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在沈大叔出门送货前,宋予墨把一封信交给了沈大叔,让他顺便给蔡掌柜带去。
信里,她把自己昨天那一番关于“客户定位”的言论写了下来,相信以蔡掌柜的精明老练,肯定能懂她的一片用心。
信最后,她还重申了他们的契约,要求蔡掌柜的卖价不能超过进货价的三成。
总不能他们累死累活,却让那老狐狸渔翁得利吧!
蔡掌柜的回信也很快,当天中午她就收到了回信。
信上,蔡掌柜对她这次研发的新产品——卤鸡爪,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对于100文的定价,蔡掌柜也说可以试着卖卖看。
没有直接否定,那就代表那老狐狸有一定的把握,可以以这个价格销出去!
接下来只需她静观其效就行了。
宋予墨也没有急着开发其他的新品,而是重新回归了之前的生活。
每天算账、做卤汁、去作坊帮忙,再和箫云山谈谈情,说说爱的,日子过的逍遥又自在。
自然,也少不了乡间常见的扯皮和打架。
不管什么地方,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以前大家都一样穷,反而可以和平相处,可若是突然有一个人富了起来,那其他的人除了有羡慕的,自然还有嫉妒挑事儿的。
据后来花大婶交代,这事儿是洗猪下水挑起的。
祁山村只有两条溪,一条是祁溪,可祁溪水流汹涌,根本就不适合用来清洗生活用品。
是以村民们真正用于生活起居的,是另一条小溪。
自然,猪下水也只能在那条溪中清洗。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儿,因为溪水是不断流动的,洗出来的脏东西不消半刻钟就随着溪水,汇入了远方。
自然,宋予墨和沈大婶也知道,猪下水比村民们洗的日常物品要更脏更臭。
是以,她们再三叮嘱过花大婶,要去村尾清洗。
那里正处于和祁溪的交汇处,脏水直接汇入祁溪,根本不影响村民的正常清洗活动。
可就有眼红嫉妒又分不了一杯羹的人,要上门寻事儿。
张红梅的亲娘张大嫂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张大嫂,当初一手策划了宋予墨和箫云山的谣言,就是存了心想看宋予墨的笑话。
哪知道箫云山和他的长相不同,竟然是个有情有义的。
箫云山为了宋予墨上公堂的事儿,在祁山村是人尽皆知。
众人都感叹:那宋家闺女是个有后福的!
张大嫂听着这话更是悔不当初!
早知道箫家小子是个好的,当初就不该白白便宜了宋家丫头!
想着闺女儿白挨了一顿打,张大嫂心中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
后来见宋予墨开了作坊赚了大钱,她也眼热,还厚着脸皮跑去沈家作坊里应聘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