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降清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他在松锦之战中被俘,起初绝食求死,皇太极怜其才,用尽各种办法,终于使洪承畴投降。此后,洪承畴尽心为清朝效力,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大功。
洪承畴是福建安南人,出身贫寒。他童年入馆读书,十一岁时,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靠卖豆腐维持生计。洪承畴喜爱读书,经常在学馆窗外偷听。学馆的老师受了感动,免费让他重新入学。洪承畴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发奋读书,长大后满腹学问,而且胸有大志。
洪承畴在二十四岁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做事认真,恪尽职守,为人谨慎,不断升迁,十年之后,升任陕西督粮参政。
天启末年,陕西大灾,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洪承畴开始随朝廷军队镇压起义军。洪承畴虽然是文官,但他善动脑筋,胸有谋略,立了不少战功。洪承畴在陕西镇压起义军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也逐步升到三边总督的高位,成为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将领之一。不过,农民起义如火如荼,明朝始终不能扑灭起义烈火。这是大势所趋,非洪承畴所能为之。
东北战场吃紧,崇祯皇帝对洪承畴委以重任,让他率十三万军队援救锦州。洪承畴没有与清军打过仗,缺乏经验,不是皇太极的对手,再加上骄兵悍将不听指挥,结果造成松锦之战惨败,自己也做了俘虏。
松锦惨败的消息传来,明朝朝廷震惊。当时消息不灵,都说洪承畴为国捐躯了。崇祯皇帝悲痛不已,在京城设置灵堂,亲自祭奠。文武百官痛哭流涕,遥拜洪承畴“亡灵”。
洪承畴被俘之初,确实想一死了之,为国尽忠。洪承畴痛恨自己无能,葬送了十多万大军,致使明朝岌岌可危。而皇太极怜惜洪承畴的才能,一心想要招降他,为大清所用。
洪承畴从被俘之日起,就受到皇太极的特殊礼遇,无论洪承畴怎样喝斥怒骂,皇太极概不生气,并令手下将士全都以礼相待。皇太极把洪承畴送到沈阳,饮食住宿都给予最好的待遇,企图消磨他的意志。
皇太极亲自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但根本不起作用。洪承畴神情严峻,怒目而视,搞得皇太极十分尴尬。皇太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令投清的汉人将领孔有德、尚可喜等人,轮番去劝说,可无一例外都被骂得狗血喷头。皇太极动用了所有能劝降的人,均不奏效。
有的野史和文学作品甚至说,孝庄皇太后亲自出马,去劝降洪承畴。这事可能性不大,因为孝庄并不受宠,皇太极宠爱的,是孝庄的姐姐海兰珠,正规史书对此也没有记载。
洪承畴似乎心如磐石,毫不动摇,他见皇太极使用各种办法招降,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失去名节,于是干脆绝食,只求一死。洪承畴决心做文天祥那样的英雄,“留取丹心照汗青”。
皇太极无计可施,有些灰心丧气。这个时候,大学士范文程出面了,去游说洪承畴。
范文程足智多谋,满腹学问,明显比其他人高明得多。其他人劝降,无非讲一些保住性命、荣华富贵等陈词滥调,洪承畴根本不为之所动。范文程见了洪承畴,绝口不提投降之事,反而赞美洪承畴有气节,值得敬佩。洪承畴听了很受用,自然没有骂他。
范文程隔几天就去找洪承畴聊天,说是敬仰洪承畴的文才,与他讨论文学问题。洪承畴起初保持着警惕,不愿意多说话,范文程就自己侃侃而谈。范文程出身于官宦世家,从小饱读诗书,文学功底深厚,洪承畴慢慢地从心里佩服起来。就这样,在不知不觉当中,洪承畴对范文程的敌意逐渐消失,在范文程的劝导下,也不绝食了。
有一天,两人正在交谈,忽然房梁上掉下一团灰尘,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很小心地把灰尘弹掉了。范文程心中窃喜,不动声色,出去后对皇太极说:“陛下放心吧,洪承畴不会死了,他对衣服尚且爱惜,何况生命呢?”
范文程与洪承畴接触时间长了,话越来越多,从文章、诗歌到谈古论今,几乎无话不说,就是不涉及敏感的投降问题。后来,范文程觉得时机成熟,就与洪承畴聊起了当前局势。
范文程由浅入深、小心翼翼地阐述他对时局的看法,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明朝政治黑暗,朝廷混乱,腐朽没落,即将灭亡;而新兴的大清政权却生机勃勃,一派兴旺,大清取代明朝是大势所趋,天命所归。范文程说的都是事实,洪承畴难以反驳。
范文程经过两个多月的呕心沥血,终于把洪承畴的心融化了。洪承畴表示,愿意归顺大清,并为大清贡献自己的才华。皇太极大喜,立即召见,并当场脱下自己身上的貂裘,给洪承畴披上。从此以后,洪承畴对皇太极俯首称臣,尽心尽力地为清朝效力。
洪承畴降清以后,得到重用,被擢升为大学士,属于内阁大臣,相当于宰相。洪承畴施展胸中才华,提出了许多治国建议,计取中原,倡导儒学,保护汉文化,安定江南,为清朝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1653年,洪承畴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总督各地军务,负责剿灭西南地区的南明永历政权。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利用矛盾,分化瓦解,经过十多年努力,最终灭掉了永历政权,统一了全国。
公元1665年,洪承畴在北京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后世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洪承畴评价不一。有人说他顺应历史大势,为新朝施展才能,为国家统一、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有人说他背叛民族大义,丧失气节,屈膝投敌,留下了千古骂名。
在清朝初期,最著名的汉人大臣是范文程和洪承畴,这一文一武,为开创大清王朝建立了卓越功勋,青史留名,但都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