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阅读_白话鬼谷子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部分阅读(1 / 2)

则它在市场上就有永恒的竞争力。普拉蒂尼本身就是广告,名可引客。经商

之路有千万条,普拉蒂尼走的可谓是捷径。这使人们想到,我国著名的体操

王子李宁告别体坛后,“李宁”牌的运动服装等产品风靡全国,这其中的异

曲同工之妙,耐人寻味。

备明

符言1第十二

'原文'

安、徐2、正、静,其被节3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4,以待

倾损5。右主位6。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

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凑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

明7。

听之术曰:“勿望而许之,勿望而拒之8。”许之则防守,9,拒之则

闭塞10。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11)!

右主听(12)。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刑赏信正,验(13)于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

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14)。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15)

之处安在?右主问(16)。

心为九方(17)之治,君为五官(18)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

之罚。君因其政所以求,因而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

理,故能久长,因求而与,悦莫大焉。虽无玉帛(19),劝同赏矣。右主因(20)。

人主不可不周(21),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寂乎(22)其无常也,内外

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23)。右主周(24)。

一曰长目(25),二曰飞耳(26),三曰树明(27)。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右主参(28)。

循名而为(29)实,按而定;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日:“名当则生于

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30)。

'注释'

1符言:是指言同和事实像符契一般完全吻合,符是符契、符节。我国

早在汉代就把有节的竹片加以中分,由两人各持一片,日后各拿这一片竹的

人,只要把两片竹完全合在一起,连竹节都像原来那样吻合,那就证明是他

本人或其代理人。到后来,改竹片而用木片或纸片等。并在上面加盖印记,

而且是从印的中间切断分别使用。这种印叫“骑缝印”。还有人主张所谓“符

言”,乃是“会符之言”的简称。

2徐:静的意思。

3被节:被是赶上的意思。被节是赶上他人的节度。

4虚心平意:要有胸怀,意念要开朗。

5待倾损:对待倾轧和损害。

6主位:身居君主之位的人,应保持安、徐、正、静的态度。

7主明:身为君主者的明察,要用天下之耳来观察。8勿望而拒之:如

果听信众人之言,要广泛接受而不加拒绝,这才是为人君的最重要态度。

9许之则防守:假如听信他人之言,众人就会归服保卫君主,也就是能

转危为安。

10拒之则闭塞:假如拒绝采纳臣民的进言,那么民心必然离叛,使君主

和臣民之间的通路闭塞。

(11)高山仰之可极……正静其莫之欤:山的高度和渊的深度固然能测

量,但是神明的位术却是正静的,绝对无法像测量山河一般来测量。

(12)主听:君主对于听信人民言论之木,必须具广大的胸襟度量。

(13)验:与证据互相对照,以便明了真相。

(14)主赏:君主一定要赏罚必信。

(15)荧惑:即火星。

(16)主问:为人君者问,必须得到天时、地利、人和。

(17)九方:即九窍。是出入空气的小穴,人头上共有七个小穴,口、两

耳、两眼、两鼻孔。也称为“七窍”。另外加上两个便孔,称为“九窍”。

(18)五官:指人的五种官能,即:视、听、味、嗅、触。

(19)玉帛,指玉和绢而言。两者都是贵重品。

(20)主因:君主最主要的是服从真理。

(21)不可不周:君主必须广泛知道世间的一切道理。

(22)寂乎:形容没有人声,很安静。

(23)不见原也:不知道为善的源头。

(24)主周:为君主者必须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

(25)长目:能看到很远的事物,犹如千里眼。

(26)飞耳:用天下之耳来听。

(27)树明:用天下之心来想。

(28)主参:是君主所应该用的各种东西。这就是长目、飞耳、树明。

(29)循名而为:探采符合名分的行动。

(30)主名:君主必须探取恰如其分进行统治的技术。

'译文'

身居君位的人,如果能做到安详、从容、必志、沉稳,既会怀柔又能节

制,愿意给予并与世无争,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天下纷争。以上主位。

眼睛最重要的就是明亮,耳朵最重要的就是灵敏,心灵最重要的就是智

慧,人君如能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如果用全天

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果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不会

有什么不知道的。如将这些集于一身,那么君主就可明察一切,无可闭塞。

以上主明。

听取情况的方法是:不要远远看见了就随便答应,也不要远远看见了就

随便拒绝。假如答应别人,就要守信从而会多一层保护;假如随便拒绝了就

会封闭君主的言路。仰望高山是可以望见顶的;测量深渊是可以测到底的;

而圣人处事方法,其端正沉稳是无法测其高深的。以上主听。

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用。刑罚时,最重要的是公正。处罚与赏赐的

信守和公正,必须让臣民亲身见闻,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

的人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君主的诚信如果能畅达天下,那么连神明也会来

佑护,又何惧那些奸邪之徒冒犯主君呢?以上主赏。

一叫作天时,二叫作地利,三叫作人和。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前后

不清楚的地方在何处?以上主问。

心是九窍的统治者,灵是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臣民,君主给他们赏赐;

做坏事的臣民,君主给他们惩罚,君主根据臣民的政绩来任用,斟酌实际情

况给予赏赐,这样就不会劳神。圣人这样做了,才可称赞。故而遵循客观规

律,才能长久。根据所求而予之,会使对方喜悦之至。虽无珍物,勉励与赏

赐也是一样的。以上主因。

作为人主必须广泛了解外界事物,如不能这样,那么就容易发生社会骚

乱,世间鸦雀无声是不正常的,内外没有交往,怎么能知道世界的变化!开

放与封闭不适当,就无法发现事物的善恶。以上主周。

人君首先要有天下之眼观世界,其次要有天下之耳听人间,第三要有天

下之心思万物。如果在千里之外,隐隐约约,渺渺茫茫之中有个“洞”,即

使在那“洞”的黑暗中藏了奸邪,也可以“洞察”他们。以上主参。

按照名分去做事,按着事实来决断。名实相互助长,相反相依。适当的

名称产生于客观事物,而客观事物产生于有关道理,道理产生于决定事物的

法则,法则产生于大地之间的智慧,智慧产生于万物之协调。以上主名。

'解析'

《符言》是写统治者在位,必须信守约言。所谓“发言必验,故曰‘符

言’”。

如何能言必行,行必果,执政者必须要安、徐、正、静。

所谓“安、徐、正、静”是执政者、决策者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在宁

静与宽怀之中,能以柔顺处事,后发制人。而虚心平静时,能够团结天下之

人,以静装动,驾驭群臣。

在安、徐、正、静之态中,必须能集中众人智慧,使天下臣民集思广益,

若日月照临,光耀天下。可见决策者保持安、徐、正、静的心境,其价值是

巨大的。

实践证明,英明的决策,宏富的智慧来源于“目、耳、心”。鬼谷子认

为:“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要利用目、耳、心广观天下万物,达到

“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虑者,

则无不知。”

本篇集中地概括了关于决策者(执政者),即身居要位的人所必需信守

的准则。这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呈现为连馈式的制约关系。

1.主位。是指身居要位的人,应以安、徐、正、静之态,面对天下纷争。

这一“地位”决定了执政者必须眼观天下。

2.主明。指决策者观察外物时,要心明眼亮,明察万物。消除闭塞视听

的一切障碍,了解下情得以把握纷纭变化的现状。

3.主听。指决策者达到“主明”的重要途径——听取人言。善于听取人

言,就使自己多了一层保护,而拒绝他人进言就自然地封闭了自我。主听,

是广开“耳”——广泛地收取外界信息,使决策者在判断外界事物时,不失

误。从而顺利施行合宜的策令。而在控制全局,实施策令时特别要奖罚分明,

此事是启动公众力量,形成领导者权威的最佳手段。

4.主赏。指决策者的实施奖赏、惩罚原则。赏与罚是应十分重视的事情。

因为奖赏是执政者所要推行和鼓吹的事。而惩罚则是执政者戒令下属不能干

的事。是团结大众,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也是扶正去邪的重要手段。

奖赏众人要守信用;而惩罚人时一定要公正。人们常言,“重赏之下必

有勇夫。”但是一旦有勇夫完成使命,必须及时给予重赏,而以此也使众人

心服。而惩罚于人必须公开,公正。随便就刑罚人,或是惩而不当,乱罚无

辜;或是该罚而不罚,必然引起人群混乱,人心无主。所以赏罚必以诚信征

服天下人。

另外,赏罚标准要有明文,按章赏罚。

5.主问。研究赏罚、决策时,要探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关系,

全方位地研究事物的情方面,以发现事物的规律。

6.主因。探索赏罚所应遵循的理数。所谓“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

君与之罚”。然而,“善”与“非”的客观标准是什么?是决策者“因其政

之所以求”,意思是由于执政的需要。如果人们的所作所为能符合执政的需

要,能被决策人“用之”就当然受赏。由此可知赏罚的准则就在于决策者需

要。决策者在把握自我需要时,还要周密考虑。以防赏罚失误。

7.主周。决策者要广泛地了解外界事物以求周严,要通达人情,使人畅

所欲言。此外所言“主周”,是指人君(决策者)要周知人情事理,以判断

事之善恶。

8.主参。要周知外物的情况,以达到周严时,需要有丰富的参照系列。

比如,要以“目”观察,有“千里眼”;要以“耳”广收信息,有“顺风耳”;

要有明断能力,用“天下”之心思虑万物,有所谓“树明”。这样才能有丰

富的参照物,于幽微之中,玄览万物之隐。

9.主名。当把握物之运动的法则后,就要按照一定的名分区分事物,使

事物的名与实相符。根据实际,决定事物之名称。所谓“循名而为实,按而

定”。此处讲究一个“当”字,即是合度,真实、协调。

鬼谷子在《符言》篇结语中道:“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

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

可知“当”字是“符言”之本。

赏罚之事,应从实际出发,解决矛盾,刑罚时,杀一儆百也是必要的。

洪迈是南宁人。本是一个书生,曾以严明治军,制止了一次士兵的骚乱。

1184年,洪迈出知婺州。当地官军向来纪律松弛,动辄聚众闹事,地方

官辖制不力。洪迈决心改变这种局面。

有一次分发军服,兵士要求折价给钱,管事的官员不同意,这些士兵聚

集成伙,闯进守军将领的府衙,大嚷大叫,威逼将领同意给钱。将领胆怯,

忙通知官员按士兵的意思办。适逢洪迈到任,知道了此事,想追究闹事者。

这帮士兵骄纵惯了,那里受得了这份气,就在城门上贴出污辱知州的榜文。

洪迈就抓起了闹事的48人。兵士再次哄闹起来,他们拦住洪迈的轿子,逼洪

迈放人。洪迈镇定自若,毫不惧让,厉言斥责道:“这些人都犯了罪,请问

你们与他们有何关系?”闹事者一听,害怕把自己抓起来,纷纷散去。洪迈

在审讯闹事者之后,将带头的两人押到市中心砍头示众。另外有的罚以黥面,

有的被罚打板子,均予惩罚。兵士再也不敢闹事了。

宋孝宗听说了此事,对宰相说:“谁说书生怯懦,不能临事达权?”洪

迈因功升迁为敷文阁待制。

明察事物,以耳,以目,不放过细节,才能知道事物的201真伪。宋人

胡乞买断案,不仅用耳、用目,甚至于用舌尝味,破案理事。

胡乞买担任下蔡县令时,一天,有村民来县衙告状,称他家有瓜田5亩。

瓜尚未熟,昨夜忽被人将根藤破坏,瓜田被毁。

胡乞买亲自来到瓜田,见瓜田附近有七、八家庄户人也是以种瓜为生。

胡乞买暗想,毁瓜田者大概是这些人。

胡乞买命各家把常用的铁锹都拿来,于是他把各家铁锹一一舐过。正巧

发现有一把铁锹味苦,又让随从小吏舐过,都觉苦涩味。胡乞买便问道:“这

把铁锹是谁的?”有一人慌忙答道:“是我家的。”胡乞买指着他厉声喝间

道:“你为什么要弄坏别人家的瓜藤?”这个人惊呆了,只好叩头伏罪。原

来,他与邻居同操瓜业。而邻居的瓜早熟5天,先拿到市场上去卖,回回都

能多赚钱。他气愤不过,便偷偷把人家的瓜藤弄坏,让他家赔本。胡乞买听

了哈哈大笑,责令两家互换瓜田1年,让毁瓜者自食其果。

有人问胡乞买说:“这事您怎么断得这样准确?”胡乞买回答道:“根

据邻里情况,这件事多半是同行业人干的。我亲自调查切断瓜根爪藤的铁锹,

沾上瓜根瓜藤的汁,味道则苦。所以一舐便知是那一个同行人了。”

赏罚有度,既能平众人心,又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

南宋理宗时,衢州江山县有一伙人想之山为寇,并商量好了举义的日子

和地点。不料传递消息的人被官府抓住了。知州陈埙详细了解了这些人的情

况,便有了打算。他按兵不动,派人送牛和酒给准备当草寇的人,并带口信

说:“你们不做良民而要当草寇,不去耕田而弄兵器,这样有什么好处?现

送去牛和酒,望自重,如不听劝告,本官杀无赦。”这些要当草寇的人,见

势不妙,只好纷纷前去自首。陈埙又下令,凡献出兵器者一律予以重赏,不

咎既往,于是投往官府者越来越多,全部缴械。陈埙未发一兵一卒,从容地

平息了这场发动在即的暴乱。

决策者在用谋时,要采用合乎自己身份的方式行动。在名实相符中,使

敌方不生疑,战争、政治、商战均如此。

明代宁王朱宸濠,曾用过生日的办法,谋取帝位。所作所为皆合于一位

王爷的身份。

宁王府派往京师的侦卒,得知明武宗下旨搜查在京死党臧贤的家,并派

大臣赴南昌宣读圣旨收撤宁藩护卫,立即回南昌报信。这时朱宸濠正在宁王

府开筵祝贺自己的生日。听到报信立即召集谋士刘养正等人商议对策。决定

利用祝贺生日之机,将江西官员一网打尽,然后,揭起反旗,夺取帝位。

朱宸濠生日的第二天,诸官员陆续来到宁王府谢宴。拜见已毕,忽见府

中有许多披甲带刀的卫士,大家正在惊愕之际,朱宸濠宣布秦大后密旨,令

起兵入朝。众官听得朱宸濠之言,又见四周皆是纠纠武士,只能面面相觑。

唯独巡抚孙燧,按察司副使许逵出言反对,朱立即命押出斩首。随后,朱又

命养正为右丞相,李士实为左丞相草拟檄文,传达四方。又派部将率军顺流

攻取九江、南康等地。消息传开,明廷君臣大为震惊,急忙调兵遣将平定叛

乱。

朱宸濠阴谋篡夺帝位,借庆贺生日为名,将文武官员尽收网中,并乘机

宣称秦太后密旨起兵南昌,使得明廷在突然事变之下,措手不及。

恩威并施,罚赏有诚,必然树立起执政者、领导人的威如,清代道光年

间江忠源赈灾之事。江忠源出任浙江秀水知县。时值江浙一带发生水灾,波

及秀水县,刚上任的江忠源不得不全力以赴地办理赈灾之事。由于拨给的赈

济粮款不多,再加上一些商人乘机抬高米价,激起了灾民的愤怒。走投无路

的灾民哄抢了几家米店和一些富户。社会秩序一度混乱。

怎么办呢?江忠源首先用武力对哄抢事件进行制上。捕捉了100多个带

头哄抢的人。处死一名严重者,杀一儆百。然后,解决百姓们的生计问题,

即着手筹集赈灾钱款。但当地大户都吝啬,谁也不肯。

江忠源下令把全县的绅士等召集到城隍庙里,对大家说:“今年水灾严

重,灾民多,赈款少,希望在座诸位多捐钱粮。凡是多捐者,官府颁给‘乐

善好施,匾额一块;还要披红挂彩,予以表扬。另者,如家中有钱,而不捐

钱粮,见死不救,也要送匾,上面书写‘为富不仁某某人’悬挂在该家的大

门上,并且不准把匾隐藏起来。另外,凡是得到‘乐善好施’匾的人家,还

发给‘禁抢告示’一张,可张贴在该家大门口,谁若来哄抢,一律处死。”

这样一来绅士富户大户压力很大,他们怕落下坏名,又怕得不到官方的保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