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安元年丙申七月二十一日,宜嫁娶。
七月四日,裕华国遣派使节至璇玑商讨和亲事宜。
六月二十四日,璇玑皇宫进行选秀以确定至裕华国和亲人选。
全璇玑皇宫都知道了一项大事件,皇帝决定在选拔皇宫中的和亲之人,凡年龄适宜,容貌端正之辈皆可参与,不论出身,贵贱。
消息在人群中如烟花瓣炸开,四处流溢。众人纷纷然应许。一时之间参选监人满为患,众多适龄女子如过江之鲫般涌入。
只道是千门万户,纷纷珠翠交辉;三街六市,济济衣冠聚集。凤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琉璃。鸾笙凤管沸歌台,象板银筝鸣舞榭。
不过是为名,为权,为财而已。
当然,很多明智之士并未参与。这场选秀的目的不是如朝廷所言因朝中几位公主皆有婚约在身或年龄未至。仅只是新帝登基不久,根基不稳,为了安抚邻国,平息边境之乱所不得以进行的礼仪性和亲。
但是,有些明智之士做法与众不同。
譬如说苏夜。
苏夜同学也愉快的加入了这项盛事,并且四处打探消息,与自己曾经的势力进行联系。总之,浑水摸鱼并不亦乐乎。毕竟如是不加入,极有可能被认为不合群甚至怀有异心,进而暴露。
合群是社会活动中最便于顺从和掩没的方式之一。
从众是人最智慧又最愚蠢的行为之一。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苏夜觉得自己仅仅是去凑个数,结果非常的幸运混入了决选。
她看见新帝坐在高高的黄金台上,临威而蔑视;而她匍匐在地,长跪不起,卑微如尘埃下的蝼蚁。真是讽刺,曾经这个画面她也见过,可双方身份却是颠倒的。
她将头低的更深了些,放下半卷眼帘,微合眼眸,掩去恣意和恨意。活了那么久,历经人世苦痛,几番磋磨。早已不再像当年那个第一次刺杀义绝报仇的小姑娘了,她学会了隐忍,学会了掩盖。毕竟人心隔肚皮,谁知道温柔良善的眉眼下是不是有一颗乖张狠厉的心呢?
人活一辈子,有多少世事不得而知的。
人们用衣裳包裹,用言语遮掩。那些或许华丽或许奉承或许指摘或许平实的言语和情绪下,又包含着些什么呢?
没有人知道。很多事情藏着藏着就忘了原本,面具戴久了,就会失去表情。
所有人都给世界了一张喜怒鲜明的脸,该唱青衣的唱青衣,该做小生的做小生。人生只是一场戏,生旦净丑,行当分明。
生唱的久了,却水袖一挽,凤眼一勾,转而唱起旦来?这一生又看透了几分?
就像当年那个温暖和蔼的宰相叔叔,转眼间却横刀世前,满目凌厉。
何叹,何哀?呵。
皇帝见了她,叫她到近前,抬起她的下巴,凝神细望。
只见那人笑了笑,轻蔑到:“你这小丫头虽长的不好,但这眼瞳确也不错。……算了,就是你了。”
语罢,屏退众人。
那新帝看着苏夜卑微而瑟缩的躯体,像感了风寒久治不愈的病人。乖觉而阴翳:“你记住,此番和亲裕华,你需得身在裕华心在璇玑,为璇玑效劳。”
苏夜垂眸,把恶与恨伴着唾液嚼碎了咽下去,转而抬头露出一个甜腻的忠诚的笑。
“陛下所愿,民女自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她跪下去,弯下脊梁,虔诚的低头,磕下去。一,二,三……如是数次,直至头破血流。
于是,苏夜于常安元年丙申七月一日册封为怡安公主,赐居端合宫,准备和亲。
从这一天开始,苏夜就知道她的复仇路线已然更改,她将借助裕华皇帝之力,燃起这沧澜之地狱业火。
而她不知道的是在后来历史上因此而记录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名为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