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告诉胡言,多踢踢就好了,又没断胳膊断腿,坚持一会儿就行。
他只能陪着一张笑脸,为了队友的荣誉继续咬牙坚持,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在集体里生存下去。
赛后看着胡言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狼狈样子,大家围着取笑不停。
没有人可以为他撑腰,也没人愿意教他保护自身的方法。
本就是个孤儿,被人瞧不起的日子久了,胡言也就习惯了,一度认为这是他的命。
所以胡言自卑,也十分敏感。
慢慢地,胡言练就出察言观色的本领,他能够轻易读出身边人话里的深意。
在别人看来无关紧要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胡言却可以捕捉到隐藏其中的不快或敌意。
为了让生活好过一点,胡言强迫自己学会乖巧听话。
似乎只有这样,命运才会对他稍微温柔一些。
很多时候,往往不等对方流露出不耐烦的意味,胡言就已经主动卑微的撤退了。
给足别人体面的同时,也不让自己太过难堪。
一定程度上,保护他不受伤害,却也因此失去了一些机会。
有一年夏天,酷热的天气,一名学生家长要找几个孩子往家里搬西瓜,选中了胡言。
整整一车西瓜,胡言很努力地搬了好多。
可是他力气小,又想积极表现,结果在搬运过程中不小心摔了一个西瓜,掉在地上砸的稀碎。
其他小伙伴纷纷嘲笑他笨,胡言胆怯地看向那名家长,怕人家发脾气。
家长并没有说什么,也没有理睬胡言,只是摇摇头,把西瓜收拾起来拿进屋,让大家继续搬。
胡言脸上红红的,觉得很难为情,认为把事情搞砸了。
事后家长邀请几名孩子去家里休息,顺便把摔碎的西瓜吃掉。
胡言连连摆手,觉得不好意思吃人家的东西,就挥着汗水走了。
过了几天,胡言便把这件事忘了,他甚至还对那名家长抱有很大的好感。
因为人家没有批评他,还让他上门吃瓜。
可是,几个同学却在背后笑话,说他又笨又不合群。
其实胡言渴望被人认可。
他等待的,是一个不会嫌弃他,愿意鼓励他,给他机会表现的人。
自从父母去世后,姥姥郑文看他可怜,便将他接回家。
老人靠着一台缝纫机,给人家缝制衣服来供胡言读书。
郑文是个朴实本分的妇女。
她没有什么文化,给不了胡言那些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但是会竭尽所能让胡言懂得感恩,教他善良和真诚。
每当胡言受人欺负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便跑回家问姥姥。
姥姥叹着气告诉他,不要记恨任何人,以后长大要努力,要去闯荡世界,才不会被人看不起。
不管到任何时候,都要对别人好,只有这样才会遇到那个珍惜你的人。
胡言使劲点头,从此记住姥姥的话。
胡言的家庭是个亲情观念淡薄的家族,亲戚之间都是各过各的,彼此没什么来往。
郑文给人家赶制衣服,有时会很忙,来不及做饭。
姥姥有三个孩子,一儿两女,大女儿谷奈琳是个很成功的商人,家境优越。
小女儿便是胡言的母亲,不幸早亡。
还有个儿子谷诚正在闹离婚,自己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姥姥就跟姨妈谷奈琳打个招呼,让胡言去她家吃饭。
但不知什么原因,姨妈和姥姥的关系始终不好,其他亲戚又基本不走动,更加指望不上。
姥姥只能寄希望姨妈念及母女情分,多少帮衬一下。
姨妈虽然嘴上答应着,然而每次吃饭,胡言都要看着她的脸色夹菜。
要是哪道菜多伸几次筷子,姨妈会阴阳怪气的说:“呦,光知道捡好吃的吃啊!”
胡言就不敢再多看那个菜一眼了。
吃完饭,看到桌上的可乐,胡言请示姨妈能不能喝。
姨妈告诉他,别喝可乐,那东西兴奋,去喝水吧,多健康!
胡言便顺从地从板凳下来,去厨房倒水。
身后,传来姨妈对她儿子彭旭光殷勤的声音:“来,儿子,我给你打开,都是你的,多喝点!”
胡言虽然年龄小,但也看得出别人是否喜欢他。
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再去姨妈家吃饭了,但他从不和姥姥说这些,他怕姥姥伤心。
每次到了饭点,姥姥如果忙不过来,又让胡言去姨妈家时,他就自己在外面溜达。
等到了下午上课时间,再饿着肚子去学校。
这个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总是饥一顿饱一顿,才导致胡言比同龄人的身材要单薄一些。
姥姥郑文知道后,尽管很是心疼,却也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