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法礼收心不均有因_浊世浣尘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 法礼收心不均有因(2 / 2)

说完相父便回去了,一路上心中却在回想,本是有意羞辱而来,结果不仅没有羞辱到,还被别人捋得服服帖帖,现在手里还拿着人家送的礼物,相某不禁觉得自己好笑。回到家中,相某把那盒子随手放在桌上,并没有在意,就回屋休息了。

过了一会,有下人通报相起雄一位史姓朋友来见他,相起雄便出来接待,各自坐定,互相寒暄了几句,很快这位客人便注意到桌上的那个木盒子,随即产生了兴趣:“相兄,那个木盒子我能不能瞧瞧?”相父便把盒子交给了他,说是朋友送了一盒茶叶。这位兄台把玩许久,看着盒子上奇特的龙纹,又打开盒子细细闻了闻,便惊奇地说道:“可以啊相兄!现在飞黄腾达了啊!竟然攀上了皇亲国戚做朋友!?”

“史兄莫说笑,皇亲国戚岂有这么容易攀附的?”

这位史姓兄台指了指相父道:“不厚道,还藏着掖着。我若是没点见识就被你蒙了。这盒茶叶我没认错的话,分明就是极其珍贵,那都是皇亲国戚才用得上的,你不结交皇亲国戚,如何得到这盒茶?”

“别闹了……我这就是一个普通朋友送的,没你胡诌的那么厉害。”相父没想到这盒茶叶这么珍贵,自己都懵了,直跟他朋友打哈哈。

但是这位史兄却不依不饶,难得碰到这等极品,岂能轻易放过:“那好吧,既然你说是普通朋友送的,想必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然后然后眼神奸诈起来:“既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那不如我们现在就把它喝了吧!”说完动手就要拆盒子。

相父一看,连忙一把夺过盒子,心虚了起来:“欸~史兄难得来一趟,我怎么好意思用这等普通货色招待,我这还有更好的!”然后连忙吩咐下人上茶,自己把这盒茶叶收了起来。随后把他的朋友草草地应付过去,送走之后,自己坐在客厅,不平静的内心又思虑了起来:

(没想到这个老和尚竟然送了我这么贵重的东西……萍水相逢并无交情怎么这么轻易就送给我了呢?我一开始还打算羞辱出家人来着……真是不应该啊……)

想着想着,相父心中竟然生起一丝惭愧,看来还得再去一趟。

于是隔天相父便驾着马车又去了明见寺。这次来到门口,恭敬地请怀悲小师父传报,怀悲请示了师父之后,便带着相父去见大和尚。大和尚吩咐怀悲上茶,便请相父入座。

“上次鄙人恶意叨扰贵寺,心有余愧,故今日再次登门致歉,还望大和尚海涵。”

“无妨无妨,相施主有此诚心,已经足够。若要说叨扰,比相施主更有过者,贫僧都未曾见其有半分愧疚,相施主跟这样的人比起来已经好很多啦!”

说到这时,仙云观的游道长打了一个喷嚏。

“大和尚此言,令鄙人心中宽慰不少。”相父合掌致意。

大和尚点点头,这时怀悲端上茶来,茶香瞬时四溢,奇妙无比。相父闻此茶香,顿觉身心舒畅,便接上话题:“对了,上次大和尚赠送在下的那盒茶……”

“哦,那个啊,就是现在喝的这个,相施主请用。”

相父品了一口,甘润非常,不禁赞叹一声:“好茶!此茶香味上乘,甚是罕见,不知有何来头?”

大和尚便回道:“此茶确实不错。说来惭愧,贫僧住持明见寺多年,有些许虚名在外,常惹得不少王公贵胄慕此虚名而来,这些茶叶便是这些王公贵胄供养。贫僧自愧何德何能啊……”

相父:(史兄所言果然不虚,这位老和尚看来不是一般人。)“大和尚谦虚了,大和尚德行高远,受得起这番供养!”

大和尚听完哈哈一笑:“相施主谬赞,请用茶。”

相父抿一口茶接着说:“鄙人愚钝,今日前来,其实有俗惑在心,还望大和尚开解!”

“相施主但说无妨,贫僧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大和尚慈悲。鄙人如今而立之年,对此世间人生亦常有思索,心有困惑而不得解。我闻佛门常说因果,故来请教。”

大和尚边喝茶便示意相施主继续。

“我观世人,人身有高有下,寿命有长有短,有人多病有人少病,有人相貌端正,有人相貌丑陋,有人有威德,有人无威德,有人尊贵有人卑贱,如此种种,皆是何因何缘?”

“善哉善哉!善男子,擅长发问!相施主所言种种差别,皆因世人业报有种种差别。也就是随业分别,故而至此。”

“愿闻其详!”相父合掌。

“为何寿命有长短之别?若有人杀生凶弊,极恶饮血,无有慈心,命终之后,重则生地狱中,轻则还生人间,则寿命极短。想反,若有人于此大地众生,弃舍刀杖,慈悲爱护,命终之后,可生天上,若生人间,则寿命极长。寿命长短之因缘如此。”

“为何人身有多病少病之别?若有人伤害众生,或拳打脚踢,或刀枪剑戟,命终之后,重则生地狱中,轻则还生人间,则多有疾病。想反,若有人不伤害众生,爱护众生,命终之后亦得升天,若生人中则少病乃至无病。多病少病之因缘如是。”

“为何形象有端正不端正之分别?若有人急性多恼,稍不顺耳,便生嗔恨,怒火攻心,命终之后,重则生地狱中,轻则来生人间,则形不端正。想反,若人性不急躁,不大嗔恚,不与人诤怒,命终之后,可生天上,若生人中,则形体端正。形象端正与否之因缘如是。”

“为何男子女人无有威德?若有人心怀嫉妒,不容他人,命终之后,重则生地狱中,轻则还生人间,则无有威德。想反,若人心无嫉妒,见他人获善利则心生随喜,此人命终之后,可生天上,若生人中,则有大威德。威德与否之因缘如是。”

“为何有高贵卑贱之分别?若有人骄傲大慢,应尊敬者不尊敬,应钦佩者不钦佩,应供养者不供养,应施礼者不施礼,此人命终之后,重则生地狱中,轻则还生人间,则生卑贱之处。想反,若人无有贡高我慢,应敬则敬,应供则供,应礼则礼,此人命终之后,可生天上,若生人中,则生尊贵之家。尊卑分别之因缘如是。”

“为何人有贫穷富有之分别?若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见鳏寡孤独而不伸援手,则是贫穷无财之报。想反,若人乐善好施,体恤困苦之人,此人命终必生天上,若生人间,则是大富大贵,多有财物。贫富分别之因缘如是。”

“为何人有智慧愚钝之别?若有人应问不问,不好学求知,来生则受愚钝之报。想反,若人能随时发问,善于发问,求知若渴,来生则得智慧增长。愚智分别之因缘如是。”

“总而言之,若人作短寿相应之业则得短寿,若作疾病相应之业则得疾病,若作不端相应之业则形像不端……如此等等。众生因其自作之业,而处高下妙恶之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