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酱黑色干硬的肌肉让我反胃。
估计许多抑郁症病人像我一样很辛苦。我眼前常出现这样的画面:我一只手扒着摩天大楼的
天台边沿,全身悬空,眼看就要掉下去了。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何时能爬上天
台。我只有三个指头支撑全身重量。很想很想放手啊。
有没有这样的地方?山清水秀,没有污染。黄金周的第一天,我们这些抑郁症病人一早就去
那
里报到。医生体贴地告诉我们:不用倾尽全力控制自己,想发疯就发疯吧。经过专家精确计
算后的催眠,压缩的潜意识底层的李兰妮爬出来了。如同在电脑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她疯跑
,傻哭,撞墙,跳楼,割腕,吞安眠药,朝自己开枪……为所欲为。让内向型的抑郁症病人
尽情地释放自杀的意念吧,如大禹治水,疏而导之。同样,给那些外向型的抑郁症病人以释
放暴
力的机会吧,让活火山蜿蜒缓细地流出岩浆。第六天,镇静剂。苏醒。疗养。扶元。在黄金
周的第七个夜晚,让抑郁症病人回到现实中。
2006年2月15—17日
链接
《致秋天里的人们》
要尽快开刀。医生说。
这儿有个女孩儿,也是颈部长了个小瘤,开刀一查恶性……住院吧,早查早放心。
一个熟悉得令人发昏的字眼——住院。
记忆中,只有几家医院的轮廓似乎是清晰的。
十四岁。
在那天涯海角的岛屿上,一位军医告诉我老爹:“血管瘤。她要住院,开刀。”
老爹那时一点不老。红帽徽映得黑发乌亮,红领章为国字脸增润增辉。他走路惯于昂着
头,八字脚一点儿不影响虎步生风。
“听清楚了吗?你现在的任务是住院,开刀。爸爸要去老远的地方开会,开完刀你自己
回家。”
没等医生把我带进病房,爸爸已驱车远去。我仅知道这家医院的番号,以及从家到这儿
,我坐了整整一上午的北京吉普。
“几岁了?哟,真勇敢。”外科主任给我戴高帽,“来我这儿当兵吧,你是块好材料。
”
为了几顶高帽子,我咬着嘴唇忍了两个多小时,任人又宰又割。那瘤子连着一条静脉大
血管,两位实习的女兵出了一身汗,腿肚子硬了,手指头软了,最后只好由主任出场收拾残
局。
下了手术台,我立即歪着脖子、捂住刀口往食堂奔。我明白,没人端着滚烫的鲜奶和糖
心荷包蛋等我。
几天后,我自己上路拦了一辆顺风车回家。妈妈问:“怎么还没拆线?医生护士谁都不
管你吗?”
我操起剪刀,盯着镜子,把一个个发黑的线头连血带肉拔了出来。
十七岁。
那是广州的一所军医院。
住院半年,我最烦别人问:“你爸爸妈妈怎么不来看你?”
老李家没那套缠缠绵绵的习惯。
这儿的二百五医生格外关照我。
小鬼,再做个胃液分析吧。上次忘了给你留空腹胃液。
好的。
小鬼,做个十二指肠引流怎么样?
好的。
隆冬天,我让引流管穿过鼻孔、咽喉、胃囊、十二指肠。引流管顶端的金属疙瘩失踪了
,我像烈士般被人庄严地抬往x光室。
小鬼,来。试试空气造影。
好的。
学中干、干中学的试验结果,总是我的腹腔里灌满了气,床头插着持续半个月的特护小红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14篇认知日记(4)
旗。
你怎么不说“不”啊?你怎么不说……?
五年后,十年后,妈妈一遍一遍一遍一遍地教导我。
二十一岁。
病重。我急需挤进一所有名的地方医院。
爸爸翻出磨得起了毛卷了边的小通讯录,找出一个个可能顶用的老上司、旧部下的地址
,写信求援……爸爸认定会回信的人偏偏没有回信。
意外地,有人回信了。这人没有受过爸爸的恩惠,与我家几乎无甚来往。若按现代人的
互利原则,他大可不必偷偷借用他家老爷子的面子,赔上许多工夫去打通层层关节。
我入院了。那儿是我的启蒙地,人心世态、善恶真伪、生死荣衰尽收眼底。该说的,我
已经在一部中篇里说过了。该忘记的,我早已经忘记了。只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救人于
水火之中。
最近一次入院,在去年。
第一次住进这么宽敞明亮的病房。每天的晨光,都停留在那方淡蓝色的窗帘上。撒满了
小碎花的病号服,衣红裤绿。自有人来拖地板,自有人来为你打饭,自有人把热水送到你的
床前。可是,没有人冲你微笑,没有人留意你的存在。
第一次见如此美貌的病房医生。浓黑俏丽的短发,白工作服下露出一截鲜亮的纯红色裙
边。稍息,全身放松,重心落在右脚上,一只胳膊不经意地拄在窈窕的腰间。她在每张病床
前平均停留两分钟。
该我动手术了。红裙子歪歪秀气的头,一位实习的小迷糊姑娘怯怯地朝战战兢兢的我走来
。
旁边两张手术台,躺着两位娇小的香港少女,她们做的是人流术。进这间手术室的人,
有五分之三做的是这种手术,五分之三中又有一半是香港人。该医院动手为众同胞排忧解难
,众同胞解囊为该医院创汇增收。
(bsp;缝针时,麻药的效力已过,我心里一阵阵抽缩。我望着身边亭亭玉立的女医生,幻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