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异常之变。(下)_不同一般的穿越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异常之变。(下)(2 / 2)

而且杨镇南知道,这种扁茎的青铜铍是秦军所特有的一种长杆冷兵器。

由于在用于将青铜铍安装在长杆状木柄上的,被叫做“茎”的那一部分的形制上与同时期东方六大诸侯国中的燕、赵、魏、楚、韩、齐等军队所使用的那种采用矩形“茎”的青铜铍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像杨镇南这种真正非常熟悉它的人来讲那是非常容易辨认的,而且几乎是绝不可能会认错的。

至于那支采用短三棱锥形青铜箭镞的羽箭,杨镇南就更不陌生了。

因为这种短三棱锥形的青铜箭簇不但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数量最多的青铜兵器,也是当年秦军横扫东方六大诸侯国,一统天下之时所使用的标准制式装备之一。

在当时秦国国内的各个作坊里,用这些箭簇组装出来的羽箭就像后世在兵工厂里的流水线上批量化生产出来的各种制式弹药一样被成批成批的制造出来,然后再通过水路和陆路运输线源源不断的供应给秦军中负责对敌军实施多波次远距离打击的主力——不着铠甲,仅穿粗布衣衫的轻装弩手和身着简单的铠甲的重装弩手

另外,由于那时还没有马镫,所以完全要依靠骑手的双腿夹住马匹的躯干才能够骑稳,同时也是因为还没有马镫,所以无法像后世的骑兵那样使用刀、剑、戟、矛、槊等手持式的冷兵器作战,而只能是先骑马机动到预定地点,之后下马变为弩兵,执行伏击、截击等任务的秦军骑兵也使用它。

所以配有这种短三棱锥形青铜箭镞的羽箭同样也是秦军所特有的标准制式武器之一,而且数量最大。

因此,杨镇南是绝对不可能会认错这种羽箭的。

其实在这个地方偶尔看到一两件秦军所遗留的武器和其它装备或是残缺的零部件并不奇怪,因为这个地方原本就是当年战国末期的东方六大诸侯国中被秦国所灭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第一个——韩的一部分。

据说当年在这里秦军曾经与韩的军队进行过一场极其激烈的战斗。

可是问题恰恰也就出在了这两件出现在这里原本并不能算是很奇怪的青铜兵器上了。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它们实在显得太新了!

那件扁茎青铜铍的本体虽然已经折断了,而且已经与长杆状的木柄彻底地分离了,但是在此刻清晨初升的朝阳的光芒照耀之下,其两侧的刃部依旧闪烁着青铜兵器所特有的那种金色的寒光,显得极为锋利。

所以,无论怎么看这都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

事实上相较于这件扁茎青铜铍来说,那支羽箭的状态显得更加的古怪,甚至可以说是异常的诡异。

由于青铜这种材料本身的抗腐蚀能力就要好于普通的铁和碳素钢,所以能从秦汉时代保存下来的钢铁制文物并不多,尤其是像箭簇这样体积本就不大的东西更是如此。

因而在出土的古代金属制箭镞中,状态保存比较好的往往都是以青铜质地的居多。

可是杨镇南眼前所见的这支羽箭不仅仅是青铜箭簇完好如新,在初升朝阳的照耀下闪烁着明亮的金色光芒,而且它居然连较之青铜质地的箭镞更加容易腐烂的竹木制箭杆和用某种不知其名的飞禽翅膀上的黄褐色飞羽制作的箭羽也都完好如新。

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这支羽箭刚刚才从某位秦军弩手或是骑兵所持的一把强弩上的失道里被发射出来一样,看不出有任何一丁点的自然腐蚀和岁月留下的痕迹。

难道是它们所处的某种特殊的局部小环境保护了它们?或者是它们本身所用的制作工艺很特殊,就像在望山古墓中沉睡了两千余年,却非但不曾严重锈蚀,锋刃还依旧锋利异常的那柄著名的越王勾践剑那样?!

亦或是它们曾经经过了某种特殊的防腐处理,就像马王堆出土的那位千年不腐的辛追夫人一样?!

但这显然都是不可能的。

首先,这两件东西现在明显是暴露于地表且都是直接与空气接触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任何特殊的,可以保护它们不被腐蚀的局部小环境。

其次,这两件东西虽然在现代人的眼里绝对属于好东西,即便不能算做文物,也算是件具有一定收藏及赏玩价值的古物。

但在当年它们其实也只不过就是秦军所拥有的大量武器装备中的两件极其普通的制式武器而已,与现代各国的军队所装备的各种枪支、火炮、战机、战车和战舰以及各种弹药等各种武器装备完全是一样的。

虽然在当时老百姓的眼里它们有可能同样也是价值不菲的东西,但在真正的战斗中却都只不过是一种短寿命的消耗品而已。

而箭矢则更是与现代各国军队所装备的各种枪弹、炮弹及其他的各种弹药一样,基本上也是属于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

所以古人是不可能,也没有任何理由会采用什么特殊工艺或是特殊材质来制造它们的。

于是杨镇南不得不开始认真的考虑另外两个他所知道的,感觉上相对来讲比较靠谱一点、似乎也稍微有点儿科学依据作为支撑的解释——即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有时被叫做”平行时空”的所谓“平行宇宙”理论和以多维度理论为基石发展起来的,简称为“多维宇宙”,有时也被叫做“气泡”理论的所谓“多维度宇宙”理论。

(本章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