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自得诸葛亮,以师礼待之。
关羽、张飞二人不悦,对刘备说道:“大哥,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
刘备对关羽和张飞说道:“我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二位贤弟勿复多言。”
关羽、张飞见刘备如此之说,不言而退。
有一日,有人送蠫牛尾至。刘备看见了,取尾亲自结帽。
诸葛亮入见,正色道:“明公无复有远志,但事此而已吗?”
刘备投帽于地而谢道:“我聊假此以忘忧罢了。”
诸葛亮再次问道:“明公自度比曹操若何?”
刘备回答道:“不如也。”
诸葛亮对刘备说道:“明公之众,不过数千人。万一曹兵至,何以迎之?”
刘备叹息道:“我正愁此事,未得良策。”
诸葛亮对刘备说道:“可速招募民兵,亮自教之,可以待敌。”
于是,刘备就招新野之民,得三千人。诸葛亮朝夕教演阵法。
忽然,有人报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
张飞闻知,对关羽和罗技说道:“可着诸葛亮前去迎敌便了。”
正说之间,刘备召关羽、张飞和罗技入。
刘备问关羽、张飞和罗技:“夏侯惇引兵到来,如何迎敌?”
张飞反问刘备:“哥哥何不使水去呢?”
刘备对关羽、张飞和罗技说道:“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三弟、四弟,何可推调?”
关羽、张飞和罗技出去了,而刘备便请诸葛亮商议此事。
诸葛亮对刘备说道:“主公,我恐关羽、张飞二人不肯听我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
刘备便以剑印付于诸葛亮,而诸葛亮就聚集众将听令。
张飞对关羽和罗技说道:“且听令去,看他如何调度。”
“不然。”罗技直接了当地说道,“我看孔明,乃是辅助大哥成功之人也。”
诸葛亮说道:“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边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
说到这里,诸葛亮就拿起了令牌,看向了关羽。
诸葛亮对关羽说道:“关羽,你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敌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是。”关羽站了出来,不情愿地对诸葛亮说道。
然后,关羽就从诸葛亮的手上接过了令牌。
诸葛亮再一次拿出了令牌,对张飞说道:“张飞,你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
“是。”张飞也站了出来,从诸葛亮的手中接过了令牌,也不情愿地对诸葛亮说道。
诸葛亮对关平和刘封说道:“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了。”
“是。”关平和刘封对诸葛亮说道。
诸葛亮一边拿出了两个令牌,一边对赵云和罗技说道:“赵云、罗技,令你二人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
此时,赵云回来了。他就站在所有人的当中。
“是。”赵云和罗技站了出来,对诸葛亮说道。
诸葛亮对刘备说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关羽问诸葛亮:“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
其实,关羽之所以这么问,就是为了让诸葛亮难堪。
诸葛亮回答关羽的话:“我只坐守县城。”
张飞大笑道:“我们都去厮杀,军师却在家里坐着,好自在!”
诸葛亮对张飞和关羽说道:“剑印在此,违令者斩!”
刘备对张飞和关羽说道:“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三弟不可违令。”
张飞冷笑而去。
关羽说道:“我们且看他的计应也不应,那时却来问他未迟。”
于是,他们二人去了。
众将都未知诸葛亮的韬略,唯有罗技知道。如今虽听令,却都疑惑不定。
诸葛亮对刘备说道:“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然后,诸葛亮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派拨已毕,刘备也是疑惑不定。
夏侯惇与于禁等引兵至博望坡,分一半精兵作前队,其余尽护粮车而行。
此时,天气已经是秋月,商飙徐起。人马趱行之间,望见前面尘头忽起。
夏侯惇便将人马摆开,问向导官:“此向是何处?”
向导官回答道:“前面便是博望城,后面是罗川口。”
夏侯惇令于禁、李典押住阵脚,自己亲自出马阵前。遥望军马来到,他忽然大笑。
众人问道:“将军为何而笑?”
夏侯惇回答道:“我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夸诸葛亮为天人。今观其用兵,乃以此等军马为前部,与我对敌,正如驱犬羊与虎豹斗!我在丞相前夸口,要活捉刘备、诸葛亮,今必应我言。”
于是,夏侯惇自纵马向前。赵云和罗技出马。
夏侯惇骂道:“汝等随刘备,如孤魂随鬼!”
赵云和罗技大怒,便纵马来战。三马相交。
战不数合,赵云和罗技诈败而走。夏侯惇从后追赶。
赵云和罗技约走十余里,回马又战。不到数合,他们两个又走。
韩浩拍马向前,朝着夏侯惇谏言道:“将军,赵云、罗技诱敌,恐有埋伏。”
夏侯惇对韩浩说道:“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我何惧哉!”
夏侯惇就不听韩浩之言,直赶至博望坡。
只听得一声炮响,刘备亲自引军冲将过来,接应交战。
夏侯惇笑着对韩浩说道:“此即埋伏之兵也!我今晚不到新野,誓不罢兵!”
于是,夏侯惇就催军前进。
刘备、赵云和罗技且战且退,将曹军引进博望坡。
此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又无月色。不仅如此,周围昼风既起,夜风愈大。
夏侯惇只顾催军赶杀,不去看地理环境。于禁、李典赶到窄狭处,看见两边都是芦苇。
李典对于禁说道:“于将军,欺敌者必败。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倘敌军用火攻,奈何?”
于禁对李典说道:“君言是也。我当往前为都督言之,君可止住后军。”
李典便勒回马,大叫道:“后军慢行!”
人马走发,那里拦挡得住?
于禁骤马大叫道:“前军都督且住!”
夏侯惇正走之间,见于禁从后军奔来,便问何故。
于禁对夏侯惇说道:“将军,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可防火攻。”
夏侯惇猛然醒悟,立即回马令军马勿进。
这时,曹军只听背后喊声震起。他们望见一派火光烧着,随后两边芦苇也着。一霎时,四面八方,尽皆是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
曹家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只见赵云和罗技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火而走。
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时,火光中一军拦住。当先大将,乃关羽也。
李典看见了,纵马混战,夺路而走。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
战不到数合,张飞一枪,将夏侯兰刺死于马下。韩浩夺路走脱。
直杀到天明,关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张飞、罗技和赵云却才收军。他们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夏侯惇收拾残军,自回许昌。
诸葛亮下令收军了。
关羽、张飞二人相互说道:“孔明真英杰也!”
行不数里,关羽、张飞看见糜竺、糜芳引军簇拥着一辆小车。车中端坐一人,乃诸葛亮。关羽、张飞下马拜伏于车前。
须臾,玄德、赵云、罗技、刘封、关平等人皆到。他们收聚众军,把所获粮草辎重,分赏将士,班师回新野。
新野百姓望尘遮道而拜道:“我属生全,皆使君得贤人之力也!”
诸葛亮回到县中,对刘备说道:“主公,夏侯惇虽败去,曹操必自引大军来。”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后,不禁问道:“似此,如之奈何?”
诸葛亮对刘备说道:“主公,亮有一计,可敌曹军。”
“何计?”刘备问道。
诸葛亮对刘备说道:“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刘备对诸葛亮说道:“公言甚善。但是,备受刘景升之恩,安忍图之!”
诸葛亮对刘备说道:“今若不取,后悔何及!”
刘备对诸葛亮说道:“我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
诸葛亮对刘备说道:“暂且再作商议。”
许昌。
夏侯惇败回许昌,亲自缚见曹操,伏地请死。曹操释之。
夏侯惇对曹操说道:“丞相,惇遭诸葛亮诡计,用火攻破我军。”
曹操问道:“元让啊,汝自幼用兵,岂不知狭处须防火攻吗?”
夏侯惇说出实情:“李典、于禁曾言及此,悔之不及!”
曹操听了夏侯惇这么说,就奖赏李典和于禁二人。
夏侯惇对刘备说道:“丞相,刘备如此猖狂,真腹心之患也,不可不急除。”
曹操对夏侯惇说道:“我所虑者,乃刘备、孙权也,余者皆不足介意。如今当乘此时,扫平江南。”
于是,曹操便传令起大兵五十万。他令曹仁、曹洪为第一队,张辽、张郃为第二队,夏侯渊、夏侯惇为第三队,于禁、李典为第四队,自己领诸将为第五队:每队各引兵十万。不仅如此,他又令许褚为折冲将军,引兵三千为先锋。
现在,曹操选定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出师。
太中大夫孔融谏言道:“丞相,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不可轻伐。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险,也不易取。如今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
曹操大怒道:“刘备、刘表、孙权皆是逆命之臣,岂容不讨!”
于是,曹操便叱退孔融。
曹操即刻下令道:“如有再谏者,必斩。”
孔融出府,仰天长叹道:“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