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克拉市有条与昆仑路垂直的天山路,天山路天山广场的旁边有栋四层楼的老楼,便是市建委办公楼。
2002年3月16日上午十点半,老陈和马晓如来到建委一楼办公室。
负责接待的是办事员潘星,三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克拉市土生土长,工民建专业,毕业后就到了建委。
办公室还有四个办事人员,潘星放下手里的工作,和老陈俩寒暄两句,拿了一摞文件,就将他俩带到走廊尽头小会议室,拿两瓶矿泉水,开始谈工作。
“这样的,领导交代过的,咱们就不绕弯子了,陈总,马总,项目大概情况,相信你们都清楚,招标书,你们先看看,这次是公开招投标,但没上网,你们先看看招标书,领导说,肯定是你们做,去年你们做的办公大楼,在领导会上还专门口头表扬了你们,北京公司的施工规范和质量,值得很多单位学习!”潘星边说边把招标文件递给马晓如。
“潘工,我们做事,确实把事当事做,也想长期在克拉市呆下来,和这边很多单位合作,我们柯总说了,如果中标后这个项目进行到中途,就在克拉市成立一家分公司,因为这边后期的维修,善后等工作,需要一些管理人员来协调。”老陈看着厚厚的招标书,暗自欣喜,但脸上保持着微笑。
“这样的,陈总,我们建委领导说了,这个项目的合同工期是120天,现在是3月份,到八月初必须完工,作为今年的重点项目,市委领导盯着这个项目的剪彩,所以,招投标的过程,您也是知道的,不就是走个过场吗?图纸是你们设计的,所谓epc,实际上就是让你们先介入,您应该明白领导的意思吧?”
(本章未完,请翻页)
“知道,知道,我们做一份标书要一周左右,这期间,我就组织施工人员先去看现场。”
“不是一份,是三份,不,三套,陈总,您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呵呵,懂的,这个自然,只是这个工期,确实很紧张,你想想,图纸是我设计的,在北京我也琢磨过,钢结构基础,就得半个月,整个钢结构从梁,到柱体,生产周期到安装,至少一个月,还得等养护期到了,屋面才能上人,剩下不到三个月装修施工,困难重重啊!”
“哦,对了,陈总,上次发给您的原建筑图纸,没有地质勘测,您如果设计钢结构基础,还得做地勘,您这边有人吗?”
“没有啊,我就按照惯例设计的!”老陈吃了一惊,他就没接触过钢结构设计,室内设计他做了十多年,但钢结构还是第一次,结构这块,他在北京找人做的,花了五千多,如果还得改图纸,又要花钱。
“我给个电话号码您,这人叫汪健,是一家私企的老板,克拉市很多小型基础地勘,都是他做,价格你们谈,没地勘,钢结构是不成立的!”潘星到底是学工民建的,他清楚老陈对钢结构一窍不通。
“谢谢,潘工,我知道,你这边有认识的人做钢结构设计的吗?”
“还真不认识,我们市建筑设计院的能做,但价格贵,您这点事,找一钢结构厂家,就能出规范的图,到时候给设计院交点审图费,盖个章,不就行了吗?”
“是,有道理。”
“开标时间是下周三,马总,您仔细看看内面的条款,有问题,随时电话我,陈总那有我电话。”潘星端茶送客。
“王局在吗?我上去拜访一下?”老陈问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王局在市里开会,估计下午会回来,您要是找她,得先约,她一天到晚忙得很!”潘星回道。
“好吧,那我们就回去了,抓紧时间做标书。”老陈有些失望,和马晓如慢慢站起来,拿着招标文件,和潘星握手告别。
走到天山路上,马晓如对老陈说:“陈总,听潘工的意思,领导好像是要我们先进场施工,边施工边走招标流程啊?”
“应该是这个意思,反正板上钉钉的事,也无所谓。”
“但是,您考虑过风险吗?”
“什么风险?”老陈反问道。
“陈总,没有预付款,这就是个风险啊,这个项目从招投标到签订合同,估计至少一个月,这是最保守的估计,政府部门走流程,你知道的,一个多月咱们进场施工,产值至少八百万左右,你就把五千万分成四个月算,如果做到一千万,甲方没付款怎么办?”马晓如地道的北京人,性格稳健,做了很多年商务和预算,对项目风险很敏感,而且是一个理性思维的人,智商高,情商不高。
“哈哈,你多虑了,政府工程,不差钱,我和柯总在北京已经商量过了,也准备了一百多万的资金、、、、、、。”
“要不你和柯总商量一下?”马晓如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过来时,柯总没交代过资金的情况,因为蝌蚪有自己的考虑,让老陈挣点钱,这事不能让马晓如知道。
“先把招标文件回去好好看看吧,我带了三家单位的资质文件,资金的问题,我和柯总商量,你先别管!”老陈两年多和马晓如打交道,一直就反感这小子说话,偏偏是蝌蚪的老员工,膈应,也得忍忍。
(未完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