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严嵩专权,徐阶起初不肯依附严嵩。于是严嵩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徐阶的处境一度十分危险,这使他认识到不能以卵击石,于是他改变策略,事事顺着严嵩,从不与他争执。为了得到他的信任,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表面上十分恭顺。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十分霸道,多次对他无礼,他也忍气吞声。同时,徐阶向嘉靖帝靠拢,专门挑皇帝喜欢的话说,终于讨得嘉靖帝的喜欢,不久,加徐阶少保头衔,接着兼任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预机务。后来他密奏咸宁侯仇鸾罪状,使嘉靖帝杀掉仇鸾,得到皇上的信任,加太子太师头衔,地位进一步提高,仅次于严嵩。后来嘉靖帝居住的永寿宫发生火灾,暂时住到了玉熙殿,但是这里地方太小,于是嘉靖想营建新宫殿。他问严嵩,严嵩请求他回到大内住,嘉靖帝很不乐意。然后问徐阶,徐阶猜透了嘉靖的心思,于是建议用被烧毁宫殿的剩余材料,营建新的宫殿,他的建议得到嘉靖帝的赞同。后来由他主持建造成万寿宫,嘉靖搬了进去。徐阶因此加封少师,兼支尚书俸,而严嵩渐渐被皇帝冷落。
严嵩被勒令退休后,徐阶亲自到严嵩家去安慰。他的行为使严嵩十分感动,甚至叩头致谢。严世蕃也乞求徐阶替他们在皇上面前说情,徐阶满口答应。徐阶回到家里后,他的儿子徐番迷惑不解地问:你受了严家父子那么多年的气,现在总算到了出气的时候了,你怎么这样对待他们?徐佯装生气骂徐番说:没有严家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严家有难,我恩将仇报,会被人耻笑的。严嵩派人探听到这一情况,信以为真,严世蕃也说:徐老对我们没有坏心。其实,徐阶这样做是因为他看出皇上对严嵩还存有眷恋,而皇上又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严嵩的爪牙还在四处活动,时机还不成熟。后来,嘉靖帝果然后悔,想重新召回严嵩,在徐阶的力劝下,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徐阶继任首辅之后,大力革除严嵩弊政,十分注重选拔,他先后举荐高拱、张居正等人进入内阁。他十分爱惜人才,大力营救因上疏指责皇帝过失而被定死罪的户部主事海瑞。他还十分勤政,凡是皇上交给的任务,即使一夜不睡,也要准时完成,因此他更得嘉靖的赏识。同时,他还经常劝说皇帝停止动辄捕杀边镇大臣的做法,缇骑因此省减,诏狱渐少。后来因为指挥明军抵挡蒙古骑兵南下有功,升为建极殿大学士。
嘉靖帝朱厚熜死后,徐阶起草遗诏,将大礼议中因反对嘉靖帝而获罪的大臣全部平反,存者招用,死者优恤。诏书颁布的那天,许多大臣感激涕零。徐阶执政期间,还减轻百姓负担,清理盐税。景王死后,他上奏将景王霸占的陂田数万顷给了百姓,使老百姓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他还废除朝中的许多浪费项目,尤其是皇帝信奉道教的开支。他的做法,得到朝中上下的拥护,人们称他为名相。由于穆宗行为荒诞不经,徐阶经常劝阻他,穆宗十分厌烦。徐阶很失望,于是上疏请求退休。正好给事中张齐因为私人恩怨弹劾他。于是穆宗乘机允许他退休回家。朝中百官纷纷上奏章请求留下徐阶,但是穆宗说什么也不同意。徐阶退休回家后,自己的子弟横行乡里,大量购置田产,徐家占地多达二十四万亩,加上他的子弟、家奴为非作歹,致使告他的状纸堆积如山。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办案,惩治了他的家人。徐阶用三万两黄金贿赂给事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命令给事陈三谟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所以当时人称他: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有人因此把他称为权奸。徐阶80岁高龄,皇帝专程派人前去慰问,并赐玺书、金币。第二年,徐阶病死。赠太师,谥文贞。用直白的语言宣称:我要拨乱反正,把威权和福祉归还皇帝,把政务归还政府各部门,把官员的任免与奖惩归还公众舆论。这三句话可以看作是他的施政纲领,目的在于改变严氏父子专擅朝政的局面。意图是很明显的,他要向朝廷上下表明,不想成为严嵩第二,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
徐阶成为内阁首辅以后,就和严嵩反其道而行之,邀请内阁次辅袁炜一起办公,共同为皇帝票拟谕旨。皇帝知道了,认为不妥,认为只要首辅一人票拟即可。徐阶向皇帝解释,事情出于众人合议比较公正,而公正是所有美德的基础;独断专行就是自私,而自私会导致百弊丛生。皇帝听了表示同意。当时言官竭力抨击勾结严氏父子的大臣,皇帝对此很反感。徐阶委婉曲折地做出解释,缓解了他的怒气,保护了那些言官。
徐阶引用门生张居正为裕王讲学,使日后的权力交接显得更为顺利。
他推心置腹地敦请严讷出任吏部尚书,整顿颓败已极的吏治。谈到严讷出掌吏部,为了扭转严嵩造成的吏道污杂局面,与同僚约法三章:一、谈公事到吏部衙门,不得到他的私宅;二、慎重选择吏部的中层官员--郎中、主事,杜绝开后门、通路子,用当时的话表述,就是务抑奔竞;三、选拔人才不要拘泥于资格,即使是州县小吏,只要政绩优异,应该破格提升。在他的努力下,改变了先前吏道污杂的状况,出现了铨政一新的面貌。这与徐阶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严讷深有感触的说:吏部尚书与内阁首辅必须同心同德,事情才办得好,我掌管吏部两年,适逢徐阶主持内阁,大力支持,办事才得心应手。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皇帝朱厚熜逝世,由徐阶和张居正起草的遗诏,并不是朱厚熜临死前口授的,而是用遗诏名义发布的徐阶和张居正的政见。为了拨乱反正,遗诏强调了已故皇帝对痴迷道教的错误有所反省,为那些因批评皇帝而遭到惩处的官员恢复名誉和官职,惩处主持玄修的道士,停止一切斋醮活动。十二月二十六日,穆宗皇帝即位,他的登极诏书也是徐阶和张居正起草的,基调和先帝遗诏完全一致,主旨是强调起用因反对玄修而遭惩处的官员,处罚道士,停止斋醮,破格提拔贤才,裁减冗员。嘉靖、隆庆之际的政治交接,徐阶处理得巧妙、妥帖,先是以遗诏的形式表示先帝的悔悟,继而以即位诏书的形式表示尊重先帝的遗愿,避免了改祖宗之法的非难。
“叮咚,第五名谋士,太子少保聂豹,武力值79,智力91,统帅65,政治90。”
“竟然是这个人。”刘辩突然想到,这个聂豹也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啊。
聂豹登第初,任华亭知县。适遇该县百年大旱,农田干裂,颗粒无收,百姓饱受缺水之苦。而有的地方官吏却勾结黑恶势力,借机敛财、贪污舞弊,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让人更加不能容忍的是,府中一财务总管仗其岳父是朝廷一品大官,伙同他人私吞应蠲免的税银1.8万余两,而几任知县却不敢得罪他。聂豹上任后,以初出牛犊不怕虎之气概,除弊立新,立法行政,首先将这位吏婿及同伙革职查办,没收税银1.8万两以抵民间积欠,百姓无不称快。期间,聂豹还大力兴修水利,疏通水渠3万余条,修复废塘1.2万余座。从此,百姓再无缺水之苦,逃荒的群众也回归故里,据县志记载:“逃亡归来者足有3223户。”
聂豹任华亭知县时,曾与上海知县郑洛书戏对: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落书”谐“洛书”;“孽报”谐“聂豹”,一时传为佳话。
嘉靖四年,聂豹任监察御吏,到任才几个月,就多次上疏指斥司礼太监张佐违诏招收内监工。后又弹劾兵部尚书金献民、侍郎郑岳接受边将贿赂,使金、郑二人终被罢官。嘉靖二十年,聂豹升迁陕西按察使,因对达官显贵敢于抨击,奸党却诽谤他曾在平阳贪污,冤逮入诏狱。次年,冤案终于大白,但仍落职回永丰。为了生计,常赴青原等书院讲学。嘉靖二十九年,京城屡被俺答侵犯,百姓不得安宁,世宗颇想得到良才,经吏部尚书徐阶推荐,聂豹才召回京城,任兵部右侍郎,任职不久转任兵部左侍郎,后又升任兵部尚书。聂豹善用人才,慎选将士,率先垂范带领将士修边城,建关隘,预备储粮,加固要塞,以阻止外侵之敌。聂豹在职期间,尤能严禁请托,遵循法轨,声望赫然,被皇帝诏赠太子太保。嘉靖34年,聂豹因反对赵文华请视师祭海神和朱隆禧差田赋开市舶,违反了皇帝旨意,受到降俸二级处分,随后,疏请退休南归故里,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