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层柱子倒没有料到。如果没有干燥的柴草做饭,这几百口子人到哪儿讨食吃?
“也只好看看茂山怎么样啦。”桂爷这才发话。“咱这村里,还就他拾得柴火最多,苫得也严实。以前哪家灶台生不起火来,都是到他那里抓一把做引火。他那里再不行,怕就难啦。”
柱子折回身,刚想找茂山去,就见茂山不知啥时就在跟前。
“不劳桂爷说,我早就想到这一层了。”茂山浑身也湿得差不多了,头发一绺一绺的贴在前额。
“那就多谢茂山叔啦。”柱子的忧虑并没有削减。“只是这次雨下得太大,我怕难熬下来。”
“先躲过这一关,再想办法吧。”桂爷坚定的口气。
柱子带人四处检查了一遍,知道所有危险房子里的村民都搬到安全地方了,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唉,遇上天灾人祸,真难啊!”当他坐在楚爷家,点上自制的卷烟,觉得身上暖和了许多,牙也不再打颤了。
楚爷和支圣也各点上一锅“叭嗒”着,好久没有吱声。
(bsp;一会,有良也来了。看到三人都沉默不语,便打破僵局,故作轻松地说:“好啦,全安置好啦,这下可放心啦。”
支圣抬起头,看看有良,又回视了一下楚爷和柱子。此刻他的心里可以说五味杂陈,至少今天这事有些说不出的感激。自己一个狗崽子,出了这么大的事,还有人来帮忙,他也只能点头哈腰地笑了。他没有想到,那些曾对自己狠揭猛批的人也并不就是凶神恶煞。
“有良说的对,”楚爷接过话茬。“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那么艰难的日子都过去了,这都和平年代了,反熬不住了不成?只要能吃上热饭,就没有什么好怕的。”
还算老天有眼,说着话就见阳光照进来了。院里的积水也撤得差不多了,两只老母鸡在水上的浮草中啄食着。
“不管怎么着,先把中午的饭食弄好了,就这么几家几户的凑在一块先将就着吧。”还是楚爷粗重的声音。
“学校里还住着好几家呢。我已经跟二姐说了,这个上午,让她多忙活忙活,连他们的饭也一块做上,总不能让人饿肚子。”有良胸有成竹地说:“等熬过了今天,天晴了,打一些土坯,把各家的房子修修。”
“楚爷,”柱子想起什么似地,“队里手头也没钱了,是不是再偷着到外地卖点粮食,换点钱花?不然,村民手里没钱,也不是事。幸好队里还种了点菜,不然,天天吃煮地瓜、啃干窝窝头啊!”
“可这事也有风险哩。”楚爷先是摇摇头,又无奈地点点头。“也只有这个办法啦。我知道有个黑市,可惜稍远了点,十多里地呢,一个来回非得一个整天不可。”
“那也没问题。”柱子兴奋地一拍腿,“一天就一天,只要安全就好。我听说前不久几个人做黑市交易,结果被抓了,没收了东西不说,还关了好几天哪。我捉摸着,得找个机灵点的人去,一旦遇到什么,也好应付得了。楚爷,你说谁去合适呢?”
楚爷想了想。“这事有才行。一是他这技术也说得过去,二来他喜欢到外面转,他还告诉我那地方还有几个熟络人呢。别看这小子正经活干不了,做这些歪门斜道的,可拿手哩。好几天我就想这事,正想告诉你。”
柱子点点头,还是有些不放心。“有才行是行,就是有些痞,遇到事情不会冷静思考,只知道顶撞,我怕他惹出事来。得找个细心的人跟他一块才行。”
楚爷也没有多言,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他是烈属家庭,遇到事也好应付一些。”
柱子想想也有道理,搓一下手。“也成。不过这事还不急,等忙过了这几天再说。眼前要紧的是天快好起来,再拖一些土坯,把危险的房子修修,不然,还会弄出事来。”
说着说着,天已近午,二姐也来招呼他们一块过去吃。
楚爷舒一口气:“别说好听的啦,就你那地方,能盛得过来?有好吃的送这儿来吧,我们几个说话也便利。”说的众人都笑了。
第三十七章互助
还算老天开眼,暴雨过后,连续晴朗了几天,地面也干簌簌的了。于是农人们趁这功夫把所有剩余的庄稼收进场院里来。但地面还没有干透,也不敢在场院里大动干戈,只是怕堆在一起捂了,就把几个码放时间较长的垛解开来,摊到场院里晾晒。这些活路,几个青壮劳力带着妇女也就办了。更多的青壮年聚在村东头那片空场上利用这段空闲拖泥坯,等晒干了让几家浸泡的厉害的住户把房子修整一下,也好挨过这个雨季。
毓秀和巧云也学着其他妇女的样子把绞碎的麦穰一车车运过来,看着男人们把这些东西掺合进稀泥里,再把合好的泥一锨锨放到一个方框模子中。只见他们用瓦工用的抹子轻轻一抹,把模子提起,一个长方形的土坯就弄好了。也就半天的功夫,就弄了好几排。
这些活对毓秀和巧云有种全新的感觉,在她们心里,农民们真是充满了聪明才智。这么简陋的条件,他们却总能想尽各种办法,克服重重困难,闯过一道道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特别是这次暴雨,她们亲眼见识了民风之淳朴。是啊,平时倒看不出什么来,在这紧要关头,没有哪个人只顾个人利益而置他人于不顾。特别是那个还戴过高帽子的李茂山,竟然把自家唯一的一个干柴火垛供全村人使用。如果不是他,全村人连顿熟饭也吃不上。还有那个支圣,不就是个“狗崽子”吗?可咋村里人还对他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