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法礼收心不均有因_浊世浣尘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 法礼收心不均有因(1 / 2)

子石往明见寺跑了不少日子,他的父亲相起雄有几次回来都不见妻儿,从佣人那里得知是去了明见寺。子石的母亲平日里常吃斋念佛,亲近寺庙,但他的父亲非常不乐意子石接触太多这方面的事情,他只希望子石将来用功读书,博取功名。现在见到妻子老是把儿子往寺庙带,心里很不高兴,万一消磨了孩子的进取心怎么办。但他还是在乎自己的妻子的,不忍向妻子发难。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只好去寺里找那些出家人泄愤。

于是相父挑了妻儿都在家的一天,自己托言出门办事,便偷偷地溜到了明见寺来。到了门口,相父把手往身后一背,东张西望起来。怀悲小师父此时正在门口,见有人来,便像往常一样引导:“施主,若要烧香,请在香台这边取香,四方三拜后放入香海炉即可……”

“谁说我来烧香了!”相父不客气的回话。

“那施主是来找人?”怀悲忍着不悦。

“我也不来找人。”

“那不知施主所来为何?”

“我就是来看看你们这帮所谓的僧人有多难看!”相父趾高气昂。

“阿弥陀佛!常言道祸从口出,还请施主收回前言,以免自招祸端。”怀悲合掌劝道。

“我难道说错了吗?你们这帮僧人,打着修行的旗号,什么事都不做,只知道巧立名目肆意敛财,欺骗无知的老百姓!背地里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在修行!”相父指着怀悲的鼻子骂道。

“阿弥陀佛,佛门清净之地,还望施主自重,休要口出妄言,污蔑出家人!”怀悲忍不住回击。

“清静之地?你以为地上扫得干净就叫清静?你们不过就是逃避做人的责任,躲到这里骗吃骗喝的蛀虫而已!”相父越说越严重。

“你……简直不可理喻!”怀悲气得说不上话来。

忽然有声音传来:“佛门所谓清静,有四种:戒清静、心清净、见清静、解脱清静。佛弟子也并非躲在这里骗吃骗喝什么都不做。”二人循声望去,原来大和尚是听到门外嘈杂,已经来到二人旁边。

相父见到大和尚的庄严之态,不知不觉中不敢再大放厥词。

“出家人严持戒律,无有毁犯,威仪具足,是为戒清静;出家人心不染著欲念,远离邪恶,是为心清静;出家人听闻正法,竖立正见正知,是为见清净;最后,出家人心无束缚,能解脱于贪嗔痴等毒缚,是为解脱清静。”

相起雄听闻大和尚所说,心中念到:这老和尚还算有点道行,不过心中仍是不服。“大和尚高见,刚才若有不敬之处,还望大和尚海涵。只是在下实在不能理解,用这样豪华的殿堂养着这样一帮人,到底有什么意义。”相起雄依然略显傲慢。

“呵呵呵呵,不怪施主有此疑惑。佛法深如巨海,少有深入其中者,大多数人,都只是道听途说一些只言片语,才致使隔阂越来越深。施主若肯听老僧一言,或许老僧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解除施主的疑惑。”

“大和尚有话要讲,在下也不便阻拦,请。”相父装模作样拱了一下手。

大和尚不急不慢:“话说世尊,哦也就是我佛,有一日出门托钵,来到一片田间,看见农户们正耕田下种。

田主是一位婆罗门,看到世尊,知道他是来乞食的,便意带讥讽:‘沙门!看到我们驱牛犁地了吗?你也应该像我们这样耕田种地,自食其力多好!这样就不用天天托着一个钵出来讨饭啦!’

世尊心无波澜回道:‘我亦耕田种地,以备所需。’

众人哈哈笑道:‘莫要说牛犁,我们就连一根赶牛的鞭子都没看到,你却说你也种田?不是在说笑吧!’

世尊便回:‘我以信心为种子,以苦行为雨露,以智慧为犁轭,以惭愧心为辕,正念守护,耕种心田。以此耕法种涅槃甘露之果,解脱苦难。’

婆罗门听毕便称叹世尊大智慧人,随后便因为世尊的巧妙说法奉上美食供养,但是世尊却不接受,因为世尊觉得不应以说法之功德交易食物。”

“不应以说法交易……这是为何?”作为商人的相起雄非常不能理解,一物换一物,不是很合理吗?他心中虽然已经明白这样的修行人或许可以给世人解脱苦难的智慧,却不能理解这一点。

“布施者应怀着慈悲怜悯利益他人之心而做布施。不论能否从对方身上得到回报,都能慈悲施舍,则路边无助贫苦之人乃至野猫野狗等无物可做交换者都能得救。说法亦如此,我等出家人亦不因对方是否有好处回报都乐说法,所谓有求者皆有回应。”

“佛门慈悲广大之心,相某一介商贾,自叹不如!先前有所唐突轻慢之处,还望大和尚见谅!”相起雄这次诚心合掌致歉。

“无妨,施主既来此处,便是有缘,请到里面来……”大和尚跟怀悲小声吩咐了几句,怀悲便离开了。大和尚带着相父来到寺院里面,为他介绍起寺院以及里面的各尊佛菩萨来。不一会怀悲又回来了,把一个精致木盒子交给大和尚。

“今日我觉与施主有缘,寺中没什么贵重物品,就以这一盒茶叶与施主结缘。”大和尚递过盒子。

“这怎么好意思,相某初来贵寺,又有不敬在先,怎敢受此大礼。”相父推托起来。

“无妨无妨,结缘而已,用俗话讲,就当交个朋友。”大和尚再劝。

“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相某便收下了……”

“不必客气。”

“相某尚有俗务缠身,不便久留,就此告辞!”

“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