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击败义军进中原_新视角读清史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23、击败义军进中原(1 / 1)

击败义军进中原

由于吴三桂献关投敌,清军轻松跨过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占领了北京城。由于明朝朝廷已经垮台,清军便把李自成当成最大对手,企图消灭大顺军,夺取中原。

多尔衮率清军进入北京后,一面布告安民,维护秩序,稳定局势;一面为崇祯皇帝发丧,并假意寻找崇祯皇帝的儿子,要扶立他继承明朝皇位,以此收买人心。

此举很有成效,引起明朝官员、王公贵族和一些知识分子的好感,大大减缓了民众对外族入侵的抵触情绪。因此,北京没有出现针对清军的反抗行动,清军很快站稳了脚跟。不久,清朝把都城迁至北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这都是范文程、洪承畴为清朝献上的锦囊妙计。

与此同时,清朝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利用吴三桂、孔有德等汉人降将为先锋,一路追杀大顺军。清朝的如意算盘是,以追杀大顺军为幌子,尽快占领中原地区。

李自成撤出北京以后,向西南方向撤退,意图退回老巢西安。大顺军虽然人数众多,但进京之后,军纪松弛,许多人腐化堕落,战斗精神和意志大大降低。尤其是山海关一战,大顺军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士气,不少将士畏清如虎,再加上撤退仓促,准备不足,因此,大顺军难以抵挡清军凌厉的攻击。

吴三桂全家被诛,怀有大恨,报仇心切,率兵急追。大顺军刚走到河北保定,就被清军追上,双方随即展开激战。大顺军敌不过强悍的清军铁骑,损失了不少兵马。

大顺军好不容易摆脱清军,继续向西南撤退。大顺军连续行军,人困马乏,走到定州的时候,刚要埋锅做饭,不料又被清军追上。大顺军被迫应战,奋力拼杀,遭受了重大损失。

李自成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很容易造成全军溃散。于是,走到正定的时候,李自成停了下来,整顿部队,占据有利地形,准备迎头痛击尾追的清军。

在清军各部当中,吴三桂最为凶悍,他常常不分昼夜地摧军急进,往往比其他部队超前一两天。吴三桂率先追到正定,正好进入了李自成的埋伏圈。大顺军将士们痛恨吴三桂,奋勇拼杀,吴三桂部队死伤惨重。此后,吴三桂再也不敢轻敌冒进了。

李自成击退了吴三桂的追击,由固关退入山西境内,河北便落入了清军之手。

李自成退入山西以后,没敢停留,命陈永福守太原,刘忠守长治,姜瓖守大同,自己率主力退回了西安。

清军大举进攻山西,各地的义军守不住,城池纷纷陷落。清军攻占太原,俘虏了陈永福;刘忠抵敌不住,被迫放弃长治,退入河南;姜瓖在大同孤立无援,只得投降。清军经过半年多战斗,又占领了山西。

多尔衮在命清军主力追击大顺军的同时,又令豪格率一支清军,出兵山东。山东境内尚有部分明朝军队,但战斗力很差,根本不堪一击。明军残余部队纷纷逃到了江南,投奔了南明政权。蒙格率军收复了山东,接着又向河南进军,很快占领了河南地区。

到公元1644年年底,清军打着追剿起义军的旗号,已经占领了京津地区、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大片土地,北方只剩下李自成占领的陕西了。

于是,多尔衮集结清军主力,兵分两路,对陕西发动了总攻。一路由他的哥哥阿济格为主将,带领吴三桂、尚可喜等部,由大同向榆林进兵,然后南下攻击西安;一路由他的弟弟多铎为主将,带领孔有德、耿仲明等部,从河南向西攻击潼关。

潼关是进入陕西的东大门,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在冷兵器时代,单靠大刀长矛,是很难攻下潼关的。但是,如今清军有了红衣大炮,攻坚夺隘就容易多了。

镇守潼关的,是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刘芳亮。刘芳亮骁勇善战,胸有谋略,常常独挡一面。可是,面对清军大炮的猛烈轰击,刘芳亮一筹莫展。多铎是员悍将,他挥师猛攻,守关将士伤亡惨重,潼关危在旦夕。刘芳亮无奈,只得频频向李自成告急。

李自成心急如焚,他知道,潼关如果失,陕西门户大开,西安肯定就保不住了。在危急时刻,李自成亲自率军增援潼关。可是,大顺军没有大炮,抵挡不住清军的猛烈炮火。双方激战十三天,潼关终于失守,大批清军涌入陕西。

与此同时,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率领的北路军,从榆林一路南下,经延安、洛川,直扑西安。清军从东、北两路夹攻,势不可挡。这个时候,大顺军兵力损失了一多半,剩下不到五十万人了。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经武关退入湖北。这样,清朝就占据了整个北方地区。

后来,李自成在湖北通城九宫山遭到地主武装袭击,不幸牺牲。其余部三十万人与南明政权合作,继续与清军战斗。关于李自成的下落,有许多传说。

北方战火纷飞,南方却暂时风平浪静。在南方,尚有不少明朝的军队,而且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政权,延续明朝国号,是南明政权之一。弘光政权皇帝是福王的儿子,福王是被李自成杀死的。因此,弘光政权与清军和大顺军都有仇恨,乐得坐山观虎斗,静观双方拼得你死我活。

可是,清朝占领北方以后,战火不可避免地会烧到南方,江南民众即将遭受蹂躏和苦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