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老同意在塾学里教书,只是学生要通过他的考核方能招进来。”
“我倒觉得这老爷子不简单,听你描述,这老爷子应该是位一心钻研学问的人。”
“学问是很深,就是脾气不大好。”
程旭元心里为几个小家伙的未来深表同情。
俞老看在这个塾学是县令出资,且不给入学的孩子设门槛,才同意来教书的。
也就是说,凡是骊山县的孩子,就有机会来学堂念书。
而且程旭元想的还特别周到,他从县里又招了两名秀才专门教授初入学的孩子。
几个孩子只有双喜在初级班。
连程老爷子都去了塾学帮忙,让人没想到的是,对于程老爷子将安安于果妞妞几个带上学的事,俞老并没有说什么。
但青青知道,安安几个最多只能在学堂里念两年。
县里的百姓对于县令大人开办塾学的事特别关注,听说可以报名了,便都一股脑地将家里的几个孩子送过去。
但能过俞老的眼,还真没几个。
岳家村也去了不少孩子,最大的是岳族长家的大孙子岳泉。
这孩子以前在镇子上读过书,就算是岳全明家里的条件比别人家略好一些,也只供了三年。
小泉走了程旭元的后门。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岳全力那一家子,别看岳全力家男人都不在,剩下的几个女人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她们是知道青青的女婿不松口,家里男人肯定出不来,这才熄了心思,这会子因为入学的事情又闹了起来。
只不过这次的对象换成了岳全生。
老爷子本也不愿意管,可王氏只说了一句话就让岳老头犯起了难,她家里的孩子可都姓岳,以后好了带起来的也是岳家,自家有这样的门路当然要借点光。
他不好意思去和青青女婿说,只能先去找青青。
“大舅,王氏的话,您听一半就好,她家里那几个孩子什么品性您真的不清楚?莫说是俞老,就是我相公也不会为他们张这个嘴去。”
“青青,孩子们还小,教教他们也就好了…”
“大舅,不说岳全力,就王氏那个人在,他家的孩子也没办法学好,他家里孩子大的都有十几岁了,家里日子在村里也算过的去,却怎么没想着将孩子送去念几年书呢?现在听到不花银子的,她就粘上来,这种便宜也要贪?”
王氏见岳老头没有办成此事,脸色不豫地离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