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英气和胆量,也要从武功大成开始。
给火堆添了点干柴,武松准备到木板边,再给周侗把把脉。
没想到,刚碰到周侗的手臂就把他吓了一跳!
老头居然发烧了!
这可怎么办?
这荒山野岭的,没有退烧药,就靠身体素质硬扛,是死是活,还不是要看阎王爷的心情?
不行,我得做点什么!
武松又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撕下一大块,蘸了凉水,敷在周侗的额头上。
剩下的衣服,都撕成一指宽的布条,放在一边备用。
然后拿起周侗那柄铁剑,咔嚓咔嚓开始做木匠活!
这期间,每隔十分钟左右,会给周侗再做一次物理降温。
理论和实践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材料虽然足够,但是工具不趁手,再加上工作经验几乎为零,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木头架子,武松就足足花费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武松先把昏迷不醒的周侗捆在木头架子上,然后把战马牵过来,借助地形的优势,把木头架子一端,牢牢固定在马鞍上,另一端扛在自己的肩膀上。
试验了一下没有大问题,心内稍稍一宽!
把周侗的包袱、兵刃,弓箭都挂在木头架子上,自己又快速跑到庙门口,把门口的石块木料清理干净,这才再次跑回来,扛起木头架子,示意战马前行。
这匹战马仿佛知道武松在救援他的主人,非常顺从!
一人一马都是“一声不吭”,沿着周侗昨天指引的方向,默默前进。”
也许是否极泰来,天刚蒙蒙亮,武松真就看见了周侗说过的那个小村子!
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吆喝战马加快速度。
几分钟之后,武松遇到了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第三个人。
那是个四十几岁的樵夫,名叫王大。
武松叫他的时候,王大还真吓了一跳!
一匹高大健壮的战马,驮着一个奇形怪状的木头架子。
架子上面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老者,旁边还跟着一个蓬头垢面、衣不遮体的年轻人。
这幅画面,只要不是傻子,肯定知道是有人落了难!
这个年代的底层人,大多心地良善。
听了武松的解释后,王大二话不说,就把这二人一马带回家中!
王大家中还算宽敞,王大嫂也是个热心之人,夫妻二人,片刻之间就给武松和周侗收拾出了一间卧房。
安顿好周侗之后,武松拿出周侗包袱中的银两,拜托王大帮忙请一个郎中。
王大自无不肯,大步而去。
一刻钟之后,王大带着一名背着药箱的老者返回屋内。
一系列检查之后,老者面色凝重,转身对武松说道:
“小哥,此人失血太多,伤口太大,已经高烧昏迷,小老儿只能延缓它的病势,没有把握救他性命!”
“还请你们速请名医,寻找良药!”
武松大急!
“老丈,还请您开几副退烧药,我这就请王大哥去县里求医问药。”
老者点点头,打开药箱开始忙碌。
【作者题外话】: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