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宁远惨败抱憾而逝_新视角读清史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9、宁远惨败抱憾而逝(1 / 1)

宁远惨败抱憾而逝

萨尔浒大战以后,明朝损失惨重,再也没有力量进攻后金了,只得被迫转入战略防御。第二年,万历皇帝死了,他的儿子天启皇帝即位。天启皇帝也是一个著名昏君,不务正业,迷恋做木匠活,被称为“木匠皇帝”,大权落在太监魏忠贤手里,大明王朝继续腐朽衰落。

与此相反,新兴的后金政权却是方兴未艾,蒸蒸日上。努尔哈赤雄才伟略,精心治理国家,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方面的有效措施,创立满族文字,改善与蒙古的关系,使得后金国力强盛,欣欣向荣。

萨尔浒大战以后,后金看到明朝腐朽无能,信心大增,便对明朝实行战略进攻。努尔哈赤率领他的八旗军队,连续攻占开原、界藩、铁岭等地,彻底灭掉叶赫部,扩大了疆域,势力如日中天。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兵攻打沈阳。沈阳是东北重镇,明朝守军较多。总兵官贺世贤勇猛但无谋,他让副将尤世功守城,自己领兵出城迎敌。不料,八旗兵凶猛,明军不是对手,被围而歼之,贺世贤力战而死。尤世功出城相救,也阵亡了。努尔哈赤一举攻占了沈阳城。

努尔哈赤攻占沈阳以后,又去攻打辽阳。辽阳也是东北重镇,是辽东经略的驻地,辽东经略是明朝在东北地区的最高长官。结果辽阳守军不敌,城池陷落。辽东经略袁应泰不愿意当俘虏,上吊自杀。

八旗军队善于连续作战,夺取辽阳以后,又马不停蹄地攻打金州、复州、海州等地。明军一路败退,辽东十四卫全部落入后金之手。努尔哈赤为了便于统治,立即将都城迁至辽阳。

第二年,努尔哈赤率大军强渡辽河,又向辽西进兵。八旗军队锐不可挡,连续攻占辽西四十多个城池。明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残部和数十万汉民被迫南逃,逃往山海关。辽西大部分地区也被后金占领了。

至此,锦州、宁远以北的广大东北地区,基本上全部处于后金的统治之下。努尔哈赤将都城又迁往沈阳,以强化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努尔哈赤雄心勃勃,得到东北并不能满足他的政治欲望,他要带领八旗铁骑,踏平宁远城,冲破山海关,向明朝腹地进军,摧毁明朝,夺取整个天下。

宁远城位于山海关外二百里左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金军要想南下攻占山海关,必须要经过宁远城。宁远城建城较晚,城池也不大,周长六里多地,只有四个门,守城军队不到两万。与沈阳、辽阳等重镇相比,宁远城显得十分弱小。

宁远守将叫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袁崇焕与杨镐一样,也是进士出身,当过福建邵武知县和朝廷官员,同样是个文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且从来没有打过仗,时年四十三岁。

努尔哈赤派人侦探到宁远情况和袁崇焕底细以后,鼻子哼了一声,不屑地说:“又是一介书生”。满脸看不起的样子。

到这个时候,努尔哈赤起兵已有四十多年,历经大小战斗不下百次,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因而十分自负,认为小小的宁远城不在话下,袁崇焕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努尔哈赤万万没有想到,他即将败在袁崇焕这个文弱书生的手里。

袁崇焕可不是一般的书生和文官,他怀有强烈的忧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见东北局势危急,主动请求投笔从戎,毅然踏上了辽东战场。袁崇焕胆子很大,曾经不顾危险,一个人单身独马去山海关察看地形,并且豪迈地说:“给我兵马粮草,我一个人就能守住山海关。”

袁崇焕是公元1622年奔赴辽东战场的,但只是负责在山海关一带督军和安抚流民,并没有上过战场。当努尔哈赤攻占辽东、辽西之后,明军残部和大量汉民逃到山海关。不少人认为,宁远城小,根本挡不住金军,应该放弃,把守军和居民都撤到山海关。

袁崇焕却认为,宁远是山海关的屏障,不应该轻易放弃,他主张保关内必须坚守山海关,守山海关必须守宁远。辽宁经略孙承宗支持袁崇焕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宁远守军主将。

于是,袁崇焕迅速赶赴宁远,主持宁远防务。袁崇焕到任后,见宁远城不够坚固,便组织大批民工,加高加固城墙,将城外百姓全部迁到城内,并在宁远城周围挖了许多深沟,设置了重重障碍。袁崇焕用了一年多时间,把宁远城打造成一座坚固的战斗保垒。

袁崇焕虽然没有打过仗,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善于动脑子,胸有谋略。袁崇焕认真分析了明军与金军作战失利的教训,认为八旗骑兵凶悍无比,擅长野战却不善于攻城。在野战当中,明军无论如何敌不过八旗骑兵,只有凭坚据守,不出城作战,才是上策。袁崇焕的分析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袁宗焕还有更厉害的一手,他曾经在福建任职,与占据台湾的荷兰人有过接触,知道西洋大炮的厉害,于是说服朝廷,花巨资买了十一门西洋大炮,安置在了宁远的城墙上。

因为荷兰人多是红发,人们称西洋大炮为红夷大炮。红夷大炮射程远、威力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许多人没有见过红夷大炮,更不知道它的威力。

公元1626年年初,努尔哈赤亲率十三万八旗骑兵,号称二十万,气势汹汹地向宁远杀来,企图一举荡平宁远城,攻占山海关,打开向明朝腹地进兵的通道。

八旗骑兵进军速度很快,不久抵达宁远城下。努尔哈赤见天色已晚,下令在城北五里处安营扎寨,准备休息一晚,养足精神,第二天一举踏平宁远城。与此同时,努尔哈赤派使者入城,威吓袁崇焕投降。

袁崇焕严词拒绝,誓死不降。袁崇焕见金军聚拢起来安营扎寨,正是用大炮轰击的好机会,心中大喜,立即下令,十一门红夷大炮一齐发射,轰击金军大营。

顿时,红夷大炮发出雷鸣般的巨响,金军大营瞬间血肉横飞,陷入一片火海。金军士兵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厉害的武器,疑似天神相助,一个个抱头鼠窜,死伤惨重。努尔哈赤大惊失色,只得转移到远处安营,躲避炮火。金军还没有开战,就损失了大批人马。

努尔哈赤恼羞成怒,第二天组织兵力攻城。八旗骑兵手舞钢刀,狂呼乱叫,旋风般地扑向宁远城。不料,冲锋路上全是绊马障碍,金军人仰马翻。好不容易接近了宁远城,又被一道道深沟挡住去路,战马不能跃过。

金军的优势全在于战马快捷和士兵箭术精良,袁崇焕针对金军特点,设置了重重障碍,使金军的骑射特长难以发挥。而宁远城头的红夷大炮却发挥了巨大威力,一炮打来,金军士兵成片地倒下,尸体被炸得残缺不全。大炮震耳欲聋,金兵闻之丧胆。努尔哈赤连续攻城数日,毫无进展,连宁远城边都没办法靠近。

努尔哈赤狂怒,改变战术,不用骑兵,改用战车进攻。士兵们一边填平壕沟,一边推战车为掩护,艰难地前进。袁崇焕心生一计,用大炮猛轰后面的金军,而把前边的金兵放到城下。

一部分金兵好不容易冲到城下,可没有想到,袁崇焕早在城下埋设了火药,放置了木屑、棉花等易燃之物,此时引爆火药,城下烈火熊熊,冲到城下的金兵全部葬身火海,无一生还。

袁崇焕凭借着城坚炮利,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精锐的八旗骑兵,敌不过红夷大炮,束手无策,被动挨打。金军攻城多日,不能奏效,宁远城外,到处布满了金兵的尸体,金军死伤数万人。努尔哈赤戎马一生,战无不胜,未有败绩,却在宁远城下碰得头破血流。

有一天,在红夷大炮轰击之后,金军营中传来一片哭声,显然有重要人物遇难。金军混乱,随即撤兵而走。有的史书说,是努尔哈赤被炮火炸伤了。

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这是明军在与后金多年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辉煌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明朝军民士气。袁崇焕随后又取得宁锦大捷,声威大振,成为抗击后金的中流砥柱。可是,明朝天启皇帝昏庸,魏忠贤专权,迫害忠良,袁崇焕不久被革职回乡。

宁远大捷有效地阻止了后金军队南下的步伐,此后数年,金军不敢再向明朝进攻了。后金领教了红夷大炮的巨大威力,后来皇太极仿照铸炮,也拥有了炮队,称之为红衣大炮。

在宁远惨败半年之后,努尔哈赤逝世,享年六十八岁。《清史稿》和《清实录》,都说努尔哈赤是病死的。但是,有不少史书说,努尔哈赤是在宁远之战中受了炮伤,没有治好,最终抱憾而逝。

努尔哈赤无疑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开创了辉煌的事业。努尔哈赤死后,他千辛万苦开创的事业,会如何发展呢?努尔哈赤的儿子们,能不能继承他的遗志,巩固发展后金政权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