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常的逻辑上,这说不通。
现在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一致的结论是,钱虔是谢慎从大樟树村带出来的,很有可能与大樟树村被屠村有关,而钱虔也知道这一点,还刻意捏造了皇族中人的存在,以便更好将谢慎入罪。
延和帝听了宋归鹤这么说,脸上怒意渐渐散去,随后问道:“众卿都认为是这样吗?”
“回皇上,是的。”
延和帝放下卷宗,点了点头,淡淡道:“既然如此,夺谢家所有子弟官职,谢慎、谢庾及其家眷流放西北,谢家子弟三代内不得出仕。至于钱虔……中伤皇族,一并流放西北;西峻山贼匪,斩首示众。”
帝王寥寥数语,就定下了许多人的命运。
京兆谢家,显赫荣耀的官宦人家,谁能想到,不过数日,命运便天翻地覆?
虽然不是家族倾覆,但也能说得上由盛而衰,而且这个衰亡特别突然、特别迅速,实在让人不得不心生感慨。
谢家三代子弟不得出仕,五六十年的时间,谢家都起不来了。
皇上没有要谢家子弟的命,但是对一个官宦家族来说,这种无望的将来才更加致命。
看来,皇上对谢家的确不能容忍,对此事也始终充满了怒火。
宋归鹤和杨士亭都低下了头,再不敢说任何话语。
只是,他们心中怎么都想不明白:谢家,怎么就这样了呢?
不过,对他们来说,这也暗暗松了一口气:哪怕他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但这大樟树村一案,终归有了定断。
至于其他的……他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高高坐在御座之上的延和帝,看着那合上的卷宗,则是在想:
看来,得召无恙回京了。这个皇族中人是否真的存在,大概只有无恙才能查个清楚明白了。
帝王的旨意很快就被送到江南道杭州府太通书院了,在得知谢慎认罪的时候,虞定便猜到了大概结果。
延和帝对事情的处置,是意料中事。
大樟树村的事情扰攘得太久了,必定要有个结案定断,谢慎既已经认罪,这便是最好的结案时候。
至于钱虔……
那些袖口绣着山河十二纹章的话语,其实是有破绽的,虞定原本就是要以此为诱饵,引出谢家背后的人。
他原本计划着,有无竟司监视着京兆刑部的大牢,若是有人与谢慎联系,那就最好不过;就算没有人联系谢慎,他促使谢庾前往京兆求救,也能发现端倪的。
只可惜,这些计划都随着谢慎认罪戛然而止。
他相信以无竟司监察的本事,没有人可以避过赵恕的耳目,但是谢慎还是认罪了,唯一的可能就是,谢慎早就与背后的人约定,一旦出了什么意料之外的事,就会有后续应对方案的。
所以,当钱虔指向皇族中人的时候,谢慎很快就认罪了。
不用谁去和谢慎联系,因为这是他们早就约定好的事情。
如此一来,这也就更让虞定确认了:谢家的背后,必定与皇族中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