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归鹤简直说不出的郁闷,他原本充满期待,趁着此次一定可以查清楚大樟树村屠村的真相。
眼见着就能查出些什么来了,不想,谢慎却认罪了。
一切戛然而止……
明知道谢慎的认罪招供是为了掩饰,但是无论他怎么审问,便是用了刑求,谢慎都咬定这就是真相。
他无比郁闷,却又无可奈何。
“宋大人,西峻山的贼匪已经落网了,他们承认的确收了谢慎的银子,的确做下了大樟树村的血案。”杨士亭这样说道,身上还带着血煞气息。
在谢慎认罪之后,他就带着大理寺、刑部的官员,再去京畿卫借了上千士兵,才去了西峻山抓捕那些贼匪。
西峻上都是一些亡命之徒,自然不肯就范,经过激烈的交战,才最终攻下了西峻山。
西峻山的贼匪死了大半,京畿卫士兵也有所损伤,但是那几个贼匪头目,倒是被生擒了。
对大樟树村事情供认不讳的,正是这几个头目。
这样一来,就和谢慎的认罪供词对得上了。
杨士亭喘了几口气,才继续道:“关大人,案情已有了进展,下官认为当向皇上禀告,请皇上定夺吧。”
这个案件,朝中三品官员认罪,还牵涉进皇族中人,刑部和大理寺已经做了该做的。
剩下的,便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了。
宋归鹤沉默良久,最终点点头。
“好,我们一同进宫向皇上禀告吧。”
延和帝看着呈送上来的卷宗,向来温和的脸容怒色勃发:“谢慎的供词与敲登闻鼓的钱虔供词有不合之处,究竟什么才是真相?”
哪怕他在仁慈,他也是一个帝王,在得知有皇族中人参与其中,他最为关心的,便是这个皇族中人是不是真的。
宋归鹤低头答道:“回皇上。谢慎矢口否认,钱虔也只有一面之词,并无证据。臣等以为……这皇族中人一事,未必为真。”
这是宋归鹤、杨士亭和刑部、大理寺官员反复讨论后,才作出的判断。
钱虔既不怕死地去敲响登闻鼓,当是有莫大的冤情,而谢慎是在钱虔说出有皇族中人后,才会突然认罪的。
从表面上看来,钱虔所说的话语真实性更高一些。
但是,刑部和大理寺没有查到任何证据。
有一位大理寺官员说道:“大人,倘若真有皇族中人去了谢家,与谢慎商量屠村——如此重大之事,必定有重重守卫。钱虔一个寄居在谢家的人,怎么可能靠近谢慎书房,还听到这么重大的隐秘?”
他们都是出身大族,族长书房守卫何等森严,便是许多嫡枝子弟都不能靠近,像钱虔这样一个寄居的旁人,能靠近?
所以他们倾向于钱虔这些话语是无中生有,是为了指向谢慎、夸大情况而已。
再说了,如果真有这么一个皇族中人去了谢慎书房,半夜前去肯定是为了掩饰身份,衣裳袖口怎么会绣有明黄山河十二纹章呢?
这么明晃晃昭示身份,是生怕旁人不知道其是皇族中人身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