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东篱采菊见南山 醉中梦游桃花源(下)_古代圣贤系列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 东篱采菊见南山 醉中梦游桃花源(下)(1 / 2)

刘裕独揽辅政大权以后,江洲刺史走马灯似的换——前年是颜延之,去年是檀韶,今年又换上了王弘。

王弘与陶渊明同在刘裕幕府中供过职,是同僚也算是有旧;只因彼此志趣不同,没有深交。但是王弘对陶渊明还是十分敬重的,所以一到江州就想拜访陶渊明。王弘是行伍出身,以辅国将军身份任江州刺史。

王弘出行免不了仪仗车马随行,王弘了解陶渊明,如此兴师动众地登门造访,难免惹得他不愉快,还是请陶渊明到江州府来吧。

作为刺史要请动陶渊明也绝非一件容易事;于是王弘就想到了一个人,只有派这个人去请才可能有几分把握。这个人是陶渊明的知己好友还是亲家,阿通的叔岳父庞遵,江州府的庞参军。

刺史找到庞遵后,庞遵欣然受命,立即前去陶渊明家。由于忙于公务庞遵好久没有跟陶渊明相聚了;所以庞遵一到陶家,陶渊明自然是喜不自胜。

二人酒逢知己又加久别重逢,自然是无话不谈、千杯不多;但是,庞遵说到王刺史邀请一事,却遭到了陶渊明的拒绝。至于原因很简单,就是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懒于与官场交往;对于王刺史的为官和为人陶渊明并无非议。庞遵知道陶渊明的脾性,也不再强劝,只是喝酒谈些别的事情。

回到江州府后,庞遵把情况如实地向王弘做了汇报。

王弘问:“陶先生真的是闭门不出了?”

“也不是,他只是好清静,在幽静的山林里他还是经常走动交游的。约了陆修静道士,过几天又要去东林寺的。”

“那么说陶先生是对我王弘有看法了?”

“刺史大人言重了,渊明先生是不会违心地恭维任何人的,对于大人他还是有所褒扬的,这是很难得啊!”

“好,有了。陶先生不是要去东林寺吗?那天你备好酒菜,我们就在半道上恭候他。”

“好,这个办法好。”庞遵很赞许王弘的想法。

庞遵按照王弘的吩咐,准备了美酒佳肴,就等陶渊明去东林寺这一天设宴途中。

如期,陶渊明找了两个学生用篮舆(用藤、竹编织的小轿)抬着前往东林寺。走到中途一片林荫之下,忽听前面有人喊:“渊明兄,小弟在此恭候多时了。”

陶渊明视力不好,听声音知道是庞遵,前行几步让学生落了轿,说:“通之(庞遵的字)贤弟,有何事在此?”

“备了酒菜在恭候渊明兄。”

“是好酒,不曾开坛酒香已经飘出来了。”陶渊明吸着鼻子说。

“还去东林吗?”庞遵有意问陶渊明。

“没有什么要事,本来就是喝酒聊天;既然贤弟把酒菜摆在这山林之中,又何必舍近求远呢!东林寺,改日不迟。”说着陶渊明席地而坐。

“渊明兄这真的就要喝了?”庞遵问。

“庞参军是真情,我怎么能不以真情相应呢?”说着就要开坛倒酒。

庞遵见陶渊明急不可待的样子笑了:“兄长且慢,你就不想知道这酒的来历吗?”

“我只想知道酒的去处,不想知道来历。”

二人开心大笑。

“二位在些喝酒,好兴致啊,如此快乐可否让王某同享?”身后有人高声说话。

庞遵说:“就等酒的主人同饮同乐了。”

陶渊明不知道来人是谁,也不搭话。

“陶先生,陶参军,还记得王弘吗?”来人直言快语地问。

“是辅国将军王刺史啊!”陶渊明坐着未动,“请坐!”

庞遵起身,请王弘坐下。王弘也不客套,在陶渊明对面坐下。

庞遵说:“是王刺史让备了上等酒在此恭候渊明兄的,借此叙旧。”

陶渊明说:“山村野夫,敢劳王刺史?真是感激啊!”

“没有刺史,只有王弘。当年我们一同供职时,先生还是风华正茂,多年不见先生看老了。”王弘的话很真诚。

“是啊岁月不饶人啊!”陶渊明感叹道。

“先生写诗,喝酒兴致不减当年吧?”王弘问。

“哈哈,不行了,常醉常醉;逢喝必醉。”

“先生有‘虎溪三笑’的佳话,今天王弘有幸与先生同饮,也留一段‘林荫三醉’的佳话?”王弘说着举杯邀请陶渊明、庞遵。

“好,林中三醉,不醉不归。”

三人同饮。一直从日出东林喝到日薄西山。三人真的林荫三醉了。

陶渊明要下山回家,王弘不应,一定要陶渊明到江州府痛饮几日。

陶渊明说:“盛情我领了;但是,我的脚不好,有点溃烂不敢走路,行动起来不方便。”生怕王弘不信,说着把鞋子脱下来将溃烂的脚丫子伸给王弘看。

王弘说:“哈哈,无所谓,让你的学生回去吧,我让两个强壮的士兵用轿子抬你,你就坐坐刺史的大轿吧。”

“哈哈,坐就坐吧。我坐着轿子比你坐要舒服得多了。”陶渊明真的上了轿子。

“哈哈!”

“哈哈!”

刺史、参军都开心地大笑。

陶渊明坐着轿子到刺史府住了数日,王弘陪陶渊明饮酒数日。

陶渊明自从弃官归田以后,就决定远离喧嚣的官场,将自己心志寄托于酒和田园山水之中,以图逍遥自在。可是朝廷里的尘嚣之声却像风一样,时时吹到他的耳边;你可以不问,但不能不闻。

去年年底刘裕弑君,杀晋安帝司马德宗,立司马德温(代字)为晋恭帝。这晋朝的皇帝简直就是刘裕手中的一个玩具,高兴了玩一玩,不高兴扔掉。明眼人知道晋的气数已尽,改朝换代就在眼前的事了。

这朝廷到底是姓司马还是姓刘,陶渊明好像不太在意。谁也没有听到他为国家兴亡而发过感慨,也没有见过他为朝廷或者说是皇帝的命运而夙夜忧叹,悲天悯人。人们只看见他“杯里乾坤大,酒中日月长”的逍遥。其实酒这忘忧之物、消愁之物并没有彻底融化陶渊明沉积于内心深处的郁闷。

秋天来了,东篱的菊花开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饮菊花酒的节日,菊花可以养生增寿。爱菊爱酒的陶渊明却在这个特别需要菊花酒的日子里断了酒,又没有钱出去买酒。

重阳节这个美好的节日,却让陶渊明平添了几份愁怅与无奈。为了排解愁闷,他来到东篱边菊花丛中,灿烂的菊花让陶渊明眼前一亮,浓郁的花香沁入肺腑。他嘴角上有了微笑,坐在菊花丛中,充满深情的目光看着一朵朵花,一枚枚花瓣。花儿朵朵也在微风中与陶渊明絮语。

人解花意,花知人心。采一朵黄花,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个中滋味别人不解,慢慢地陶渊明仿佛有了些许醉意。诗情油然而生,乘兴取来纸笔,一挥而就,《九日闲居》,诗成之后又添上序。

“九日闲居并序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