠子想知道,自己不在父亲身边的日子,父亲是怎么过的?父亲虽然不在世了,但这本日记却能架起自己和父亲灵魂的桥梁。于是,坐下来,随手翻了翻。
张宁的名字赫然地写在上面。
高桥惠子的心一紧,仔细地看日记的内容。
日记是用黑色的墨水写成的,是爸爸那刚劲有力的字体。
平成年*月*日
今天,中国作家张宁来到家里作客。
他说父亲一郎就是杀害他祖父的真凶。我深表愧疚。
……
二战的时候,父亲高桥一郎还是个少年,但是,战争把他在征兵以前所受的教育给悲剧式地扭曲了。
大日本宪法强制征兵制度和天皇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使无知的父亲和他的同学们必须服从命令侵略中国。
……
1940年下半年,父亲的军队在中国赵云的故乡驻扎,制造了6·18惨案;杀害了自他参战以来的最大的□干部,□河北地委书记张志强。当时,这个□人知道八路军129师的一些□武装的藏身之地。
到1956年6月,父亲在中国辽宁抚顺的战犯管理所渡过了6年的羁押生活。
在那里,他写下了一本自述《我在中国的日子》。
……
高桥惠子从一堆旧书札中翻到一本发黄的本子。本皮上的日文是《我在中国的日子》。
惠子低低的声音问道:“爸爸,您要跟我说的是这些吗?”
顷刻间,她明白了许多事情。
往事一幕幕掠过脑海:
张宁从日本回来后,对自己冷漠的表现……
在机场接机时,张宁反常的举止……
他临离开自己时,那古怪而复杂的眼神……
那晚,在楼下,他徘徊犹豫的身影……
和好后,他经常沉思的表情,对自己欲言又止的矛盾……
这一切,敏感的惠子都捕捉到了,但她尊重张宁,他不愿说的话,她不想逼他。她在等待,等待他自己说给她。
她给他加倍的柔情,用自己的爱来化解他心中的焦虑和不安,解开他的心结。
但高桥惠子万万没有想到,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