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_金秋烈焰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章(2 / 2)

他对部队重新作了部署,将队伍拉成分散形的纵队,分三路前进。这里虽然没有妖怪,但是土匪出没的地方,不能让部队吃了土匪的亏。

经过一天的艰难困苦,部队在行军途中果然遇上几股土匪,土匪只是放冷枪,想抢夺部队的枪支弹药,迅速被部队击溃。

翻了一天的山,每一个战士连走平路都走不动了,但总算将九宫山甩在了身后,进入武宁县境内。

一支部队,经过几天的急行军,一旦停下来,队伍简直就像一条瘫软的蛇,浑身无力地倒在地上。卢德铭心里很是担心,这时万一有一支小部队来进攻,恐怕都难以应战啊!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寻找港湾(11)

这时,先遣队终于来报,叶挺和贺龙的起义部队已经远去赣南和粤东。卢德铭望着这支疲于奔命的队伍,忧心如焚。他心里明白,以自己千多人的一个团,千里迢迢地去追赶,根本无法突破途中的军阀拦截,不等到达目的地,就会损失殆尽。好不容易将这支队伍摆脱张发奎的掌控,又会死于别的军阀手中。

于是,卢德铭决定部队改变计划,又一次掉转头来,取道临近湖南湖北的修水县。在这个比较偏僻的山区休整待命,以避开军阀的阻击。然后请示中央,以决定去向。

卢德铭欣慰地对大家说:“这江西修水,算是我们暂时的一个避风港。我们这只小船,迟早会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港湾!……”

卢德铭部队进军修水的短短几天之间,先后有三支小部队,编入了他的队伍。

部队刚向后转时,先遇上一支将近五百人的队伍,这支队伍穿着杂色衣服,有军装也有民服,武器更是五花八门,有长枪,也有梭镖和鸟铳,还有大刀和铁棍。看样子不像是红枪会,他立即派人过去询问,原来这支队伍是余贲民率领的平江农军!

平江农军本是奉命攻打长沙,还没能到达长沙境内,攻打长沙的先头部队就退下阵来了。他们在湖南站不住脚,也是奉中央命令去参加南昌起义,因没有赶得上,就撤退到这里。同是共产党的队伍,在这患难之际相遇,两支队伍都很激动和亲热。加上余贲民与何长工过去在中共湖南省委就相识,此次能在这里相遇,简直连想也没敢想。

见面后,余贲民拉住何长工的手,激动得闪出泪花:“长工,以往由于方向不明,又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我们只能在九宫山、武宁一带徘徊,始终不敢把队伍拉出去。如果你们不来,南昌起义部队又追不上,这几百人的队伍迟早会被军阀吞掉,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何长工立即将余贲民介绍给团长卢德民。经过简单地商量,决定两支队伍同赴修水休整待命。

到了修水,警卫团动员党的活动分子和干部,对部队展开了宣传教育。讲革命不是没有希望,而是希望很大,讲南昌起义部队不是被敌人消灭了,而是转移撤退,只要我们跟上去,同他们结合起来,就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原地不动和分散开来都是不可取的,最易被反动派“清乡”清出来,当反革命更是没有好结果。经过一番宣传教育,警卫团内部的情绪开始进一步稳定;余贲民所带的平江农军也维持着没有溃散。

警卫团进驻修水县以后,为了稳定平江农军,两支部队进行了混合编队,其实就是把平江农军编入了警卫团。过去散漫的农民有了正规军队的管理,他们原本具备的优良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素养便能得到好的发挥。在休整期间加紧训练,很快就能变为战斗力强的部队。

说来事有凑巧,部队刚在修水驻下,又在修水的桃树港遇到一支农民武装,他们是从鄂南的通城、崇阳开来的,只有一百多人,领导人名叫罗荣桓。

人数虽少,总是一股力量。这个罗荣桓原是法政大学的一名学生,此时刚刚加入共产党,以大学生的身份自愿去搞农###动,成为一支小小农军的头儿。警卫团派人与他们联系上,后来罗荣桓的农军汇入警卫团,编为警卫团的特务连,罗荣桓担任该连党代表。

尤其让卢德铭兴奋不已的是,修水南面是江西省的铜鼓县。据派出的侦察兵报告,铜鼓县驻扎着一支农民武装,正是来自湖南浏阳的农军!

余贲民说:“浏阳农军的领导者叫潘心源,他是浏阳县委书记,因‘马日事变’后反攻长沙时,曾经与他的队伍同行,当时他们冲到了最前面。可能是撤退后,而浏阳的反动势力最为猖獗,就驻到了铜鼓吧!”

于是警卫团又派出人员去铜鼓,与浏阳农军联络……

等部队安定下来后,卢德铭得离开了。

他带着这支队伍,没能赶上南昌起义部队,在没有听到中央命令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将队伍带到修水,再说下一段该怎么办,他得请示中央,将具体情况向中央报告。

第二章寻找港湾(12)

卢德铭和几个警卫团的主要领导人,要赶赴武汉向党中央报告工作,部队暂由第一营营长余洒度指挥。正是这个原因,这个在黄埔军校就以口才闻名,却只善纸上谈兵、华而不实的余洒度,在不久以后,还被推到了师长的位置上……

下载

第三章血泪看禾酒(1)

一、

民国十六年,湘东浏阳又是大灾大难。

白色恐怖和饥荒,笼罩着这一片古老的土地。老天爷似乎也在助纣为虐,从立夏到中秋,接连三个月滴雨未落。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

这是百年一遇的大旱之年。到了秋天稻谷成熟的季节,从大围山脉发源的大溪河、小溪河,成了两条似有似无的两条“水线”,有气无力地弯来转去,随时都会突然断流的样子。河两岸的庄稼地,裂开纵横交错的坼口。禾苗从抽穗到成熟,从来就没有喝饱过水,穗子又短又瘦,伸着头,听凭太阳的暴晒。火南风吹过,灰黄色的禾叶摇晃着,发出声声叹息。

韩习明老倌是白沙镇有名的作田里手,也是乡亲们公认的勤快人。他像一头牛,从稻子灌浆的日子开始,带着老婆、女儿,一家三口每天从河里挑水上坡,来浇灌禾苗。他花了三天的时间,搬石头在水流处筑了一道石坝,才堵住了一个水坑。他租种了财主彭达霖家的八亩地,说好是三七开,三成留给作田人,七成得交了租子。但眼看禾苗会干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