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_金秋烈焰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9章(1 / 2)

经过两天通宵达旦的赶制,数十面团、营、连军旗和数千条红色识别带发到了部队,还送给铜鼓方向一部分红旗和识别带。宣传员们还教会战士们一首歌:

“红色领带系在颈,

为革命敢死不顾生……”

9月9日清晨,根据交通员通知的这个日期,第一团在江西修水县城,正式打出了这面镰刀斧头红旗。

官兵们虽然还都穿着国民革命军的灰色服装,还有部分杂色农民服装,却个个扎上红领带,表示自己已经是共产党领导的“赤化”的工农革命军。在革命歌曲和口号声中,这支部队当天离开了修水,向湖南境内的平江长寿街进发,准备经过那里去打长沙。当天晚间,队伍进驻渣津镇宿营。

三、

9月10日,正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江西铜鼓县的肖家祠,第三团团部驻地。

后勤的战士们正忙着做饭,那里炊烟缭绕,热闹非凡。按照团部命令,部队今天准备会餐。

第三团由中央警卫团的一个营和浏阳农军组成,部队买来了白米、猪肉和蔬菜。没有多少月饼,便以江西一种粽叶粑粑所代替。准备让战士们饱吃一顿,养足精神,随时准备开拔,打回浏阳去!

早几天县委书记潘心源告诉大家,秋收起义立即爆发,他们这支队伍的任务是攻打浏阳,然后三个团会合,进攻长沙!

一听要打回浏阳去,尤其是浏阳的农军,简直可以用欢欣鼓舞来形容。这支队伍曾在潘心源带领下反攻长沙,刚刚接近长沙便被正规军用机关枪打得抬不起头来,只好赶紧退回,几个月来一直驻在铜鼓待命。现在终于有了机会,而且是打回家乡去,这种消息当然是鼓舞人心的。

战士们有的在擦枪,有的在磨梭镖和大刀,还有的静静坐在那里抽烟,想心事,想象着打回浏阳以后,与家人相见的欢乐情景,想象着将恶霸地主某某抓住押去枪毙的情景,禁不住热血沸腾、摩拳擦掌……

这一天上午,死里逃生的毛泽东穿着新买的草鞋,手里拿着雨伞,经过长途跋涉,终于从湖南浏阳县境内,来到了江西铜鼓县。此刻,由于一路上买鞋、买雨伞和买食物,原来剩下的七块钱只剩下两个铜板。

按当时的货币单位,一角钱是42个铜板,一文钱是4个铜板,身上只有两个铜板的毛泽东,已经是名符其实的“一文不名”了。不过他知道,到了铜鼓,就可以找到自己的队伍,那里是过去的浏阳农军、现在的起义军第三团所在地。经过一路找农民打听,毛泽东很快找到第三团团部驻地肖家祠。

毛泽东远远望见白墙黑屋顶的肖家祠,忍受着脚痛,加快地走去,对直往大门里走。

第七章白沙镇首战告捷(4)

“站住,你以为这是随便进出的地方呀?”门岗拦住了去路。

见到自己的队伍,毛泽东心中当然激动异常兴奋异常。见门口有几位战士正在书写宣传标语,便微笑着,提笔在一张纸条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请门岗递进去。

这时第三团团长苏先骏,正在对战士训话。门岗战士将条子交给他,苏先骏接过条子看了一下,递回说:“送到楼上团部去吧。”

于是,门岗战士又把条子送到楼上去。

在楼上,张启龙、彭商仁等几位团部负责人正相对而坐,议论毛委员为什么还没有来。

张启龙说:“潘书记那天从安源回来,清清楚楚告诉我们,他和毛委员一同来铜鼓。昨天交通员还将密信送到,他和安源的易子义一起,陪伴毛委员来这里布置工作呀!”

彭商仁说:“按照常理,早就应当到达了,昨天就应当到达了啊!”

另一位也说:“是呀,该没有出啥麻烦吧?真是急人!”

张启龙说:“毛委员要是来了,这支队伍就算是群龙有首。但愿老天爷不要与我们作对!”

大家心情沉重,心急如焚。既盼望着毛泽东一行快点到达,又担心着中途会不会发生变故,而且,他们几个人一直在为这支队伍的生死存亡而担忧。

自从潘心源把这支队伍整顿好并带入铜鼓境内后,虽然暂时避开了湖南军阀的进攻,可是前景不明。当时部队的指战员们都在纷纷议论着部队的去向。有的主张上山,有的主张疏散回家,有的主张继续屯兵铜鼓。在这种局势下,兵很难带。

那个苏先骏因为是黄埔出身,有些军事知识,被任命为团长。此人当时倒是个狂热分子,一个劲地主张进攻,可是究竟部队向哪里去,团里领导都拿不定主意。前一段,潘心源与余洒度建立了联系,随后又到安源,并去找省委,曾捎信回来说毛泽东要来领导。大家都很高兴,希望这位“毛委员”尽快到来并决定部队的去向。可是过了多日,又没有了音讯,他们便又派刘建中、周克明去安源找毛泽东。刘建中和周克明到安源后,在安源图书馆里碰见了潘心源。潘心源告诉他们,第二天他就陪毛泽东来铜鼓,并要刘建中和周克明立即返回铜鼓,把消息告诉部队领导,同时做好暴动的准备。

刘建中和周克明便星夜赶回铜鼓,向团部报告了见到潘心源的经过。大家听说毛委员马上就来铜鼓,心里都很急切。可是盼呀、盼呀,一连盼了三天还不见毛委员到来,因此个个都很着急。

门岗将一张纸条子递给张启龙。

张启龙把条子一看,突然高兴地说:“毛委员来了!”话没落音就往楼下走。

下载

在团部的干部马上下楼,到门口把毛泽东迎上楼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