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阿树越来越觉得,不写诗,他就活不下去了。生命如此短促,生活如此凡庸,终于找到突围之路,就要紧紧抓住。对他而言,写诗,是唯一的自救之道。
可是,他发现自己被困住了,周围到处都散着荒诞的令人作呕的气息,并且充满了纯粹的罪恶。他动不动就生闷气,有时整夜坐在书桌前,却写不出一个字来,他的脾气越来越坏,看到什么都想踢上一脚才解气。
一天早晨,他身体僵硬地坐在餐桌前发呆,阿娇从厨房出来给他倒刚煮熟的牛奶,顺口说了句:“又发什么呆呀,别整天神思恍惚的好不好?”他听了恼火极了,顺手拿起滚烫的牛奶,想都没想就朝阿娇身上泼过去。过后,他又无比自责。
上班后的第八个月,他终于不辞而别,独自出发,经上海到西安、甘肃、青海一带入新疆,过敦煌到西藏,再去四川,坐船到武汉,最后上北京,历时半年,行程两万多公里,浪迹了大半个中国,会见了无数诗友,有过数次无法逃离的艳遇,因为它是不可避免的。
阿树在日记里画了张地图,标出他行走过的地方,这张地图就如一双翅膀,它虽然看起来会飞,但阿树却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它如梦幻之物。
这半年里,阿树一去无音讯,家人也无从知道他在哪里。单位终于受不了他,在一个夜间派人将辞退通知书送到阿树家。那晚,接收辞退通知书的,是阿树的妻子,阿娇。
她拿着通知书经过公公在一楼的书房,回到二楼自己的房间里,这个房间里摆放着供她和丈夫睡觉的大床,悲凉的感觉突然间弥漫在她所置身的空气里:你是多么的愚蠢,你不该让这种事情发生在你身上。
那时那刻,她对阿树的谴责缓缓的咆哮,毫不宽恕。有一个念头突然袭向她,差点让人晕倒。她喝了几口水,冷静下来,然后走到房间的穿衣镜前,她开始解开衣服,衣服滑落,暴露出她的身体,怀有七个月身孕的肚子无比突兀地显现在镜子前。阿娇抚摸着自己的肚子,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个小生命呀,方才那个想终止小生命出生的念头,把她自己都给吓坏了,虽然只是一瞬间的事。
阿娇重新穿上衣服,身体感觉到一种少有的、从未体验过的疲惫,它源于一时的脆弱,不是来自身体上的,而是精神和灵魂上的。
8。
半年后,阿树从北京直接坐火车回来,女儿正好满月。
失业在家无所事事的阿树在日记里写道:
我是一个被上帝诅咒过的男人,
灵魂早就被恶魔带走,
身体却残存在人间。
第二部分第64节:苹果的气味(1)
第十三章苹果的气味
她有着特别的气味,是青草里面夹杂着花儿的气味,像新割的带了露珠的青草里掺着苹果的汁液。是的,苹果,白色的果肉,透着淡淡的粉红,就如他们的青春。
1。
一直都在进行的梨人物写真系列已经到了第十五位了,莫德想画完二十位就结束。
选定一个模特时,莫德一般都去他们家,或者选择一个比较宽阔的场地,如村口的樟树下,村里的晒谷场上。画模特如同露天作业,村民进进出出,围观,交谈议论,使得所画对象自在放松,鲜活真实。画者、被画者、看画者,观人观相各有各的表情,所谈之事大到国家新出来的政策,小到谁家的猪生了猪仔,散漫自然。通过画以及画时的交流,好似看一幕时光交错的梨风情图卷,这样的过程本身有着非常强烈的在场感,只不过莫德手里拿着的是画笔。被画的村民或坐或立各执家什,时有狗、鸡、小猫等家畜来临时取闹,有一派天然人合之境。
莫德最多不过一小时画五尺整纸写生,激情快慰。
这天,下着雨,空气潮湿,狗和鸡都待在屋子里。莫德喝了杯咖啡后,打开电脑,准备写点东西。
阿朱老人找上门来。他手里拿着把雨伞,脚穿雨鞋,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苦意的微笑,有些紧张不安。起初莫德不知道他来干什么,他几乎从没到莫德家串过门。他一反常态地换下了那套常年穿在身上的灰蒙蒙的衣服,换了件草绿色的上衣,一条黑色的长裤。新换上的衣服莫德觉得眼熟,细看,是他死去的小孙子朱龙生前在乡政府上班时经常穿的那套。
他想让莫德给他画张像。莫德问他为何选择雨天来。他说,雨天,来往的人少,他不愿意在画像时被人当猴子一样围观,这可是一件认真的事情,他的画像可是要传下去给孙子的孙子们看的。
第二部分第65节:苹果的气味(2)
莫德准备好画具,他坐在莫德面前的竹椅子上,门牙几乎全脱落了,灰白头发也乱蓬蓬的。他似乎意识到什么,难为情地说,本来该去理个头发的。
阿朱老人看起来性情极为温和,话少沉默。他往椅子上直直一坐,没有任何回应的肢体语言,狗不时从他脚下穿过,它凝视远方的样子与阿朱老人很像。
坐正后,他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话。他面色极好,年轻时该是英俊的。大概他从未如此正式亮过相,与莫德对视时,他最初的表情有些羞涩,可他下意识地要在脸上表现出严肃来,可这又让他感到疲惫,所幸,莫德快速地保留了他的这份期望。
一个小时下来,他尽量保持着严肃的姿势,一动不动的,看着都觉得累。等莫德快画完写真像时,他不知不觉中将身子往椅背上靠,很快就安静地睡着了。
雨后阳光照射进来,风携带了湿润的暖意吹过他的头发。这生命,同样只是一丝拂面的风,挽留不住,闻之无声,抚之无痕。
靠在椅子上安然入睡的他,像一个被推进荧屏后边的老人,随着背景慢慢淡去。莫德故意让画像中的人显得比他本人清爽利索精神,只是老人脸上那份异常的孤寂和无端的惶恐,仍旧呈现在画纸上,清晰有力。
莫德并不满意这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