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毛泽东上楼坐下,向大家简要说明了张家坊遇险,与潘心源、易子义失散以及路遇打柴人的情况。大家听得直咋舌头,心想这也太险了!
毛泽东随即向团部几位负责人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南省委改组的情况,说明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的决议和有关举行湘赣边区秋收起义的部署。
毛泽东就住在祠堂上厅左边一间简朴的房里。
房里只有一张粗制的木床,上面挂一顶半新的蚊帐,铺一条土布面的被子,桌上放着一盏小油灯。毛泽东来不及拂去身上的尘土,也顾不得路途的疲劳,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当天下午,毛泽东询问了部队的思想、军事、生活情况。得悉有不少官兵患了疟疾时,马上要求下连队看望战士。
当时在团部首长陪同下,他走出肖家祠,来到兰家祠,访问了二营五连的战士。这时,战士们刚刚下操,正坐在床上休息。听说毛委员来了,他们都到门外迎接。
毛泽东见到大家,笑着问候:“同志们好!”战士们高声回答:“毛委员好!”
毛泽东在战士们簇拥下走进住房。
毛泽东招呼说:“大家都坐下来,不要客气嘛。”
第七章白沙镇首战告捷(5)
待战士们坐下后,毛泽东问:“你们想家吗?”
一个战士回答说:“想啊,做梦都想。”
毛泽东点点头:“这是心里话,谁不想家啊。但是,首先要明白,是谁迫使你们离开了家?是许克祥,是土豪劣绅。要真正回家乡,就必须打倒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你们现在还要克服思乡念头,扩大军事武装,老家是一定要打回去的。”
毛泽东把坐在身边的一位战士的步枪拿过来看了看,问,“你叫什么名字?”
“赵自生。”
“是当兵的,还是当官的?”
“小小的班长。”
毛泽东笑着说:“别看班长小,还不容易当呢。你们班有生疟疾的吗?”
赵自生回答说:“有,但他们都很坚强。”
毛泽东说:“你当班长的,要关心战士,有人生病就要请医生治。现在条件很差,你们自己也可以想些办法。大家住在一起,疟疾最容易流行,可以搞一点带毒性的草薰一薰,要控制疟疾的继续蔓延。”
毛泽东接着又看了招兵的情况。当时第三团在铜鼓驻地的团部门口设立了“新兵招募处”,还是按照北伐时的习惯,“插起招军旗,自有吃粮人”,是靠花钱雇人当兵。不过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愿意报名当兵吃粮的人不太多,倒是有一些过去的农###动积极分子投军。另外,此地刚恢复起来的农民协会,正拾起铁趸,拉起风箱,自造鸟枪、土炮、梭镖、大刀等武器。
从整个三团的情况看,毕竟还是刚刚编组成军队,仍保留着农民队伍的习气和风貌。全团官兵只有极少数人有军装,绝大多数人还是穿着家里带出来的便衣,颜色杂七杂八,看上去很不整齐。从武器装备看,团里只有少数人有破旧的步枪,子弹没有多少,更缺少机枪一类的自动武器,多数人手里拿的还是梭镖,严格讲来还是一支“揭竿而起”的队伍。
15年前毛泽东在湖南新军当过半年兵,搞过单兵训练和班教练、连教练,懂得正规部队的带兵方法。此时看一下这支农军的情况,的确是令人感叹的。
虽然队伍组建也有几个月了,可是一直缺少懂军事的骨干。前一段临时调来苏先俊、伍中豪等几个黄埔生来当领导,却没有什么打过仗、带过兵的班、排长。如果有一批有战斗经验并会带兵的基层干部和班长补充,多少农民战士都可以很快把他们带出来,可惜的是这支队伍没有几个这样的骨干。虽然编了班、排、连这种组织,可是还是由过去乡里的农会干部靠老关系带着,甚至连队列都站不好,领头的不少人连口令也不会喊。这样的队伍如果马上拉出去打硬仗,真是够令人担忧的。
回想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派了许多人去黄埔军校学军事,可是毕业后把他们差不多都分配到正规部队,没有注意让这些人来训练工农武装。此刻虽然后悔,却实在是有些晚了!
毛泽东又想,但这毕竟是一支手执武器的队伍,步枪和机枪,我们可以从敌人手里夺过来。
尽管如此,还是要义无反顾地干下去!
毛泽东到达铜鼓的这天正是中秋佳节,驻地非常热闹。赶上过节加上要暴动这两件大事凑到一起,团里特地向当地老表买来两头食用牛,杀掉加餐。铜鼓县周围的纸业工会、农民协会也派出代表,送来月饼、猪肉、柚子、甘蔗和南瓜子,还有粽叶粑,大家欢聚一堂,晚上来了个大聚餐。
为了庆贺,团部驻地肖家祠打开宽敞的中门,把上厅和下厅连在一起。大厅的上方,高挂8组“满堂红”清油灯,将里里外外照得如同白昼;大厅里整齐地摆满20张方桌,桌边坐着一百多名三团排以上干部。大厅的首席上,坐着团部的几个主要干部。毛泽东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作起义的战前动员报告。
在大家一片掌声中,毛泽东讲了话。他说;“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中国人叫它是团圆节,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这些吃人的妖魔鬼怪,从来不让我们工农大众团圆。怎么办呢?我们工农就要成立自己的军队,拿起枪杆子,举行武装暴动,进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
第七章白沙镇首战告捷(6)
接着,毛泽东还向大家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改组情况,阐述了当前形势和任务,讲了部队的编组。最后,他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宣布:“我们准备立即举行湘赣边界秋收暴动,用革命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