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镇南看到,除了这些身着铠甲、手里持有各种冷兵器,看着像是“古代士兵”的武装人员之外,在土坡下面还有另外一些被绳索牢牢绑住了的人。
杨镇南顿时就糊涂了。
因为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么多身穿铠甲、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装人员和那些被绳索绑住的,看上去感觉像是俘虏的人到底是怎么出现在这里的?
因为这里可是本战区的一处大型综合合同训练基地,平时外人就很少能进得来。
现在又正在进行大型实兵实弹对抗演习,整个基地应该早已经被担负警戒任务的部队给封锁了,外人自然也就更不可能进得来了。
而且杨镇南仔细地观察了一下,他发现土坡下面出现的这些人也绝对不可能会是什么在此地取景,拍摄古装片的剧组。
且不说剧组有没有可能能够进到正在进行实兵实弹对抗演习的训练基地里来,就算他们能进来,这些人也不可能是剧组的。
因为从杨镇南的观察来看,这些人绝对不可能是在拍戏。
杨镇南观察到的情况是;在自己目力所及的一两百米范围内看不到有任何的摄影、摄像器材,也没有看到任何摄影摄像师和导演之类的剧组工作人员。
他在一两百米范围之内所能看到的只有更多同样身着古代铠甲,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装人员。
杨镇南租略的数了一下,在距离他一百多米以内能看清楚的武装人员大概就有三四百个之多,而在他目力所及的更远处能够看到的武装人员的数量则更多。
据杨镇南大致估计,在自己视野可及的范围内,武装人员的总数就有可能达到一两千人之众。
“啊……啊……啊!”又是一连串凄厉刺耳的惨叫声突然从土坡下面传了上来。
杨镇南这下总算是看清楚了;只见大约有数十名手持青铜长矛和青铜戟的武装人员丝毫没有犹豫地便用手里的矛和戟从背后干掉了他们面前那几十名被绑着的人,然后顺势就把这些受了重伤,即将完蛋的人推进了前面一处似乎是天然形成的土坑之中。
这个场景立马就让杨镇南想起了古代战争中战胜的一方大批量处决俘虏的情景。
自己应该怎么办?
开枪救人?!
不行!
首先,此时在杨镇南随身携带的三百多发备用弹药中可以用于实际战斗的实弹只剩下二十七发了,其它的都是弹头壳合成材料制成,里面装有用作配重的钨粉,在射出枪口之后,弹头的外壳会迅速的破裂,随即钨粉便会迅速地散开并急剧减速,最终落在地上,因而在一定的安全距离之外就完全不具备任何杀伤力的新型空包弹。
除了这二十七发实弹之外,在杨镇南的身上带的那四颗八二杠二式手榴弹也是实弹,昨天傍晚刚发的,说是今天有手榴弹实弹投掷科目。
其实本来是不应该这样做的,因为提前发放手榴弹实弹不太安全,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但不知为何,这次上级就这么干了。
所以杨镇南手里的实弹极为有限,现在是完全没有能力去对付眼前这一两千名武装人员的。
其次,在还没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就贸然开枪,很有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无法预料的后果。
“哎,这、这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扁茎青铜铍?!这、这是青铜三棱箭镞?!”正在因为眼前的情况而感到困惑不已的杨镇南的眼睛此时突然一眨不眨的死死地盯住了他面前大概六七十厘米的一个地方。
因为他看见了在那里的地面上散落着两件对他来讲可以说已经是熟悉的已经没办法再熟悉了的东西——那是一件已经折断,并且已经彻底与木柄分离了,因而一般人乍一看起来极有可能会觉得可能是半柄金色的双刃青铜短剑的扁茎青铜铍和一支带有金色短三棱锥形青铜箭镞的羽箭。
由于他那位在半年前已经因重病过世了的妈妈在世时一直都是在秦始皇陵博物院工作的,并且就是专门从事青铜器修复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在牺牲前一直在边防一线服役的爸爸则常年驻守在西北边陲一个不但在地理位置上极为偏僻,而且在一年之中平均会有长达七八个月的时间都被四周那茫茫的雪原包围,被人称做“雪海孤岛”的边防哨所里。
所以杨镇南小时候经常因为放在家里没有大人带,于是就被怕儿子出意外的妈妈带着一起到工作的单位去上班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杨镇南对于青铜器,特别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秦国军队在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战争中所用过的各种青铜兵器都是非常非常熟悉的。
也正因如此,杨镇南一眼就认出了这两件青铜兵器的出处。
它们均属于秦军——一支在本国乃至于世界历史上都拥有着赫赫威名,可以说就是用血肉混合着青铜铸就的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大的陆地军团,足以令其锋芒所指的所有敌人都感觉到心胆俱寒,以至于仅是闻其名即已色变的虎狼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