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大哭。他一听到孩子的啼哭,如一只老鼠在他心中窜上窜下,鼠爪把他心口抓得极为难受。他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捏出血液来,给孩子吃得饱饱的。
每天清晨,张巧丽还未睡醒,两个小宝贝却饿醒了。她们一睁开小眼睛就哭喊不休,非要吃奶不可。她只得爬起床,把衣裳撩起来,露出又白又圆的乳房,塞入婴儿的嘴巴内。
每回让两个婴儿轮流吮奶,每个孩子只能嘬一边乳房。吮空乳汁饱亦罢,不饱亦罢,总是无奈地将婴儿嘬得红殷殷的乳房从她们的嘴巴扯出来。尽管孩子不舍得松开的嘴巴。孩子吮不过瘾,哭得哇哇叫。有时候,吵闹得她心烦了,将孩子往床上使劲一放,赌气嚷道:
“哭,哭,就知道哭!谁让你们两个讨债鬼前世不修,非要跑来我们家这个穷窝窝!”
在厨房忙着做早餐的丈夫劝她道:“哎呀,你跟春霞、冬霞生什么气呀?你再喊再叫,她们还不是开眼就要吃奶,吃不饱就放声哭。”
双胞胎出世后,李炳南就和妻子一块商量,给先出世的女儿叫春霞,后出生的女儿叫冬霞。这样,他们三个女儿和大哥大嫂留下的女儿的名字都含有一个“霞”字。商量罢,妻子嫣然一笑:“你们李家女儿倒是全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就看她们长大以后的命运和福份能不能和天上的彩霞一般绚丽多姿、娇艳秀美了。”
李炳南笑道:“放心吧,我看过一本书,书上说,一个人的名字往往会对他本人未来的性格、事业和前程起到一定的作用。”
妻子又诘笑他一句:“如果真的应了这样的意愿,那敢情当然好。可是你大哥的儿子依群他为什么却变成了反骨仔。在家里丝毫不合群,甚至连我们的好言规劝半句话也听不进耳呢?”
他烦了,摆摆手,好象要驱赶忽然扑到鼻孔内的臭屁,说:“算了,别提那个不争气的混蛋!我没把他们的孩子管教好,如果到那一天我甩手也走了,我真的没脸去见大哥大嫂!”
张巧丽安慰他说:“阿南,你别这样说了,我们已经尽了能力。可是,他不学好而偏要学坏,有什么办法呢!”
做好早饭,李炳南端起饭碗,三扒两刮,一顿狼咽虎吞,就吃完早餐了。他放下饭碗,对妻子说:“老婆,我要去上班了,你在家里好好料理我们的宝贝千金哦!”
张巧丽笑道:“你快点走吧,不然要迟到了,厂长又会给你一副难看的脸色!”
李炳南到厨房漱一下口,临出门时,他轻轻地吻一下妻子。
张巧丽轻轻地推开他,微嗔道:“你呀,我们已经老夫老妻的了,你还是当初那样,每天出门都要亲我一下,快走你的吧!”
“嘿嘿,上班前吻一下老婆你,我干一天的活儿都不觉得累呀!”李炳南笑道。
“好啦!好啦!真讨厌的!”这个女人嘴上虽然这么说,可是在心里却感觉甜丝丝的。
是的,婚后夫妻的感情就需要在生活小事情中持久地培植起来,才会保持新鲜感。
作者有话说:这部书从4月份起将正常更新,希望大家多多给力支持哦!
第7章师徒情
第7章师徒情
李炳南赶去上班了。
在前往皮鞋厂的路上,李炳南心情如布满忧郁的乌云,不时有人跟他打招呼,不知是没听见还是心中太烦恼,他没有答理对方,只顾一个劲儿地低头赶路。
他确实要考虑许多烦恼的问题。前时候,妻子不幸扭伤脚,幸亏不怎么严重,敷了几天的草药就基本上消肿痊愈了。如果不是王院长那么狠心,妻子绝对不会摔跤的,他也绝对不会让她挺着那大大的肚子在街上走来走去赶去打工干重活,让人感到丢人现眼。如今,妻子的肚子扁下去了,可是家中却增添了两张嘴巴。唉——真是越穷越见鬼,越冷越翻风!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如此苦命啊?
方才,妻子在奶孩子的时候,他目睹妻子使劲地捏住她的乳房,挤啊,挤啊,想把乳房内最后一滴乳汁全部挤出来给春霞、冬霞嘬的情景,他觉得她仿佛是在用手挤捏他的心,他感到内疚、愧悔。一个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却无能力挣更多的钱来抚养老婆孩子,真是羞为男人啊!
因此,他发誓从今天起打连班,争取多挣几十块钱来接济家庭的拮据。因为妻子坐月子,本来就少了一份收入,现在又多了两张嗷嗷待哺的嘴巴,家里的日子更加艰难了!
工厂任务很紧张。上个月,外地几家客商和厂方签订了一大批产品购销合同,原来每天只安排白班,张厂长为了按时供货,从本星期起厂里开足两个班,白天从早上七点到傍晚五点,夜班从五点到凌晨三点,每天干十个小时的,班中只允许30分钟吃饭时间。每人定额制作5双皮鞋,不完成任务的扣罚50%的日工资,到月底累计超额完成任务则按同等百分比增发奖金。
根据工序要求,两名工人作一个组,负责下料剪样、缝鞋帮、上鞋底、抛光面……车间的制鞋机器十分简陋,大部分工序全部依靠手工制作。每天,工人一来到车间,就象机器一般手脚不停地忙碌起来,没有谁敢偷闲,整个厂房几乎只听到单调的沉闷的“咔嚓咔嚓”的机械声。
厂长张金河和车间主任刘为林幽灵似的在车间里转来转去,若是发现谁在讲话不干活,轻刚厉声斥责,重则扣工资。
李炳南和覃陆民共一个小组,他俩曾是师徒关系。覃陆民自从进皮鞋厂做工,就一直和李炳南搭当。两人干活很合作、协调、默契,每个月完成的任务总是在全厂工人中名列前茅,很受大伙的敬佩和羡慕。
张金河多次在全厂工人面前给李炳南和覃陆民发奖金。李炳南制作出来的每一双皮鞋,再严厉的质量检验员也挑剔不出半点毛疵,连续3年没有发生过次品,更别说废品了。对于李炳南的技术才能,张金河挑剔不出任何问题,但使他恼怒的是李炳南爱在公开场合提他的意见,常常令他尴尬发窘,进退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