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姗姗,一曲韵来迟,一曲弄堂三月,缘我梦中痴。
――《水色》记。
江南,青石巷晚,寻常三月三。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是撩人的快板柔腔,那少年但寻声去,挑帘的动作准确到位,尽管略嫌鲁莽,唐突佳人,却也换来了这惊鸿一撇的《奇遇》……,听那女子缓缓而歌,背景电声叠叠重重的的推将上来,直到与人声融合一体。钢琴的悠扬与琵琶的缠绵结合得恰到好处,大提琴且不忘时而留下几串深沉的音节,怕你欢愉的太忘情,忘记现实的沉重。
《奇遇》的短暂美妙令人晕眩,却使整个《水色》之旅有了一个旖旎的开始,淡入淡出,余音袅袅,当你意犹未尽的开始下一首曲子,你很快就会发现,范宗沛的音乐是最妖冶的毒。
在听第二首《水色》时,始知整个故事才刚刚开始,第一首安排《奇遇》出场,不过是一个倒叙的形式。《水色》的开篇旋律不过是几个简单重复的小节,然而却可以美轮美奂的勾勒出一幅水镇晨景,甚至可以想象有一个画外旁白的声音低低讲述,水墨时光中,情节缓缓铺展,熟捻的评弹调子婉转悠扬,那是穿插于前生今世的记忆。
《十三月》又是一个小小的插曲,沉湎是它的主题,沉湎于少年时代的梦想和蹉跎,也沉湎于少年时代的爱情和分离,说尽,聚散无期,聚散如萍,聚散两依依。《十三月》是童话里的时节,有着迷离的色彩,却不能流连。大提琴成熟的忧郁与琵琶细碎的缠绵,融合在一起,实在是一副诱人的致幻剂。
之后,一个男人清朗温柔的吴侬念白将人们的思绪牵引回当前,作为一个北方人,很难听懂《摆渡人之歌》里《抢功劳》全部的唱词,但是却不妨碍领略其中滋味,这首曲大概是整部专辑里最受赞誉的一支,钢琴等多种元素的奇特编排,时光、流水、软糯的唱词,一切都优美的令人窒息。它是一个江南传奇,满足所有对“手种江南”存有憧憬和执念的人们的全部想象。
《水色》中故事的主人公其实只有听者自己,就像《烟波弄》中豁然开阔的背景旋律和时断时续的钟鸣,那与何关联,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解释。
只是,只是在《错过》之后,良久不能释怀,那让人纠结的开场主题,一下子攫住心,握紧,是难以言说的疼痛。大提琴是如此悲凉而沉重,触及灵魂深处最柔软的部分,陡然被掀翻心坟,暴露出已深埋了几世的感情,如今已化作白骨。但如何也忘不了,忘不了曾经错过的那个人,他带走了我们心中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消失在茫茫人海。当初缠绵悱恻的爱恋与之后冷暖自知的怨恨,不解,不解,怎么曾经耳鬓厮磨,海誓山盟的两个人,陌路之时竟能如此决然。如果你可以用这9分钟顿悟,便要握紧身边这双手,因为一个转身便可能有一生那么长。
如今,再经过那条小路,却还是想在回眸时看到他的样子,补救年少时因无知和幼稚造成的错过和别离,然而,人生又怎能重来?命运的悲凉又曾忘记过谁呢?
还是回到脚下的青石街,评弹依旧哝哝喋喋,水乡的傍晚依旧温柔安详,《青石街道向晚》是帮助人们梳理纷杂的心情,如果所有快乐只是短暂,那么也没有任何痛苦可以永垂不朽。
电声渐渐高扬,几乎盖掉了评弹,成为了主旋律,评弹的声音淡去,变成一段记忆。
《告别》,钢琴冷静的音色和旋律,让人乍醒,原来只不过是一段故事,一段梦之旅。此一首好曲,可换一种领悟。当你听到它剧中的人物一一鞠躬谢幕,却发现你人生中的大大小小的角色已全然入席……
是如:
我梦那时风景,君醒,一种夜阑珊。
梦回梦又到长安,梦已隔江南。
――小眉《荷叶杯》